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趣谈

2016-08-15 07:26冯永田,肖梅,张茂真
山东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生部门工作

圆桌趣谈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今年“国际档案日”的主题就确定为“档案与民生”,这在档案界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这一期的“圆桌趣谈”,我们邀请了几位市档案局的局长,听一听他们对于“档案与民生”怎么说?

冯永田

中共滨州市委副秘书长 滨州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局(馆)长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民生档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真实记录和原始凭证。建立好、管理好、利用好民生档案,为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证,是档案部门应尽的职责。

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应突出重点。民生档案涉及部门多、涵盖范围广、门类数量大,滨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公布了涉及21个行业和系统的113种民生档案,据初步调查,仅市直机关现存的民生档案数量就超过93万卷(件),而且相关部门单位对整理规范民生档案的认识程度存在很大差别,这都增加了健全完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的难度。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加强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应遵循“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以满足民生迫切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接收范围,优先接收人民群众急需的、利用率比较高的民生档案进馆,不宜无限制的追求种类多、数量大,避免出现盲目贪多、质量低下的情况。

民生档案收集管理要统筹兼顾。行有行规,民生档案产生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各行各业均有独具特色的行业特点,这从源头上决定了民生档案在形成规律、存在形式、管理现状、利用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民生档案收集范围不确定,整理标准不统一,管理规范不一致,成为制约民生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是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民生工作部门加强民生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同时需要档案部门针对民生档案不同门类,统筹兼顾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规范要求,会同有关民生工作部门共同努力,制定统一的整理方法和规范标准,逐步推进民生档案工作规范化。

民生档案提供利用需加强合作。民生档案产生于不同的部门和单位,开放的范围和时限不同,利用对象也不相同。而且,行业特点、部门利益和利用需求的多样性,导致房地产管理、国土资源等一部分涉及民生的部门单位不愿意将民生档案移交给档案部门保管利用。面对这种现状,档案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变民生档案“属我所有”为“归我所用”,在加强合作、推进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共享上下功夫,推动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和平台建设,建立民生档案目录数据库,整合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推进民生档案利用网络建设,把档案提供利用平台从国家综合档案馆拓展到民生工作部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用需求。

肖梅

日照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局(馆)长

顾名思义,民生档案可以理解为在管理、服务部门形成的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自2007 年国家档案局提出加强民生档案工作以来,民生档案“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各级档案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更加重视和关注。2012年全国民生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呈现了这项工作的基本成果,其中还提到了日照市档案局整合档案资源,打造“市民之家”档案多元立体服务体系的做法。虽然各界在“民生档案”概念上还存有较大争议,但无论是从理论探讨、政策引导还是具体实践看,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服务社会民生已经成为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共识,成为档案部门贯彻“五大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有效推动了档案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为档案事业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持续动力。

民生档案其实早已存在,只是在不同时期的提法有所不同。从曾三先生的“以利用为纲”到冯惠玲教授的“档案亲民”思想,从档案服务社会到档案服务民生,都闪耀着人本思想的光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民生档案工作无疑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包括民生档案涉及面广、利用率高但资源共享程度相对较低,归属繁杂、保管分散、管理标准不统一,机制不顺、业务指导相对滞后,社会公众对民生档案查询要求、途径不明晰等等。就各级档案馆自身来讲,“你查我调”的传统被动服务方式,已经与大信息、大数据时代公众对信息获取的方便、快捷、多元化要求有了明显差距。

由于民生所包含问题的广泛性和公共性,使民生档案工作成为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越来越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普通公众的共同参与,最终形成各种资源全面覆盖、多种手段共同实施的综合系统,进而达到政府统筹保障、档案机构整体推动、各部门密切配合、公众各得所需的目标,这是一个需要各方面较长时间沟通互动与衔接磨合过程。在此期间,一是需要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顶层设计,从法规、政策、规范要求等方面形成自上而下的推动;二是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在具体实践中大力提高档案意识,真正把民生档案作为本单位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档案管理体系;三是需要各级档案部门树立长期作战思想,以服务民生为主题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并密切跟踪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新技术推进资源整合、馆际联合、馆室互动,推动民生档案工作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发展。

张茂真

菏泽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 菏泽市档案馆馆长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民族稳定和谐、经济社会繁荣昌盛的头等大事。民生档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各级涉民部门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重要原始记录,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由于民生档案涉及面广,形成的主体多而复杂,致使民生档案资源分散保存于不同的部门,因而形成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如社会保险档案、婚姻档案、改制企业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房产档案、城市拆迁档案、公证档案、学籍档案等。民生档案由各形成部门自我保管,比较分散。即使同一部门形成的各类民生档案,如民政部门形成的婚姻、低保、农村换届选举、五保供养、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伤残抚恤、殡葬、社团等方面的专业档案,有的也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分散的档案给群众查阅利用带来不便,难以使民生档案资源真正为社会所用,亟需加强监管。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民生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第一,完善归档制度。各涉民部门和单位要抓好民生档案收集工作,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按照文书档案和各类专业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把本机关涉及民生的文书档案、干部人事职工档案、其他民生专业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从制度上、源头上保障民生档案的齐全完整、管理规范。

第二,齐抓共管。民生档案工作与民生问题一样,错综复杂,涉及面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紧紧依据各级党委和政府合力推进,注意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联系,做好沟通和协商工作,建立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促进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第三,加强监督指导。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民生档案归档范围、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等相关的业务标准、管理办法,规范民生档案管理的归属与流向,健全民生档案监管长效机制。要加强新单位、新领域的民生档案建档指导,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相关档案收集工作,扩大民生档案覆盖范围。

第四,加强接收力度。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展档案资源建设思路,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按照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的要求,制定实施细则,积极接收各类民生档案,把民生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为服务民生准备充足的档案资源。

第五,加强执法督查。以强化行政职能为契机,加强档案法制化建设,定期对各单位的档案进行行政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和案件。要对民生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严防丢失、损坏和泄密等安全事件发生,使民生档案既能得到齐全收集、规范整理和安全保管,又能实现有效利用。

猜你喜欢
民生部门工作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不工作,爽飞了?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选工作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