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2016-08-10 16:38郑传成瞿志林
成才之路 2016年19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学校德育学生管理

郑传成++瞿志林

摘 要:介绍价值澄清理论基本主张,研究价值澄清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认为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自由选择能力,重视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关键词:价值澄清;学生管理;学校德育;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416;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17-01

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新型德育模式,该理论认为价值相对、多元,个人价值观来源于其独特经验,主张运用评价过程帮助学生做出自己正确的价值选择。该理论提出一系列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原则和方法,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有诸多启示。

一、价值澄清理论基本主张

价值澄清理论的前提在于:社会中的价值观是多元、相对、变化的,个人价值观来自于其独特经验,并在此指导下行动。路易斯·拉思斯(Louis Raths)等人认为,有时教师无法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本身是无法判断正误的,教师只能够通过对话等价值评价过程,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通过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选择能力,减少价值观的冲突与混乱。为此,拉思斯提出帮助学生澄清价值选择的三个阶段与七个步骤。阶段一:选择。a.选择是自由的,而非外界的强迫;b.在多种可选范围内做出选择,与其他选择进行充分比较;c.深刻认清选择后果之后做出选择。阶段二:珍视。d.对选择感到满意;e.乐意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选择。阶段三:行动。f.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表现相应的道德行为;g.重复道德行为。对以上七个步骤的思考,是价值澄清的核心过程。而四大要素——“以生活为中心”“对现实的认可”“鼓励进一步思考”和“培养个人能力”,展现价值澄清模式与其他德育方式而言的显著特点。通过对来源于生活的问题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在接受自己的基础上帮助他人,与人友好相处,对价值深入思考并做出明智选择,从而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同时,价值澄清理论要求在为学生创设自由安全的环境、友好沟通、教师价值中立等基础上,通过“对话策略、书写策略、讨论策略以及提高对后果的认识的策略”,帮助学生澄清自身价值观。

二、价值澄清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德育蕴含在学校的一切教学和非教学环境中,价值澄清理论给德育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应用过程中批判地继承。

(1)在德育的主客关系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我国传统德育有时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问题在于教师只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价值理念来俯视学生,强制学生去接受并且顺从,殊不知,教师的价值观也只是经历特定人生经验而形成的,可能具有局限性。这样,一方面可能会向学生灌输不正确的道德认识,另一方面限制学生的主动思考。教师应该尽量营造互相尊重、平等的氛围,使用引导性的语言,在引导中允许学生自己进行判断,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

(2)在德育的内容上,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命题。脱离了生活实际的德育,成了没有生命力的枯燥无味的教条,不仅很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认同,而且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只是隔靴搔痒,白白耗费教育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这样的德育内容会让学生对学校德育反感,产生逆反心理,一旦形成这样的认识,德育很难按学校的计划推进。因此,要提倡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与体悟,让学生关注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发挥学校之外的力量。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活动和思考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3)在德育的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自由选择的能力。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念激荡碰撞,主流价值观有时也会受到影响。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很可能陷入迷惘。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面对、解决这样的问题,这离不开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能力的提高。而这样的一个变化,使得现代德育目的发生了一些转变。过去强调让学生去接受主流的价值观,而现在是要培养具有思考能力的人去适应社会的变化,在纷杂的价值中完善理想人格,逐渐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4)在德育的形式上,要重视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这是传统德育最薄弱的部分。德育按照学生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认同道德观念。其中道德行为是联系道德认知和认同道德观念的纽带,也是三者中唯一可以外在观察的部分。传统德育有时容易陷入形式主义,与道德实践发生脱节。根据价值澄清理论,价值的形成不仅强调选择和真实,而且还要付诸行动并得到检验。这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如果主体发现自己选择的价值观并不能得到社会认同,要么重新选择,要么坚持自己,但可能陷入价值冲突;如果得到社会普遍价值的接受,那么这个选择和珍视会得到强化。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最终形成完整的、合乎理性的价值观,为今后的价值选择和道德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班建武.价值澄清的理论与实践应用[J].中小学德育,2014(02).

[2]路易斯·拉思斯,等.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赵野田.价值澄清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0(08).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学校德育学生管理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