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咸批本《经典释文》述要

2016-08-11 09:39韩延汝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韩延汝

(济南市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17)



赵少咸批本《经典释文》述要

韩延汝

(济南市图书馆,山东 济南250117)

[摘要]南京大学文学院图书馆藏有赵少咸批本《经典释文》十二册,全书朱笔、墨笔、蓝笔批校,凡千余条,笔迹不一,此书为汪辟疆先生旧藏。文章对批本内容及其流传进行初步考察。

[关键词]汪辟疆;《经典释文》;赵少咸批本

汪国垣(1887-1966),字笠云,后改字辟疆,别号展庵,江西彭泽人。近代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目录学研究》《汉魏六朝目录考略》等。汪先生的大部分藏书在1976年、1978年捐献给南京大学图书馆,合计342种,两万余册。近日,笔者在整理南京大学文学院图书馆善本书目时发现汪辟疆赠书中有批校本《经典释文》十二册,全书朱笔、墨笔、蓝笔批校千余条,笔迹不一,主要为赵少咸批校(以下简称“赵少咸批校本”),对《经典释文》的文献学研究有一定意义。

一、赵少咸批本《经典释文》概况

赵少咸(1884-1966),名世忠,字少咸,安徽休宁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曾任教于成都大学、四川大学、中央大学等,有《新校广韵》《广韵疏证》《广韵谐声表》等著作,手稿在文革中多所散佚。程千帆《赵少咸先生遗著序》“先生平生著述凡数百万言,于《经典释文》《广韵》二书,用力尤劬,详校博考,各为疏证。下逮段懋堂、周芚兮辈之所纂述,亦皆辩以公心,评其得失。盖自乾嘉以来,三百年中,为斯学者,既精且专,先生一人而已。先生既返道山,哲嗣幼文、吕甫①及文孙振铎诸君,护持遗著,兢兢恐有失坠,故中历浩劫而大体完好。”[1]赵少咸《广韵疏证》已由巴蜀书社于2010年出版,其《经典释文集说附笺》②尚未出版。《经典释文集说附笺》完成于1964年秋,全书三百万字,分三十册,因“文革”浩劫,仅存八册。手稿存于赵吕甫处,后归其孙赵振锟、赵振铣,此二人搜集了赵少咸先生的现存著作未刊稿。《经典释文集说附笺残卷》原稿30卷,300万字,存卷一序录;卷五毛诗上;卷十仪礼;卷十一礼记之一;卷十四礼记之四;卷二十左传之六;卷二十一公羊;卷二十二毂梁;卷二十三孝经;卷二十四论语;卷二十五老子;卷三十尔雅下。[2]赵少咸的音韵学成就举世瞩目,著名文字学家周法高、殷孟伦、殷焕先、徐仁甫、刘君惠皆出其门下。

南京大学文学院图书馆藏批校本《经典释文》十册(有批语),附卢文弨《经典释文考证》二册(无批语),著录号为[善J236/(10)4]。此书为汪辟疆先生赠书,有“彭泽汪辟疆藏书印”,所批《经典释文》底本为同治八年(1869)湖北崇文书局刊本,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二字,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③湖北崇文书局刊本乃据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本重新开雕,行格一致。

卷首有卢文弨《重雕经典释文缘起》一文,溯《经典释文》之源流及通志堂本之不足。《经典释文》传刻本在清代有徐乾学《通志堂经解》本④及卢文弨《抱经堂》本两种,皆出自明末叶林宗的影宋钞本,叶钞本则依钱谦益绛云楼藏宋本移写。惠栋、段玉裁、臧镛堂、顾千里等人皆据叶写本与之校勘,多有改正。因知徐本误字甚多,卢本重雕,予以订正。⑤

该批本最有价值之处莫过于朱笔、墨笔、蓝笔的批校,不仅是过录清儒批语,也有赵少咸等人的案语。朱笔主要过录清儒惠栋、顾广圻、臧镛堂、江沅、刘履芬、赵少咸等校语,以“惠校”“顾广圻曰”“臧校”“江校”“履芬记”“忠案”标记,间有“重案”等。“重案”不详,校语如“重案:此乃陆君自述著述体例、订旧音之利病、辨流俗之是非,斟酌古今,务从至当”。“重案:此明经注,相承作音者,须互相依隐,乃为有益。又一字而有多音,则看标义次列众家,其或音一音,则聊博异闻不为典要”。“忠案:注疏本亦无此。”“忠案:《广韵》辞闰切,有或作徇,此以当似误。”“忠案:《仪礼句读》亡作七,此误。”“忠案:《广韵》作‘舒则诗’,是。”“忠案:《广韵》七作土,此误。”“北馆本此地有朱笔,脱‘窆’(彼险切),脱上窆,上加墨笔。忠案:注疏本亦无此”。赵少咸是著名的音韵学家,在批语中,随处可见其对韵书的引用,如“《广韵》五稽切,此当是五”。

正文有朱笔点读,墨笔为赵少咸依北平图书馆九家校本与殷孟伦过录刘本之比较文字,同者注云“北馆本同”,异者则云“北馆本作某”。蓝笔主要改正《经典释文》正文之误字。

卷首栏外有黄侃⑥题记“辛未(1931)三月十四日丙辰黄侃移书于大石桥寓借吴梅所代藏刘履芬家本”及“此二印非刘本所有,黄侃记”(“经过会稽陶镛之家”“周惕”印下)。翻检《黄侃日记》可知1930-1931年间,黄侃确曾抄录《经典释文》批语,且对诸家校本流传进行过评述。1930年11月17日,“以刘履芬光绪丙子在苏州书局过录通志堂《经典释文》一部见借。刘(履芬)本系过录潘锡爵(字豑廷,又字鬯侯)所过录管庆祺(吉云)照录黄尧圃临本(一)。江铁君所临惠、段、臧、顾诸家评阅本(二)。孙渊如校本(三)。又豑廷假顾河之藏其祖涧薲录臧在东复自加校本(四)。又吉云校临常熟某氏藏臧、段、钮、顾诸家校本(与河之本不同)(五)。又吉云所临江氏校本(与前所临江校本又不同)(六)。潘本系咸丰丁巳、戊午两年所过录,去今七十四五年矣,真环宝也。”1931年11月17日,移录《经典释文》校语全书告成。[3]

卷首扉页有序文一篇,现抄录如下:

刘履芬⑦过录众家本,比孙毓修⑧据叶写本参段、臧诸人校本所作校勘记尤详密。乙亥(1935)七月六日孟伦携其所移录刘本就予覆勘,因翻孙记乃知刘本之佳。予与孟伦殷勤謄写,功不唐捐也。量守居士书。

殷孟伦(1908-1988),字石臞,四川省郫县人,著名语言学家。193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后任教于四川大学、中央大学、山东大学等校,先生致力于传统文字学、音韵学的研究,有《丧服通说》《语言文字学论丛》《声韵学概要》等著作传世。⑨

据序文内容可知,黄侃认为刘履芬藏本更为详密,刘履芬过录本主要临惠栋、黄丕烈、段玉裁、臧镛堂、顾广圻、顾之逵、江沅、管庆祺、潘锡爵等十三家校跋,较之清儒单一批本,更为全面。据黄焯《经典释文汇校》可知,清儒的校勘记流传至今有十种之多,有何煌校跋、顾之逵校跋、王筠校跋、马钊跋、刘履芬跋、唐翰题跋,失名临潘锡爵录何煌、段玉裁、臧镛堂、顾广圻、黄丕烈等校跋、傅增湘校并跋等。黄侃于1930-1931年移录刘本于是书之上,后由殷孟伦过录此本,复由黄侃再次校勘。这段批文在殷孟伦《忆量守师》中有引录,殷孟伦详细记述了此事,他说:

(殷孟伦)后归南京,治陆德明《经典释文》,请指示于先生,先生所以过录刘履芬藏清人十三家校本相假。我用了半年照录一过,朱墨烂然,始知校勘之学为治学首要,一点一画不敢漫不经心。全书录成,以呈先生检验,先生阅后,乃为题词于书端。[4]

殷孟伦早年问学于赵少咸、黄侃诸先生,并以《说文解字》《尔雅》为根基进行传统小学的学习和研究。殷先生早年在成都读书,时蜀中学风颇盛,廖平之后,有林山腴、龚道耕、向楚、赵少咸、蒙文通、向宗鲁、刘咸炘诸学者竞爽于蜀中,赵少咸先生为当代屈指可数的音韵学家,对殷先生格外赏识,殷孟伦还是赵少咸的女婿,关系密切,影响巨大。此后,殷先生力求深造,遂考入当时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正式向黄侃先生拜门称弟子。此时中央大学已是名师云集,先生又问学于汪东、汪国垣、吴梅诸先生,复请益于章太炎先生,于是学术视野愈益开阔,学术趋向愈益明确,学术思想也逐渐成熟。[5]1934年左右,殷先生始治《经典释文》,花费半年时间过录黄侃传抄刘履芬藏清人十三家校本。查赵氏批语,有“戊寅二月廿六日忠记”,可知赵氏批阅此书在戊寅年(1938)左右,根据赵氏的回忆亦可知晓。赵少咸在《〈广韵〉和〈广韵疏证〉》中谈道:“一九三四年,我依据九家及十三家校本的《经典释文》来写纽韵同、纽混、韵混几个表。”可知,赵氏《经典释文》的批校是为《广韵疏证》而服务,1934年甚至更早作者就已经开始批校《经典释文》。[6]

二、赵少咸批本《经典释文》之流传

根据殷孟伦的回忆及赵少咸的文章,可以比较清晰地考察此书的流传,赵少咸在《如何读经典释文》中说:

1934年去北京,在北平图书馆见九家校本《经典释文》,即托贺君昌群用通志堂本觅人照写一部。过南京谒黄季刚先生,谓我当作《广韵疏证》,当读《释文》,并语孟伦用丛刊本临写先生过录吴梅代藏刘履芬众家校本,次年(1935)先后得到。又三年(1938)在巴县红槽房乡寓,用两本互校,遂注其同异于孟伦本之眉及行间,同者注云“北馆本同”,异者则云“北馆本作某”;北馆本《尔雅》二卷缺校。1942年殷焕先承罗莘田(常培)先生命,手抄法伟堂《释文校语录》寄余。1948年周法高来成都,从彼所录王筠校语复补写于眉。又用尊经本校读,题私意于其眉。并从林山腴先生借得《小学盦遗书》钱馥校记,亦附录之。[7]

这部《经典释文》先由殷孟伦手抄黄侃录刘履芬清十三家批校本,后赵少咸博采众家,将批语抄录于书眉,成《经典释文集说附笺》三十卷,原稿散佚,仅存残稿八册,赵氏《经典释文法氏校语录》附于《法伟堂经典释文校记遗稿》书后。⑩这段记载在殷孟伦《忆量守师》中也有类似记载:

又黄季刚先生从吴瞿安先生处曾假录刘泖生所录诸家校本释文。赵少咸先生曾嘱其婿殷孟伦先生借录,复自加校语,余复以五色笔传录一过。盖此书校本,余录自赵氏,赵氏录自黄氏,黄氏录自刘履芬泖生,刘氏录自潘锡爵豑廷,潘氏录自管庆祺吉云,及顾河之所藏顾涧薲手录藏在东校,复加墨笔批校本;管氏录自黄尧圃手临惠松崖评阅本,江沅铁君所林惠、段、臧、顾诸家评阅本,及常熟某家所藏臧、段、钮、顾诸家校本,孙渊如校改本,此其大略也。[8]

综上,汪辟疆藏赵少咸批本的发现不但有助于考察民国时期《经典释文》的研究及演进,亦有利于赵少咸先生学术贡献的探索。本文仅对上述批本作初步探索,祺请学界进一步关注。

注释:

①赵吕甫(1919-1999),祖籍浙江吴兴,赵少咸之子。1944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有《史通新校注》等著作。

②20世纪20年代初,赵少咸先生开始收集资料着手研究《广韵》,到60年代初《广韵疏证》全书完成,用力近半个世纪。就在书稿即将付梓出版之际,“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将书稿毁灭殆尽,作者也含恨去世。20世纪80年代初,赵少咸的学生余行达、易云秋重新补撰《广韵疏证》,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工作,将《广韵疏证》仅存8册以外的内容全部补撰成册,后又经赵少咸之子赵吕甫的旁批补正,遂使全书终成完璧,了却了赵少咸先生毕生为之奋斗的心愿。转引自周田青,《广韵疏证的出版及其价值》,《古籍新书报》,2014年3月。

③同治八年湖北崇文书局本在多家图书馆都有收藏,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

④南京大学图书馆藏通志堂本《经典释文》三十卷,清道光十年(1880)刊,凡十二册,每半页十一行,行十七字,版心有“通志堂”“道光”“道光十年修”等字样。卷首有朱文方印“夏庐所藏金石书画图籍”,“夏庐”是已故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小石先生的号。徐乾学《通志堂经解》本《经典释文》据叶林宗本影宋抄本刊定,每卷末有“后学成德校订”,成德,姓纳兰,后改名性德,满洲正黄旗人。通志堂本刻工都是技术一流的精工良匠,如君仲、高宇、玉成、宋炳垣、邓子珍、陈章、高元、葛宣、陈君、张达等人。潘景郑《著砚楼读书记》:“通志堂本《经典释文》,盖出于叶林宗影写宋本,间有讹缺,尚不失古意。”

⑤南京大学图书馆藏多种版本的《经典释文》,清乾隆辛亥年(1791)卢氏抱经堂本、清同治辛未年(1871)秀山文澜阁本、清道光十年(1830)通志堂本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本子。

⑥黄侃(1886-1935),原名乔馨,后改名侃,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近代著名文字学家、训诂学家、音韵学家,主要著作有《黄侃论学杂著》《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等。此段为他人过录,非黄侃手迹。

⑦刘履芬(1827-1879),字彦清,浙江江山人,藏书家,编有《古红梅阁书目》,其中批校本、稿抄本尤多。

⑧孙毓修(1871-1922),字星如,江苏无锡人,清末目录学家、藏书家,有《经典释文校勘记》等著作。

⑨《丧服通说》(铅印本,自印)现藏南京大学图书馆,王仲荤先生于1935年4月13日捐赠。封皮题“仲荤先生正之,弟孟伦奉诒”,有朱文方印“中央大学图书馆藏”。《丧服通说》分十节:一、释丧服名义;二、论丧服源起;三、亲属述略;四、宗法述略;五、论丧服之统纪;六、释服术上;七、释服术下;八、丧服因革表略;九、论丧服改制;十、私议。《语言文字学论丛》(铅印本,国立四川大学中国文学系印)、《声韵学概要》(油印本)现藏四川大学图书馆。

⑩“赵少咸精读《释文》,把握其音义书的特性,创通其条例,注重音义互连,对法氏校语作批语447条,驳正其错讹,补充其缺失,阐发其未见,创获甚多,对《释文》大量混切的揭示尤显功力,其所得对《释文》《切韵》音系性质的再认识大有帮助。”转引自万献初,《赵少咸〈经典释文法氏校语录〉批校之音读考辨》,《语言学论丛》,2009年第38辑。

[参考文献]

[1]程千帆.闲堂诗文合抄[A].程千帆全集:第14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汪启明.赵少咸和他的《广韵疏证》[J].书品,2011,(1).

[3]黄侃,黄延祖.黄侃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程千帆,陶芸.量守庐学记[M].北京:三联书店,1985.

[5]刘晓东.殷孟伦先生的学术成就[J].文史哲,2011,(5).

[6]赵少咸.广韵疏证·序[M].成都:巴蜀书社,2010.

[7]赵少咸.如何读经典释文[J].四川大学学报,1959,(5).

[8]周法高.中国语文论丛[M].台湾:正中书局,1963.

责任编辑:魏乐娇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8—0118—04

[收稿日期]2015-10-09

[作者简介]韩延汝(1987-),女,山东鱼台人,硕士,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古籍版本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8.028

A Study on “Annotations to the Classics” by Zhao Shaoxian

HAN Yan-ru

(Jinan Municipal Library,Jinan 250117,China )

Abstract:College of literature of Nanjing University library has “Annotations to the Classics” by Zhao Shaoxian (12 volumes) which is marked with red,black and blue annotations. This was a collection of Wang Pijiang. The content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Wang Pijiang;“Annotations to the Classics”;the Zhao Shaoxian’s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