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2016-08-13 09:43周艳萍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21期
关键词:稳定型综合性心绞痛

周艳萍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周艳萍①

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 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变化情况、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够缓解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理,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综合性护理干预; 不稳定型心绞痛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echang City,Lechang 512200,China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一种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心型心肌缺血类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的UA患者可能会逆转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会加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心脏猝死[1-2]。UA的病程较长且不容易控制,病情反复发作,因此多数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需要给予UA患者药物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临床疗效[3-4]。因此本文对综合性护理干预对UA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UA 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书。其中男61例,女47例,年龄46~71岁,平均(57.8±6.9)岁。学历:小学32例,中学及中专54例,大学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6~70岁,平均(58.2±7.3)岁。学历:小学17例,中学及中专28例,大学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48~71岁,平均(59.9±8.4)岁。学历:小学15例,中学及中专26例,大学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指导患者遵照医嘱服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检查和护理,指导患者健康饮食。

1.2.2观察组 采取综合性护理,(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性格、工作性质和经济状况等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负性心理的原因,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和沟通,逐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其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通过自己掌握的心血管专科知识为患者讲解关于UA的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介绍临床上治愈的UA的病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了解UA的发病原因、防治措施、治疗措施,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提高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以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帮助其解决家庭等各方面的实际困难,给予其关心照顾,稳定其情绪。(2)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应对。本组患者中1例女性患者出现扩血管药物的头痛头胀副作用,通过讲解是药物常见副作用,指导其适量饮水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能够耐受。(3)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注意营养摄入的同时更要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并强调戒酒戒烟,控制体重。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含有适量维生素、产气少、易消化的食物,包括水果、青菜,保持每天热量充足。对一些饮食自控力差的患者,对其家属讲解饮食知识,和医护人员共同合作。对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多食用低脂、低盐食物。(4)活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年龄、心功能、体质以及有无合并症,在医疗原则允许的情况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活动方案。并让患者和家属掌握活动的量和度,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5)其他护理干预。病房环境:将患者安置在安静整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病室,指导患者通过听轻音乐、看电视等来分散和转移注意力,营造轻松的就医环境,消除患者的孤独、恐惧感。休息与活动: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适当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理疗,使其身体上感到舒适放松。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变化情况、生活质量。(1)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发作次数较护理前下降超过80%,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发作次数较护理前下降为50%~80%,心电图ST段下移降低为0.5~1.0 mm为有效;临床症状、发作次数和心电图情况较护理前无显著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进行评定[5]。采用3级评分,总分为18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焦虑、抑郁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每个量表中均包含20个题目。判定标准详见表1。

表1 SAS及SDS判定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1.48%,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46,P=0.021<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两组焦虑、抑郁心理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焦虑、抑郁心理变化情况比较(±s)  分

表3 两组焦虑、抑郁心理变化情况比较(±s)  分

SDS组别 SA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4) 62.5±8.6 53.7±9.1 56.8±8.4 45.4±6.8对照组(n=54) 61.3±8.4 58.9±11.0 55.4±8.8 54.6±7.6 t值 1.843 2.276 1.602 2.421 P值 0.063 0.031 0.087 0.017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4 两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日常生活 活动 近期支持 健康 总体精神 总指数观察组(n=54) 1.69±0.23 1.88±0.36 1.66±0.33 1.62±0.51 1.89±0.24 8.65±1.86对照组(n=54) 1.50±0.34 1.51±0.53 1.35±0.47 1.30±0.48 1.63±0.43 7.12±1.98 t值 2.383 2.435 2.293 2.276 2.365 2.175 P值 0.019 0.013 0.027 0.031 0.021 0.041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与劳力性心绞痛有相似的胸部不适,但是程度较强,患者常常会感觉胸部疼痛,疼痛时间可长达30 min,有时会将患者从睡眠中痛醒,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6-7]。同时由于UA病情反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对后期治疗造成影响[8-9]。因此需要对UA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临床疗效。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将所有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使用的护理干预模式,这种护理方式能够很好地顾忌到患者各个方面的需求,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10-11]。因此本文对综合性护理干预对UA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UA患者治疗效果更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心理、饮食和运动、用药方面均进行了指导,并介绍关于UA知识和注意事项,能够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且能够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12-13]。在护理中重点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通过转移注意力等降低了患者对疾病所带来痛苦的集中力,使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进而缓解了抑郁和焦虑的负面情绪,使机体达到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心理上的平衡,帮助患者将心理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治疗后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进而提高生活质量[14-15]。

综上所述,给予UA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够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理,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1] White H D,Tonkin A,Simes J,et al.Association of contemporary sensitive troponin i levels at baseline and change at 1 year with long-term coronary events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unstable angina:Results from the LIPID study (Long-Term Intervention with Pravastatin in Ischaemic Diseas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4,63(4):345-354.

[2] Nozue T,Yamamoto S,Tohyama S,et al.Comparison of change i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versu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receiving statin therapy(from the Treatment with Statin on Atheroma Regression Evaluated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with Virtual Histology[TRUTH] Stud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3,111(7):923-929.

[3]朱芸.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情绪影响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82-183.

[4]黄燕萍.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1例[J].中医杂志,2012,53(10):877-878.

[5]翁建新,靳立军,罗建方,等.早期辛伐他汀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1):25-26,33.

[6]赵英阁.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78-179.

[7]蒋爱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40(3):94-95.

[8]毛丽,马雅维.中医情志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55-356.

[9]赵蕊,杨志敏.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30-2532.

[10]高干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51-552.

[11]焦红玉.预见性护理在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5):111-113.

[12]金杨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的变化对临床护理的意义[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37-338.

[13]朱小秋,吴赟,赵微燕,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水平变化及护理干预[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3014-3015.

[14]来彩霞,杨吟.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31-32.

[15]张大炜,周旭升,韩垚,等.益心舒胶囊干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7):791-793.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ZHOU Yan-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1):070-072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Method: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used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efficacy,the change of psychologic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quality of life chang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94.44% and 81.4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SAS,SDS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SAS,SDS,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and can relie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dverse psychological,can further promote and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Unstable angina

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20

①广东省乐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 乐昌 512200

周艳萍

2015-11-27)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稳定型综合性心绞痛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