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安办”为平台 以“五支力量”为核心以科技信息化建设为支撑 以“生命工程”为保障倾力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2016-08-15 02:03本刊编辑部
汽车与安全 2016年4期
关键词:区县道路交通全市

文 本刊编辑部



以“交安办”为平台 以“五支力量”为核心
以科技信息化建设为支撑 以“生命工程”为保障倾力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文 本刊编辑部

公安部交管局召开农村道路安全工作广羉现场会以来,重庆市公安局、重庆总队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强力推进体制、机制、力量和保障建设,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升级版”。

公襛部黄明副部长专门批示“认真推广好重庆经验,下决心破解难题、接长短板”,公襛部交管局刘钊局长特别要求“抓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制力量建设,防风险、补短板、破难题”,并指出重庆经验可学习、可推广、可复制。

为认真抓好黄明副部长、刘钊局长批示要求的贯彻落实,重庆总队大力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重庆市政府出台3个纲领文件,召开2次全市会议,确定了“三化六体系”建设总目标,系统回答并解决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重大问题。一是搭建了“一个平台”。在重庆市政府安委会下设交通安全办公室(下称“交安办”),市“交安办”设在交巡警总队,由总队主要领导任主任,23个市级部门参加;区县“交安办”由政府分管领导任“交安办”主任,交巡警支(大)队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21个区县部门参加;乡镇“交安办”由乡镇政府主管领导任主任,安监、综治、信访等6个基层单位参加。目前,全市41个区县(含3个经开区)、1007个乡镇全部建立“交安办”体系,构建起形成了横向拉紧部门、纵向通达基层的有效抓手。二是建立了“五支力量”。着力构建以公巡队为基干,以乡镇派出所为辐射,以“交安办”(专兼职安全员)和乡镇执法小分队为支撑,以农村劝导队(站)为末梢的立体分级管控体系。共建成乡镇执法小分队1007个、交巡警专职公巡队170个、乡镇派出所公巡队736个、劝导队(站)7172个,“五支力量”人数超过3万人。三是打造了“一大亮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三级劝导队(站)建设,确保设置建设标准、人员配备、工作职责“三统一”,落实劝导员2万人。并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00至500元标准落实劝导员补助,部分区县、乡镇还根据工作实际和本级财力另外安排补助,并与考勤、考绩挂钩,有的劝导员每月最多可拿到1800元补助,有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2015年,全市劝导队(站)教育纠正面包车超员、货车违法载人、摩托车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720万起。四是推进了“一项建设”。2003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投入36亿元,建设生命护栏1.8万余公里,其中农村道路1.3万余公里,避免了近4000起翻坠事故,减少了8000余人伤亡。五是完善了“一个体系”。结合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和缉查布控系统建设,按照“远程可视、三级可调”要求,加快推进视频监控、电子卡口向农村道路覆盖延伸,全市(含农村)共建成监控镜头3.48万个、电子卡口1120处。六是破解了“一个难题”。针对农村交通管理工作落实难、监管难、信息化含量低等问题短板,自主开发建设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农村人、车、路等基础信息和日常管理电子台帐,实现了信息流转、动态管理、实时预警、跟踪考核“一键通”“一键清”,打通了工作“肠梗阻”。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重庆逐步找到了开启农村交通安全的“钥匙”,走出了一条符合重庆实际的路子,全市连续42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农村地区连续11年未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

从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四七要素”的基层基础管理,深化为源头管理的标准化、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手段的科技化。

猜你喜欢
区县道路交通全市
泸州市
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探究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融媒体时代区县台主持人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口袋书系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