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总体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

2016-08-10 03:05林晓岚柳维林林尔正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福建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功能障碍异质性

林晓岚,柳维林,林尔正(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总体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

林晓岚,柳维林,林尔正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针灸;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系统评价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CNKI)文献总库、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检索,选取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主治脑卒中后总体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疾病且有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剔除动物模型文献、综述性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揭示针灸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规律,为针灸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①文献来源及检索年限:文献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总库(1999—2014)、维普资讯网(1989—2014)、万方学术论文(综合)数据库(1990—2014)3大全文数据库交叉电子检索,检索结果互相补充。② 检索式:(针灸or针刺or手针or头针or飞针or电针)and(脑卒中or中风or脑梗死or脑血管意外)and(认知)。

1.2纳入标准①文献类型: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主治由脑卒中、中风、脑梗死引起的认知障碍,有病例、治疗方法、疗效指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② 治疗方法:治疗组以针刺,包括针灸、体针、头针、手针、飞针、电针为主要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或常规训练。

1.3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综述性、理论研究、思路探索性、统计研究、随访文献;③ 以动物为研究对象;④ 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⑤ 文献中未明确体现诊断标准;⑥ 针灸结合其它疗法;⑦对照组使用针刺;⑧ 设计不合理。

2文献统计分析

通过Cochrane协作网的RevMan5.2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异质性检验评价文献效应量,当P<0.1或I2>50%时,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为同质性,选择固定效应模型[1-2]。对文献的效应量进行均数评价,以95%置信区间表示各效应量,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19篇研究采用MMSE量表评分,异质性检验X2=334.16,df=18(P<0.00001),I2=95%,认为 2组有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19篇文献合并效应量WMD=4.01,95%CI(2.32,5.69),Z=4.66(P<0.00001),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6篇采用ADL量表评分,异质性检验X2=17.67,df=5(P=0.003),I2=72%,认为2组有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6篇文献合并效应量WMD=9.29,95% CI(5.63,12.95),Z=4.97(P<0.00001),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ADL评分。3篇采用MoCA量表评分,异质性检验X2=0.16,df=2(P=0.092),I2=0%,认为2组有同质性。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3篇文献合并效应量WMD=1.74,95%CI(0.84,2.63),Z=3.79(P=0.0002),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见表1。

4讨论

本文检索2014年前的相关文献,19篇纳入文献采用MMSE进行认知功能疗效评价,6篇文献采用ADL评分作为结局指标,3篇文献采用MoCA量表进行评价,以MMSE评分、ADL评分、MoCA量表评分的Meta分析作为依据,结果显示在治疗患者认知功能方面,针灸疗效优于基础治疗。本研究纳入19篇文献研究虽描述为“随机分组”,但仅6篇采用了合理的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且未进行随机分配隐藏描述。19篇对盲法介绍较少,其中2篇文献采用了实施者单盲。由于“安慰针”对照法尚未在临床研究找到合适的方法及应用,因此针刺研究难以采用盲法。19篇文献采用MMSE进行疗效评价,仅有1篇文献使用结果录入、统计盲法。研究发现单一作者署名的文献有4篇,因此,造成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偏倚、高风险。本研究通过对19篇文献的Meta分析,认为针灸在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显示出针灸确有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力。但目前进行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样本量偏少,采用更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观察针灸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将能提供更有力的临床证据。

表1  纳入研究的19篇情况

[1]孙振球.医学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0-25.

[2]林海琴,柳维林.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疗效的系统评价[J].康复学报,2015,25(1):54-62.

[3]孟迎春.“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及发病相关因素分析[D].天津:天津中医学院,2004.

[4]李飞,蔡荣林,翟亮,等.辨经刺井配合颞三针对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P300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9):784-788.

[5]李飞,程红亮,张闻东,等.辨经刺井配合颞三针治疗急性脑卒中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1):1059-1061.

[6]邵敏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7]舒相平.急性脑梗死在针灸治疗中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4):10-11.

[8]龙安国.脑梗死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0):1725-1726.

[9]尧彦.脑梗死康复治疗中针灸的应用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9):58.

[10]刘翼程,张红星,骆明军.脑梗死所致痴呆患者针药结合治疗前后MRI的对比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1):8-10.

[11]闫新俐.调督益智针剌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12]孙远征,武文鹏.头穴丛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3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11-13.

[13]高千仞,陈甦,黄燕萍.头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痴呆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1):890-891.

[14]许丙海,时国臣,何凤.针刺百会穴和风府穴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2,40(2):116-117.

[15]李伟.针刺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16]沈卫东,陈莲芳,葛林宝,等.针刺对缺血性中风肢体功能和智能恢复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2):5-7.

[17]李墨.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特定穴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18]赵志轩.针刺手足少阴经特定穴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19]黄凡,邝伟川,周悦,等.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40例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6-8.

[20]吴红,任静.针灸联合基础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9):72-73.

[21]柳霞.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2012,20(12):153-154.

R246.6

B

1000-338X(2016)03-0035-02

2016-04-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课题(81403450),福建省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课题(X2014002-协同),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X2013053)

林晓岚(1988—),女,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医药信息组织与检索研究。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功能障碍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