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细胞计数在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指导中的应用研究

2016-08-13 09:43李艳丽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21期
关键词:感染率艾滋病机会

李艳丽

CD4+细胞计数在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指导中的应用研究

李艳丽①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干预中应用CD4+细胞计数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13例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3例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采用以CD4+细胞计数为指导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情况,如感染率、病死率及生命系数等。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感染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3%,观察组病死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观察组患者生命系数中疼痛、精力、睡眠状态、躯体活动及情绪反应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交隔离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CD4+细胞计数水平以≤50个/μL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CD4+细胞计数水平为51~100个/μL,而感染率和死亡率较低的为CD4+细胞计数水平为101~200个/μ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细胞计数指导临床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效的预测疾病转归和可能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时修正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CD4+细胞计数指导的理论依据确切,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CD4+细胞计数;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First-author’s address:Heze Municipal Hospital,Heze 274000,China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指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所导致的的一种传染病,值得一提的是,HIV自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HIV遭到破坏后,机体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疾病导致死亡。该病在临床上致死率高,社会影响大,严重危及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1]。因此,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预防和避免机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研究表明,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时,患者出现多器官、多部位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较高,其病死率也明显增高[2]。目前,新规定指明当HIV感染者的CD4+细胞计数水平低于350个/μL时就可以开始治疗。故以CD4+细胞计数作为理论指导,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探讨CD4+细胞计数在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指导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113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AIDS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患者,男29例,女24例,年龄34~65岁,平均(48.4±5.2)岁,病程2~14个月,平均(7.4±1.6)个月;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4例,中专及大专学历7例,高中及以下学历42例。观察组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32~64岁,平均(48.6±5.4)岁,病程2~13个月,平均(7.3±1.5)个月;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4例,中专及大专8例,高中及以下48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艾滋病诊疗指南》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诊断与分期标准。113例患者均表现出发热、乏力、食欲下降、腹泻、咳嗽、气喘、消瘦及腹泻等临床症状,且患者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者药物过敏史及精神疾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学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试剂采用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和OptiLyse C免洗溶血素原液(法国Immunotech公司生产);仪器使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 man Coulter公司生产);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做成被检测标本,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进行抗凝;将被检测标本置于SFM22000血球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根据所得的淋巴细胞总数×相应的T细胞亚群百分数,得出CD4+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值。

1.2.2护理干预 11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临床相关检查和综合治疗,护理干预方面略有不同。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检测其CD4+细胞计数水平,根据CD4+细胞的数值,特别是当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时(徐秀亮等研究认为,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的患者,其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较大),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开始实施,主要内容为:(1)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HIV机会性感染的相关知识,如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易感人群等事项,以及检测CD4+细胞计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护理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治疗效果。同时告知患者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病毒载量等,以此来了解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早发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2)基础护理,指导患者关注自身的个人卫生,保持其皮肤、口腔清洁干净,做好口腔的清洁护理,每天使用3%碳酸氢钠液漱口,2次/d;预防口腔、皮肤等多处部位、多病原体混合感染;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不接触具有传染性的(结核、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患者;少食多餐,服用高蛋白、高维生素、足量碳水化合物、脂肪食物及富含矿物质的食物等,保持每天营养均衡。(3)心理护理,使用沟通、安抚、支持、理解等技巧,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评估其各阶段的心理状况,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接受临床护理和治疗;尽力为患者提供帮助和鼓励,不歧视患者,以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尊重对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及家属对疾病的看法、重视程度,指导家属多方面关心患者,满足患者对亲情的渴求;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调整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增强其适应能力,使其认识到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才有生存的希望,也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治疗中出现的机会性感染、药物毒副作用及耐药性等问题,让患者从心理-行为上均能遵从医师的指导,顺利有效的实施抗病毒治疗,使其恢复正常。(4)管理药物依从性,督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向患者介绍抗病毒治疗的程序,强调治疗依从性达到大于95%的重要性和终生服药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保证患者不因出现的不良反应而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若漏服,需尽快服用下一次药物,但不可加量。(5)门诊随访,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督促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同时遵循《艾滋病诊疗指南》中的规定,已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患者在治疗第1年内:每3个月检测1次,治疗1年以上且病情稳定者每半年检测一次。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专人随访,做好护理延伸的服务;建立随访时间表,按照诊疗指南规定及时检测CD4+细胞计数,起到预防和控制机会性感染的重要作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如感染率、病死率及生命系数等,生命系数包括疼痛、精力、睡眠状态、情绪反应、躯体活动及社交隔离等相关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和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感染和病死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感染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3%,观察组病死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感染和病死情况对比 例(%)

2.2两组患者生命系数情况对比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系数中疼痛、精力、睡眠状态、躯体活动及情绪反应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交隔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命系数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生命系数对比(±s)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疼痛 精力 睡眠状态 情绪反应 躯体活动 社交隔离 总指数观察组(n=60) 治疗前 5.5±0.4 8.6±2.1 10.2±2.5 7.7±1.4 7.9±1.3 0.6±0.03 0.9±0.2治疗后 1.0±0.2*# 1.0±0.1*# 0.6±0.1*# 0.4±0.1*# 0.7±0.1*# 0.5±0.02 0.9±0.2对照组(n=53) 治疗前 5.5±0.3 8.6±2.2 10.1±2.5 7.8±1.3 7.9±1.4 0.6±0.02 0.8±0.2治疗后 5.1±0.3 7.9±2.1 9.9±2.0 6.9±1.1 8.0±2.1 0.6±0.01 0.9±0.2

2.3不同CD4+细胞计数水平对两组患者的影响情况对比 本次研究中,CD4+细胞计数水平以≤50个/μL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CD4+细胞计数水平为51~100个/μL,而感染率和死亡率较低的为CD4+细胞计数水平为101~200个/μ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CD4+细胞计数水平对两组患者的影响对比 例(%)

3 讨论

艾滋病(AIDS)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世纪杀手”等,自1982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其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是指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丧失了免疫功能,引起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的一种疾病,该病一般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3-4]。世界卫生组织于2010年统计全世界存活的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者270万,而全年死亡180万。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以非洲人为主;有专家预计[5],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转移到亚洲,而中国CDC预计,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约78万,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死亡2.8万。目前,我国面临AIDS发病、死亡的高峰期,疫情已覆盖了全国所有的额省、自治区及直辖市[6]。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是一种变异型较强的病毒,而不规范化的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出现耐药性的重要原因[7]。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及印度等地均有发现,其核苷酸、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大量研究表明,AIDS发病机制中的免疫病理中,人体感染HIV后CD4+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分为三个阶段:(1)急性感染期:CD4+细胞数量短期内呈现过性减少,大多数患者未经特殊治疗,CD4+T淋巴细胞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2)无症状感染期:CD4+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在350~800个/mm3,此期会持续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持续8年左右;(3)有症状期:CD4+T淋巴细胞再次较为快速的减少,多在350个/mm3以下,部分晚期患者则降至200个/mm3以下,并快速减少[8-9]。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而由于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极易造成机会性感染,造成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外周血CD4+淋巴细胞的计数水平可以有效的反映出患者细胞免疫状况,CD4+细胞计数越低,表明机体的免疫水平越低,其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可能性越大[10]。故CD4+淋巴细胞计数被作为临床监测AIDS病情发展的指标,也是监测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估算病死率的重要参数,得到了国际的公认[11]。本次研究探讨CD4+细胞计数在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指导中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其他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12]。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AIDS患者了解机会性感染的相关症状,发现异常时需及时复查,患者遵医嘱服药、复查,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处理,CD4+细胞计数上升,免疫力提高,大大降低了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D4+细胞计数还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机会性感染率、病死率均密切相关,更尤为重要;同时,在AIDS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中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全面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定期随访等方式,监督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积极配合临床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重点是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服药后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最终达到免疫重建的效果。文献报道,经过多次的自我管理指导和知识教育引导,转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意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控制了疾病的恶化和症状变化,提高了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同时,临床护理人员可以依据CD4+细胞计数水平及时修改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方案干预,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尽早发现和控制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感染、弓形虫、隐子虫感染、巨细胞病毒等机会性感染,从而有效的降低临床病死率[13-14]。另外,临床诊疗中,依据CD4+细胞计数进行病情评估,联合合理的检查和系统治疗,避免了临床治疗的盲目性,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的感染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3%,观察组的病死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观察组患者的生命系数中疼痛、精力、睡眠状态、躯体活动及情绪反应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交隔离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CD4+细胞计数水平以≤50个/μL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CD4+细胞计数水平为51~100个/μL,而感染率和死亡率较低的为CD4+细胞计数水平为101~200个/μ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CD4+细胞计数指导临床AIDS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效的预测疾病转归和可能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时修正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CD4+细胞计数指导的理论依据确切,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1]张玲,张丽,张金梅,等.护理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7):62-63.

[2]张晓蓉,樊安芝.CD4+细胞计数对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护理指导[J].重庆医学杂志,2015,44(21):290-292.

[3]李慧文,傅亮,胡雁,等.护理干预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3272-3273.

[4]甘庚兰,朱宇佳,吴登强,等.护理干预下HIV感染者/ AIDS患者公开自身感染状况对其社会支持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45-47.

[5]文乐敏,谢志满,董文逸,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感染率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5):676-678.

[6]张藴惠,吴忠兰,杨东智,等.宁夏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417-424.

[7]傅亮,胡雁,鲍美娟,等.国内外艾滋病护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3,28(13):90-93.

[8] Williams A B,Wang H,Burgess J,et al.Cultural adaptation of a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3,50(4):487-494.

[9] Akin S,Mendi B,Mendi O,et al.Turkish nursing students’ 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s patients with HIV/AIDS[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3,22(23-24):3361-3371.

[10]刘伟,朱秋映,蓝光华,等.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0):290-292.

[11]陈晓,林光惠,陈小英,等.连续护理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 (13):54-56.

[12]陈昌枝,覃琼芬,梁世寅,等.210例HIV/AID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相关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 (12):45-47.

[13]徐艳,白春琴,范春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1):71-73.

[14]陆雪萍,卢柳青,石柳春,等.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30例的围术期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8):49-50,52.

[15]张晓蓉.CD4+细胞计数对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护理指导[J].重庆医学,2015,44(21):1898-1900.

Study on CD4+ Cell Count in Application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Nursing I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AIDS

LI Yan-l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1):088-092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D4+cell count in application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nursing i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AIDS.Method:A total of 113 cases of AID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Among them,5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other 6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D4+cell count as the guiding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after care,such as the patient’s infection rate,mortality and life coefficient,etc were Observed.Result:After nursing care in two groups,the illness had been better,but the inf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5.0%,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45.3% of the control group,pain,energy,sleep,physical activity and emotional re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social isolation of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is study,CD4+cell count was less than or equal to 50/ μL infection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were higher,followed by CD4+cell count for 51-100/μL,and infection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were low CD4+cell count for 101-200/μL,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CD4+cell count guidanc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IDS,is help to the nursing staff to obser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changes,effectively predict disease prognosis and possible opportunistic infection,update and develop for nursing measures,CD4+cell cou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xact,improves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and treatment effec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AIDS;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CD4+cell count;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ect

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26

①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 山东 菏泽 274000

李艳丽

2015-12-25)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感染率艾滋病机会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 世界艾滋病日》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给进步一个机会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