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2016-08-12 05:42朱万飞利辛县水务局安徽亳州市236700
低碳世界 2016年19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水利工程体系

朱万飞(利辛县水务局,安徽 亳州市 236700)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朱万飞(利辛县水务局,安徽亳州市236700)

建筑事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下,我国水利工程不断增多,在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其质量安全问题也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工程量和施工人员较多,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难度较大,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完善以确保管理效果。本文就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

前言

水利工程建设中涉及着多个部门,其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在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众多问题,需要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健全,保证各参建主体及管理主体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各项工作,严格执行相应法规制度,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1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概述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保证所用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单位、部门,都能够按照相应的法规制度开展工作,保证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科学性,从而使施工单位、政府、设计单位等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经历了政府全面行政管理、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与政府监督相结合等过程,才最终形成了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其中,在监督机构设置方面,我国在1986年设置了第一个水利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并在不断水利工程建筑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中,于2011年,提出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设置意见,初步形成了质量监督四级框架(如图1)。

2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2.1组织机构设置缺乏统一性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应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几种形式:第一种是设置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内的监督管理机构,具体任务由同一系统内的其他事业单位执行[1]。第二种是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担任质量监督机构。第三种则是独立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在水行政主管们的委托下,执行监督管理工作。

图1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体系

第一种和第二种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际上可以看作是行政管理单位,第三种则为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各不相同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直接表明了我国当前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组织机构设置缺乏统一性的特点,虽然监督机构逐级分设,但是统一领导、共同执行却存在较大的难度。

2.2缺乏健全的法规制度

国家虽然针对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但是现行的法律制度构建时间较早,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水利工程发展要求。同时,法规制度并不完善,约束力度不足,缺乏针对性条文。例如在《水利归纳过程质量管理规定》中,并未明确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性质,也未能表明独立事业法人机构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关系,对于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细则缺乏详细表述。且这一法规制度发布于1997年,应用至今,已经无法充分满足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需求,导致这一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撑。

2.3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虽然一些水利工程项目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但是仍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①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资金、人力、物力都十分缺乏,而监督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现有资源难以支撑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监督管理工作无法进行。再加上部分监督站缺乏编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手段陈旧、工作规范缺乏等问题较为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最终流于形式。②我国水利工程的投资模式众多,自然也存在非水利系统投资为主的水利工程[2]。而在这类工程建设中,水利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往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在大型水电水利工程建设中,负责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是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若是再设置水利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便会出现重复管理的情况,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便使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3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

3.1建立综合的监管网络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涉及部门众多。因而,应建立工程参建各方自我管理与政府、社会监督合为一体的网络体系[3]。各参建单位行为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因而,应提升质量安全意识,主动加强内部管理,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政府则应负责日常的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惩处。并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及民间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督,使社会群体及个人主动承担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从而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3.2完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法规制度

我国应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完善,以便为水利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法规制度支撑。在法律法规方面,国家应尽快对现有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提高这一工作的法律地位。例如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进行修订,补充更为详尽、可行性强、符合当前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要求的内容。在规章制度方面,则需要同时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宽松的市场操作制度。对社会上的监督管理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保证其具备相应资质和资格证明。同时,适当开放监督管理市场,实现跨区域资源配置,从而实现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监管能力的提升。

3.3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为保证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切实执行,不仅需要加大资金投资和资源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在设计阶段,要求水利工程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具有可行性。包含设计策划、问题研讨、方案设计、质量内部评估等多个环节,从而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传导,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如图2)。

图2 设计阶段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在施工阶段,则需要建立严格施工控制系统。根据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标准,结合设计图要求,对施工阶段各项工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工艺质量符合要求。一旦某一工序出现失控现象,则需要监督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从而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构建质量数据库,并通过对数据库的运用,形成质量知识库、模型库等,并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从而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动态化管理。另外,还需进行离线质量性能判定,对各施工环节进行取样分析,从而检验施工质量。

在竣工阶段,业主则需要根据相应的合同规范,委托专业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控制,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缺陷,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完善,从而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安全。

4 结论

水利工程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充分保证其质量安全,还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综合性监管网络的建设以及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为工程建设提供充分质量安全保障,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郑 航.新形势下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利科技,2015,1:67~70.

[2]傅夏冰.金华市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水利,2015,16:56~58.

[3]王亚慧.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监查力度——浅谈如何把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关[J].科技创新导报,2013,34:160.

2016-6-20

TV513

A

2095-2066(2016)19-0120-02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水利工程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