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业与金融人才互动发展机理研究

2016-08-13 05:41房茂涛张体勤
关键词:作用机理

房茂涛 张体勤



金融产业与金融人才互动发展机理研究

房茂涛张体勤

摘要:厘清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人才发展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发挥金融产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人才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体现为,前者通过需求牵引效应、承载保障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集聚融合效应等影响后者,而后者则通过支撑服务效应、创新驱动效应、相对成本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反作用于前者。从演化视角看,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人才发展均具有周期性,且二者的发展步调基本一致,金融产业发展的扩张期、繁荣期、收缩期、调整期与金融人才发展的涌入期、高涨期、消退期和低潮期相互关联,形成共同演进的双螺旋结构。

关键词:金融产业发展; 金融人才发展; 作用机理; 双螺旋模型

一、引言

金融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现代经济高度的市场化、资本化和信用化特征,决定了金融产业在其中的核心地位。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金融产业若出现问题,实体经济则失去有力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将出现动荡甚至危机,东南亚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均是由金融领域向外蔓延,最终重创相关国家的实体经济。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资源。一个产业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该产业的发展阶段与水平,而人才人力资本的存量和价值则是产业人力资本存量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张国强、温军和汤向俊(2011)研究认为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与结构优化会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张国强、温军、汤向俊:《中国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0期。;张春海与孙建(2012)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对财险业经营效率的改善具有滞后性正向促进作用*张春海、孙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经营效率关系研究》,《保险研究》2012年第5期。。金融产业是特殊的第三产业,金融人才是特殊的知识型人才,尽管不少研究强调金融产业发展对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李全敏:《中国金融人才市场特点及趋势》,《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但鲜有学者深入探讨金融产业发展与金融人才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

我国股票市场近来出现大幅波动,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救市措施,说明国家对金融产业平稳发展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当前我国金融产业发展还远未成熟,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仍任重道远。加快金融人才发展、强化人才支撑,是各国发展金融产业的通行做法。对于我国这样的“新兴加转型”经济体,如何强化金融产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如何促进金融产业与金融人才的协同发展已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尝试分析金融产业发展与金融人才发展的关系,厘清金融产业和金融人才的发展过程及规律,并通过构建双螺旋分析模型探析二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相互作用机理。

二、金融产业发展与金融人才发展的内涵

(一)金融产业及其发展

金融产业(或金融业)是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中介机构和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共同组成的金融体系,其中金融中介机构是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而金融市场则是资金供需双方交易金融产品、融通资金的平台或场所。

此外,金融集聚理论又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金融集聚是一种动态发展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基于不同地区或城市特定的历史、地理、制度等因素*王宇、郭新强、干春晖:《关于金融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研究——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系统和消息冲击的视角》,《经济学(季刊)》2015年第1期。,在规模经济性、信息溢出效应、降低交易成本等动因的驱使下*Bossone B., Mahajan S., Zahir F,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group interests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IMF Working Paper, Washington:2003, No.03/24.,一国金融产业会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金融集聚区或集聚中心*张慧文:《我国三大经济圈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6期。,这些地区的金融集聚既可发挥极化效应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又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它们之间还存在相互协同与联动,在整体上形成点面结合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钱明辉、胡日东:《构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能力的研究》,《经济地理》2013年第4期。。

综上,金融产业发展是某一国家或地区金融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的过程,其中金融产业结构优化指金融产业中各类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量持续增长、相互比例关系协调发展、整体效率持续提升的过程;金融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指金融机构与金融资源在规模、结构、功能、等级上的时空演变过程,表现为金融机构在某些地域相对集中,形成若干具有集聚经济优势的金融发展高地并向周边区域辐射的产业空间结构。

(二)金融人才及其发展

产业人才发展指某一产业中人才队伍的成长的过程,包括人才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持续调整与优化*李德煌、彭笑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人才发展对策研究》,《中国统计》2014年第2期。。金融人才发展一方面表现为金融产业人才存量的持续增长,即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产业领域,同一领域不同业务类型的人才数量保持增长性,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表现为金融人才质量结构的持续优化,即传统金融业务人才比例下降(如银行信贷业务人才)、新型金融业务人才(如互联网金融人才、证券人才等)比例上升,高层次金融人才、专业领军性金融人才占比增加,金融人才的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此外,与金融产业集聚相对应,金融人才发展在空间区域上也会出现集聚现象,即通过合理流动,金融人才适度集中于金融产业集聚的若干极点上,并利用集体学习和知识外溢效应增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通过极点间的人才竞争与协作、极点到外围的人才扩散实现区域间金融人才的相对平衡发展。

三、金融产业发展与金融人才发展的互动关系

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人才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金融产业发展与金融人才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图

(一)金融产业发展对金融人才发展的作用机理

1.需求牵引效应。产业需求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引*韩平:《进一步加快我国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中国金融》2009年第5期。,金融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其服务行业特征意味着在发展运行中需要大量的劳动资源,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在资本劳动比不变的情况下,金融产业发展将为金融人才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其次,金融产业发展中的结构优化表现为新业务、新产品、新机构的不断涌现,这客观上拓展了金融产业经营范围,增强了金融产业对金融人才的吸纳能力,扩大了新型金融人才的就业需求,推动金融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2.承载保障效应。产业在一定的发展水平或状态下,提供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王晓君:《论人力资源与产业协调发展》,《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8期。,承载保持着一定数量的人才,并为现有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成长环境。首先,金融产业存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开展的业务种类繁多并随产业发展不断创新,为各类金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可观的工作岗位。其次,金融机构间资金流动和业务往来频繁,彼此间的协作与互动较为密切,为金融人才的交流、合作、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机会。再次,金融产业在发展前景、工作条件及劳动报酬等方面与其他产业相比有独特优势,良好的产业环境有利于集聚、留住高素质人才*王海芸、宋镇:《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第3期。。

3.结构优化效应。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金融人才结构的优化*梁涛、刘会贞、李乃文:《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匹配度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12期。。一方面,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传统金融业务与产品比例降低,新型高效的金融业务与产品比例上升,意味着其对拥有陈旧知识或能力的人才需求减少,对拥有新知识、新技能的专业化人才需求增加,在人才总体需求不变的情况下,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将引导金融人才由传统型金融人才向创新型金融人才转变。另一方面,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表现为金融深化或金融系统效率的提升,这要求金融人才拥有更高水平工作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也意味着现有金融人才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本存量,金融机构会因此给予金融人才更多教育、培训投资,从而推动金融人才在知识能力、教育水平等方面的提升。

4.集聚融合效应。产业集聚引致人才集聚*孙健、尤雯:《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金融产业的集聚发展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出现,使某些城市的金融机构数量及规模明显优于周边地区,基于规模优势这些金融中心可为金融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酬期望,从而引起外部金融人才向极点城市流动、集聚,有利于人才集中学习和知识外溢。金融产业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在竞争加剧、业务饱和和周边区域金融需求等因素影响下,极点城市的金融产业向周边扩散又会推动金融人才向外围流动,从而带动金融人才的整体性发展。

(二)金融人才发展对金融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1.支撑服务效应。产业发展需要资本、劳动等各种资源,金融人才则是金融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胡瑞文、张爽:《中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人才服务于产业,金融产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都是由人完成的,金融人才比一般人力资源拥有更高水平的知识和能力,对关键性金融业务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特别是金融产业高度依赖资本运作,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性,高层次专业金融人才通过风险分析、产品与经营模式设计等方式,有效降低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产业的稳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金融产业发展正面临异常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而高素质金融人才构成了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是决定金融竞争成败、推动金融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徐坚成、张爽:《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预测》,《经济纵横》2014年第3期。。

2.创新驱动效应。产业优化升级是产业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驱动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张银银、黄彬:《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第3期。,而人力资本则有利于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张国民、陈进、肖嫣:《人力资本在产业集群演化和发展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第2期。。金融人才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不仅素质较高,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竞争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擅长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金融人才的这些特征恰与金融产业优化升级对创新的需求高度契合。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随着金融人才中高水平专业人才、领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金融人才对金融机构战略发展方向转变、主营业务调整、管理方式及新产品更新等多种类型创新的驱动作用将显著增强。

4.资源配置效应。人才是产业中各种资源的使用者和组织者,人才发展层次越高,资源配置能力越强,产业的效率和效益也越高,这反映了金融人才发展对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直接作用。间接方面,人才主导非人才资源的流动*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一般规律研究》,《商业研究》2008年第2期。,金融人才发展给金融产业带来更高的生产率、更低的相对成本及更高的产业利润,而较高水平的利润又吸引社会中各种资源向金融部门集聚,为金融产业的升级和深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金融产业与金融人才互动发展的动态演化

(一)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人才发展的过程

金融发展过程理论和金融周期理论表明,金融产业发展是周期性上升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同时金融业独有的虚拟化与货币化特征及其对心理预期和信用工具的过分依赖,使其特别容易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或紧缩,产业发展中伴随着波动,扩张期、繁荣期、收缩期、调整期等四个阶段不断循环,每一个新的周期都是在前一个周期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不断推动金融产业向上螺旋式发展(如图2所示)。其中,扩张阶段是金融产业加速上升的过程,在该阶段一国或地区的金融产业规模快速扩张,股票市场相关指数、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数量及资产、金融产业占GDP的比重等均以较高的速率增长,金融资源在特定的金融优势区域初步形成集聚态势。繁荣阶段是金融产业在某段时间内发展的高峰时期,此阶段金融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产业规模、货币供应量等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股票市场、信贷市场等金融市场非常活跃,各类金融工具被频繁使用,若干金融中心初步形成并向周边辐射。收缩阶段是金融产业发展的衰退期,此阶段金融产业停止增长势头转而快速下行,金融产业总体规模、信贷规模等指标均出现明显的负增长,金融机构出现倒闭或分支机构缩减现象,金融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调整阶段属金融产业发展的暂时性低谷,该阶段金融产业发展从表面看处于停滞状态,但同时又伴随着政府监管部门、金融主体等对原有金融体系的反思及新政策、新规范、新工具的出台,金融经营模式发生变革、金融风险受到控制、金融市场信心得到恢复,从而为金融产业新一轮更高水平的扩张提供了发展基础。

图2 金融产业发展过程图

图3 金融人才发展过程图

若将金融产业视为蓄水池,将金融产业人才视为蓄水池中的水,那么金融人才的发展过程可用蓄水池中水位的变化情况表示。基于金融产业发展的波动性,结合职业发展和人才集聚过程理论,金融人才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涌入期、高涨期、消退期和低潮期四个阶段(如图3所示)。其中涌入期是金融人才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此阶段金融人才总体流入量远大于流出量,金融人才数量增长显著,而新就业者较低的年龄和较高的学历则有助于改善产业人才的质量与结构。高涨期是金融人才发展维持较高水平的阶段,此时期金融人才的流入速度放缓,人才流入量和流出量基本持平,人才的总量达到阶段性顶点,产业内人才的竞争较为激烈,人才的自我学习和组织培训频率和投入量较高,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比例进一步提升。消退期是金融人才发展遇冷下滑的阶段,此阶段人才总体流出量大于流入量,金融人才的规模呈缩减趋势,金融机构对人才的教育培训投入也明显减少。低潮期是金融人才发展的停滞阶段,此阶段金融人才的流出速度放缓,产业人才的规模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金融机构对人才的投入热情不高,金融人才的人力资本存量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产业人才经历了多次淘汰和筛选,一些精英人才得到保留,人才结构被动地得到调整和优化,确保了金融人才进一步发展的有序性。

(二)金融产业与金融人才协同发展双螺旋模型

金融产业和金融人才分别作为独立的系统,其发展演化一方面具有自组织特性,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路径和规律;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机理,二者周期性发展的阶段基本同步,演化路径表现出显著的耦合性,形成协同发展的双螺旋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金融产业与金融人才协同发展双螺旋模型图

1.扩张期与涌入期的协同。在金融产业发展的扩张期,金融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金融机构业务量快速提升、特定优势地区的金融集聚迅速增强,金融产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数量较大,产业的需求牵引效应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辅以集聚融合效应,从而引导社会中的新就业人员、其他行业人员纷纷进入金融产业和特定金融优势区域,促使金融人才进入涌入期。另一方面,在金融人才发展的涌入期,随着人才队伍规模急速扩大,金融人才对金融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效应明显增强,资源配置效应同样显现效果,大量新进人才带来新思路、新观念还有利于激发创新驱动效应,为金融机构快速拓展业务提供了保障。

2.繁荣期与高涨期的协同。在金融产业发展的繁荣期,不但产业的规模达到峰值,金融产品创新程度、金融机构专业化水平和金融系统效率均处于高位。为维持现有状态,金融产业继续发挥着需求牵引效应,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量仍然较大,同时承载保障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开始凸显,既为保留人才提供良好条件,又推动人才专业化发展,不断淘汰知识落后、效率低下的现有人才,因此产业的繁荣发展带动金融人才发展的高涨。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人才发展进入高涨期,人才队伍总量较为庞大,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相互学习促使人才素质持续提高,此时除支撑服务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人才发展的创新驱动效应和相对成本效应的作用较为明显,进一步推动金融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深化发展。

3.收缩期与消退期的协同。在金融产业发展的收缩期,金融产业规模和业务量大幅缩水,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对人才的需求锐减,甚至为节省成本而大量裁员,此时金融产业的需求牵引效应、承载保障效应和集聚融合效应开始发挥反向调节作用,大量过剩的金融人才从金融产业、金融中心流出,金融人才发展因而进入退潮期。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人才总量在消退期的快速缩减,人才发展对金融产业的支撑服务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也产生负向影响,金融机构不少原有的产品和服务被迫搁置,资金等社会资源也随人才加速退出金融产业,人才发展消退加剧了金融产业的衰退。

4.调整期与低潮期的协同。在金融产业发展的调整期,金融产业的规模达到阶段性低谷,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产品类别等又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尽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较少,却离不开高素质金融人才以高效率维持核心业务的运转,此时金融产业发展的需求牵引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使金融人才维持缓慢发展和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在金融人才发展的低潮期,人才队伍总量处于低位,人才发展的支撑服务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较弱,客观上制约了金融产业的发展速度,而产业中保留的精英化金融人才,又有利于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反思,为产业新一轮的扩张积蓄了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融产业和金融人才发展演化的周期基本同步,但二者的步调仍存在一定差异(如图5所示)。首先,人才发展具有滞后性*罗文标、黄照升:《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互动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7期。,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产业发出人才需求信号到人才培养体系做出响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同时人才的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需要经历较长的积累和形成过程*李晓曼、曾湘泉:《新人力资本理论——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动态》,《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1期。,因此在金融产业发展扩张期初始阶段,人才流入难以满足产业扩张需求,而在收缩期的初始阶段,人才流出又明显慢于产业衰退进程。其次,人才发展具有加速效应,人才培养体系一旦形成即具有较强的惯性,特定专业类型人才会面向特定产业集中输出,同时人才在某个产业中若形成一定的流入或流出趋势,则会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非理性地相互效仿,从而使某一产业的人才过度饱和或枯竭,因此在金融产业扩张期的末段,金融人才涌入量超过产业发展需求,而在高涨期金融人才一般处于饱和状态,在收缩期的末段金融人才流出量大于产业需求量,在调整期金融人才一般处于非饱和状态。

图5 金融产业发展与金融人才发展的异步性示意图

五、结论与展望

金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居核心地位,金融人才是金融产业的基础性和关键性资源。金融产业发展是金融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规模和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金融人才发展则表现为人才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的持续调整与优化。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人才发展相互作用,金融产业发展通过需求牵引效应、承载保障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集聚融合效应等作用影响金融人才发展,而金融人才发展则通过支撑服务效应、创新驱动效应、相对成本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反作用于金融产业发展。金融产业和金融人才的发展过程均具有周期性,二者的发展周期基本同步,金融产业发展的扩张期、繁荣期、收缩期、调整期与金融人才发展的涌入期、高涨期、消退期和低潮期相互协同,形成共同演进的双螺旋结构。

金融产业发展通过增加资本积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鼓励科技创新等途径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金融产业发展中的过度波动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我国的金融产业发展已被证实存在周期性波动*孙克任、杨中尉:《中国金融周期的计量与预测分析》,《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3期。*方芳、刘鹏:《中国金融顺周期效应的经济学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8期。,金融产业和金融人才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理表明,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而孤立地看待某一方的发展问题。防范金融周期波动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一方面应注意相关政策的前瞻性,在金融产业周期性发展的每个阶段出现拐点之前即做出预警并推出反周期调控措施*王征:《论我国金融经济周期及其对金融监管的启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同时应加强金融人才发展的引导和规划,避免金融人才发展的大起大落,尤其应注意人才发展的滞后性和加速效应对金融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以金融人才的稳定发展推动金融产业的优化升级,通过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金融人才发展水平。

本研究通过构建金融产业与金融人才互动发展的基本框架及二者协同演化的双螺旋模型,为强化金融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然而相关研究结论主要基于逻辑推理,仅对金融产业和金融人才周期性发展的总体趋势做了初步阐释,二者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特点及相互作用关系还有待深入分析和实证检验。后续研究有必要结合对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人才发展内涵的解析,构建度量金融产业发展水平和金融人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数据,统计分析并验证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人才发展的波动幅度、速率、时间跨度等周期性规律,特别是二者在演化发展不同阶段的耦合性和异步性规律,真实描绘当前我国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人才发展所处的状态及未来走向,进而更加系统地提出防范二者过度性周期波动、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责任编辑:贾乐耀]

收稿日期:2015-11-16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研究——山东省金融产业人才发展规划研究”(14AWTJ011)。

作者简介:房茂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70),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济南250014);张体勤,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250014)。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and Financial Talents Development

FANG Mao-taoZHANG Ti-qin

(School Of Management,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P.R.China;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 P.R.China)

Abstract:To clarif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talents development will be helpful for financial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finan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talents development is manifested that, finan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fluences financial talents development through demand-driven effects, accommodating effect, structure optimizing effect and agglomerating effect,while the latter reacts on the former through supporting and servicing effects, innovation-driven effects, relative cost effect and resource allocating eff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talents development are both cyclical, and their development pace are similar. Expanding, flourishing, contracting and adjusting period of finan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re coordinated with the periods of influxing, booming, subsidising and low-tide of financial talents development, which forms a double helix structure of co-evolution.

Keywords: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talents; Effect mechanism; Double helix structure

⑦李苗苗、肖洪钧、赵爽:《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的省市面板数据》,《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第2期。

⑧李青原、李江冰、江春、Kevin X.D.Huang:《金融发展与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来自省级工业行业数据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13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作用机理
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及演化研究
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甲状腺内注射奥曲肽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义利之辨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作用机理
IPO注册制下投资者权益保护研究
税收制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探讨
一种硫—磷—氮添加剂在聚醚润滑油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