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的情绪管理对护生工作投入状态的影响

2016-08-15 10:38李风莲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作投入教师主导情绪管理

李风莲

摘 要:目的 :探讨由教师主导的情绪管理对实习护生工作投入状态的影响,为护理教学提供创新依据。方法: 于2015 年9月~2016年3月,由本院带教老师对210名纳入研究的实习护生进行深层次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实施前后采用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护理人员工作投入量表( UWES)对研究指标进行跟踪评价。结果: 本组护生入组时,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为(28.21±9.74)分,UWES总评分为(51.34±16.57)分,通过阶段性情绪管理的实施,本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及UWE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实习期,以教师为主导,给予护生“系统、准确、精细化”的情绪管理,可以激发护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护理工作,并显著影响实习护生的工作投入。

关键词:教师主导;情绪管理;工作投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C-0061-02

工作投入是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是在岗位角色认知及工作倦怠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作为护理专业,护生工作投入的状态也是护理质量的源头保护条件之一,因此,如何改善护理从业者的工作投入以提高护理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显示,工作投入与心理学关系密切,情绪是决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护士(或护生)长期处于亚健康的情绪状态会增加职业倦怠感、降低工作热情并影响临床执行力。本课题采用实验对照的方法,探讨了教师主导的情绪管理对实习护生工作投入状态的影响,目的是为护理教育者开展广泛的心理引导提供相关依据,具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我院抽取21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于2015 年9月~2016年3月阶段性进行由带教老师主导下的深层次情绪管理实践。本组纳入研究的护生年龄在19~23岁之间,平均年龄(21.71±1.09)岁,女性占90%以上。包括统招本科、高职高专及中专等各层次护生,入院实习前理论考核成绩≥70分,全部告知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家庭状况、生源地、学校来源、入科实习前成绩及近期应激性事件调查等。(2)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本问卷参考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点自主设计,经多次内部讨论及预实验完成,问卷涉及一般健康和习惯、自我效能、自我调节及精神症状等四个方面共45个条目,基本涉及与个体精神活动有关的主观情绪、情感和行为内容,旨在初步识别护生的精神状态。计分方式为:每个条目均以是或否回答,分别赋予“1”或“0”分,得分范围为0~45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状态越健康,亚健康阳性分界线为26分。该问卷经我院专家多次内部讨论及预实验完成,具有一定的内部一致性和信效度。(3)护士工作投入量表(UWES):该量表为张轶文等编制,是国内通用的护士工作投入状态相关测量工具,该量表包含活力、奉献、专注3个维度,共1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2”代表“较不符合”,“3”代表“不确定”,“4”代表“较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得分范围为16~80分,分数越高,表示工作投入水平(程度)越高。该量表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79~0.787,Cronbach's α系数是0.940。

2.情绪管理方法。

(1)医院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带教老师进行统一培训,制定以教师为主导的护生情绪改善策略,系统规范护生情绪管理内容及标准,在具体执行中,加强教学质量控制,消除管理指标的评价差异,为护生建立连续式的心理支持系统。(2) 教师要融心理学辅导于学科教育中,集中讲授情绪的概念及功能,积极情绪、负性情绪的来源与特点,自身情绪、他人情绪的互动与关联,合理信念、非理性目标的转换与协调,以及诸如情绪补救、情绪宣泄、情绪替代等一系列心理卫生知识;通过反复强调、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基本心理学规律及客观分析情绪的方法,有步骤地完成心理素质训练。(3)教师在日常带教中要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尽最大可能与护生进行情感交流及互动,从管理心理学角度关注所带学生人格因素、心理状况,分析并掌握每一位护生的现实心理需求,准确判断情绪变化的诱发因素,为深层次情绪管理,实现主观情绪控制提供诊断依据。(4)重视个体化情商培养,完善职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教育,帮助学生充分行使自主决策权,及时纠正关于护理职业的错误认知,克服狭隘意识,激发自我承担意识,强化合理思维方式,树立护士角色以克服职业疲惫。(5)为个体情绪问题设立解决目标,当自我调试和自我减压效果不明显时,在及时提供正性的、充实的精神指引的前提下,帮助寻求外界支持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评价指标

情绪管理实施前后采用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护理人员工作投入量表( UWES)对研究指标进行跟踪评价,资料的规范化获取由专人完成,剔除不合格评价。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1.本组研究对象入组时,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为(28.21±9.74)分,其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者41名,占19.53%,经过6个月的深层次情绪管理,本组护生心理健康评分较入组初期稳步提升(P<0.05),心理亚健康状态者所占比例也大大降低(19/210,9.05%),具体评分情况。

2.本组研究对象入组时,UWES总评分为(51.34±16.57)分,三个维度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奉献”“专注”和“活力”,提示总体工作投入情况不乐观,为中等偏低水平。经过6个月的深层次情绪管理,UWES总评分及三个维度得分均较入组时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评分情况。

三、讨论

情绪能够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状态与职业技能、工作投入状态之间存在着明显关系,积极情绪状态可伴随生理功能的提高而增强对工作的专注,消极情绪状态则会削弱职业认知和效率,对职业行为产生破坏和干扰。从本组研究来看,入组初期,入选的210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为(28.21±9.74)分,其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者41名,占19.53%,提示刚刚进入实习期的护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情绪障碍检出增多,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者较为普遍。这种现象与护生刚刚进入职业环境,专业发展、竞争日渐紧迫,劳动强度、风险责任显现,岗位压力徒增,再加之个体生理、家庭乃至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多数护生心理易出现变化,情绪易波动,更有甚者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的冲突客观反映在工作中,研究显示,与护生不良情绪伴随的往往是学习上的不思进取和工作上的消极等待。本组调查亦证实,入组初期,210名护生UWES总评分为(51.34±16.57)分,为中等偏低水平,有相当数量的护生表现为工作热情不高,职业倦怠感明显,职业幸福感则处于低水平。以上调查结果与国内有关报道相近。

研究显示,情绪管理可以协调、组织心理过程,缓解压力,建立情绪的良性循环,为应激干扰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基于此,情绪管理引入护理管理领域成为必然。本院护理教学管理机构为了适应护理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探索新时期护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高度关注实习护生的心理情绪问题,从心理行为干预入手,力争帮助护生群体实现主观情绪的支配协调。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对实习护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加以研究,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师主导的情绪管理支持。本文研究中,教师们运用心理学知识,切实可行地关怀、帮助护生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地对护生个体情绪变化加以维护及引导,使护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实习环境中作出最佳的情绪处理,从而从情感、意志、思想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培养和锤炼。从表2的结果中可以看出,通过阶段性情绪管理,本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及UWE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表明,在临床实习期,以教师为主导,给予护生“系统、准确、精细化”的情绪管理,可以激发护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护理工作,并显著影响实习护生的工作投入状态,有助于提升学业水平和专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可以认为,情绪管理已成为护理教育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实习护生的情绪管理不但对促进护生工作投入大有益处,而且影响广大护生职业生涯的塑造,对实习带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院管理者及护理教育者应从各个方面提升带教老师的情绪管理水平,以便践行医学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聪聪,孔冬,金海君等.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组织公平感和组织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9).

[2]王文文,李春芳.实习护生的专业承诺在心理健康与择业效能感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管理杂志,2012,(8).

[3]叶婷婷,李悦,刘旻.应用情绪管理提高护生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

[4]张轶文,甘怡群.中文版Utrecht 工作投入量表(UWES)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3).

[5]刘慧玲,安玉秀.基于心本管理视角的护生心理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4,(16).

[6]臧爽,李丹.高职护生情绪弹性在核心自我评价和人际智能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J].护理研究,2015,(5).

[7]郑旭娟,刘华平.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生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及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3).

[8]翟春晓,谢晖.本科实习护生情绪智力、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2).

猜你喜欢
工作投入教师主导情绪管理
阅读教学不能轻视教师的讲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探究阅读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初探情绪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压力知觉、组织支持和工作投入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集体主义氛围感知对工作投入影响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