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

2016-08-10 09:44河南省委组织部平顶山市委组织部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鲁山县组织部站点

◎河南省委组织部◎平顶山市委组织部

追梦人

◎河南省委组织部
◎平顶山市委组织部

《追梦人》拍摄现场

今年四十七岁的郭祥昭,拍摄过数十部党员教育电视片,却未曾想到,有一天他也成了镜头里的主角。

草木含情,山水留声。从春夏走到秋冬,从而立走过不惑,郭祥昭将镜头对准这里的山山水水,用光影记录岁月,用脚步丈量人生,用忠诚、清明、担当编织出砥砺前行的远教梦。

鲁山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伏牛山东麓,面积2432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2007年,上级组织部门为鲁山县580个乡、村建设了远程教育站点。这些站点大多分布在深山里,受多种因素影响,站点畅通率一直不高。

2012年2月,先后从事过办公室、组织、干部等工作的郭祥昭,被任命为鲁山县党员电教中心主任。当时,全县远教站点畅通率21.71%,设备利用率17.86%,远教设备大到电视机、小到遥控器七零八落,许多站点都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2012年,平顶山市委组织部开展“信号畅通年、课件质量年、自身建设年”活动。当时,由于相关部门技术力量薄弱,既当主任又当兵的郭祥昭,从最基本的部件认起,从最简单的故障排除学起,从最基础的原理操作练起,从门外汉逐渐钻研成了行家里手。

但要找回遗失的远教设备,却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儿。郭祥昭跑东家、上西家,讲政策、说利害。虽然遇到有的不理解,有的埋怨,有的甚至谩骂,但他硬是将远教设备一一要了回来。

302个故障站点,全跑下来行程6000公里。当时,郭祥昭不是在修站点,就是在修站点的路上,他也成了第一个走遍全县555个村落的组工干部。站点有啥需求、站点是否畅通,他都稔熟于心,成了大家眼中的远教“活地图”。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完成修复任务,郭祥昭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一条条山路上留下了他追梦的足迹。

郭祥昭(鲁山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一个个站点,就像党撒播在农村的一粒粒种子,通过它,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实用技术可以快捷地传递给党员群众。

站点畅通了,郭祥昭又把每月的5号、20号定为远教集中学习日,解决了没人看的问题。他创新推行“五类台账”工作法,规范学习组织、学用转化、示范带动等环节,解决了收看实效差的问题。而且“五类台账工作法”还得到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的肯定,并在平顶山全市推广。从那时起,鲁山县580个站点的畅通率和使用率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党员群众从原来的被动看、不愿看变成了主动看、自愿看。每月5号、20号的播放日,党员群众都自觉到站点学习、交流,提意见、说要求,远程教育作用日益彰显。

范崇水(鲁山县马楼乡官店村村民):以前大家对远程教育不是很了解,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远程教育)平台上的内容太丰富、太实用了!去年我家的小麦生虫了,我到平台上学习了病虫害防治知识,一看就懂,一用就灵!

郭祥昭(鲁山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很多事情不是有了实效才去做,而是坚持做下去才会有实效。远程教育是个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工作,只要我们扎实去做,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他们就会肯定你、信任你、支持你!

中文系毕业的郭祥昭,对影视艺术情有独钟。几年来,他围绕组织工作中心,拍摄制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主题活动的党建专题片,全面、生动地展示了鲁山党建工作成果。围绕县委组织部阶段性重点工作,他为部机关各科室拍摄工作纪实片,重新梳理工作体系、思路和做法,有效促进了工作水平的提升。同时,他还将镜头对准基层党员群众,把其先进事迹搬上荧屏,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张真真(鲁山县露峰街道办下洼社区居民):通过收看《党旗飘飘》这个栏目,我看到了很多先进的事迹,特别感动。没想到在咱鲁山这个地方,每天都有这么多好人好事发生。

郭祥昭(鲁山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有人问过我,就凭你拍的这些片子就能改变社会风气?我说,不能,但是每部片子就像一盏灯,灯多了,光亮就多了,群众的心也就更暖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对党建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郭祥昭按照省、市部署,在平顶山市第一个开通党建手机微信公众号,把远教装进党员群众的口袋;第一个建起党建网站,将党建动态及时传递给党员群众;第一个建设“党员群众广场课堂”,把党建宣传阵地拓展到室外;第一个建成红色网络教育家园,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好平台。

“智慧党建”“掌上红鹰”是上级组织部门为党员群众量身打造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郭祥昭既是组织者,又是宣传员、讲解员。他通过在《鲁山简报》刊登专版、举办宣传活动、现场讲解等方式,让广大党员群众真正将两个平台弄明白、用起来。

郭祥昭(鲁山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信息化是远程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未来,只有与时俱进,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才能为党员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鲁山县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一些偏远山区的老百姓生活还很困难。为把省委组织部“双提升双服务”计划、市委组织部“红鹰创业工程”落到实处,郭祥昭结合当地实际,汇聚种植、养殖等领域的六十多名技术人才建立远教专家库,创新开展“远程教育美丽乡村行”活动。

熊背乡大年沟村地处鲁山县西南部山区,浅山丘陵多、人均耕地少,村民素有种植血桃的传统。但近几年因为种植粗放,经济效益甚微,许多种植户含泪砍掉桃树,无奈外出打工。看到群众茫然无助,郭祥昭陷入了沉思。

《追梦人》拍摄现场

2013年,郭祥昭把大年沟村作为“红鹰创业工程”示范基地,与村党支部书记一起走家串户,与党员群众促膝长谈,对他们承诺,只要科学种植,年收益一定上得去。最终,有36户种植户答应试试看。

万事开头难,为了确保开门红,郭祥昭协调相关部门,为大年沟村争取产业扶贫资金10万元。特别是在桃树的剪枝、施肥、整形、疏果和病虫害防治等重要节点,准时邀请林果专家来到大年沟村,为种植户传授技能、提供服务。

闫文(鲁山县大年沟村委会主任):郭主任经常带着专家来到我们这儿,手把手教我们种植技术,现在像修剪、疏花、疏果,这些技术我们都会了。

由于严控流程,当年大年沟村血桃种植产量就翻了一番,一亩桃林能收入三万多元。在外打工的村民看种血桃有利可图,也纷纷返乡,种植户一下突破到120户。

郭祥昭指导桃农成立特色产业党支部,建立血桃种植合作社,注册“野生紫血桃”商标,成功申报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走出了“党建统领、种植户共管、老百姓得实惠”三方共利共赢共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的鲁山县,“红鹰创业工程”基地遍布乡村,蓝莓、葡萄、玫瑰等特色种植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广大党员群众切实享受到了远程教育催生的致富硕果。

郭超(鲁山县熊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郭祥昭同志对大年沟村投入了大量心血,熊背乡20个行政村,如果村村都有像郭祥昭同志这样的好干部,我相信,熊背乡马上就会成为远近知名的小康乡了。

郭祥昭(鲁山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通过我们远教干部的努力,让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充实起来,让贫困家庭富裕起来。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郭祥昭的梦不仅是所有远教工作者的梦,更是每名组工干部的梦。正是这些梦,构筑成“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只要我们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鲁山县组织部站点
第十五届全省党员教育作品观摩交流活动获奖作品名单
河南鲁山县杨叶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鲁山县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在水源保护区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实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鲁山县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怕被人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