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前景

2016-08-15 00:48白苑利刘庆云万岺梅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3期
关键词:综合利用前景可持续发展

白苑利,刘庆云,万岺梅

(云南省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普洱665099)

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前景

白苑利,刘庆云,万岺梅

(云南省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普洱665099)

摘要: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是对林业增加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增加林农收入,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普洱市的林下经济;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前景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有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

林业是普洱市的支柱产业,要加强经济效率,多方发展社会效率,就要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让林农更好的增加收入,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效益,使社会进入良性发展的美好局面。近年来,在中共普洱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林业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普洱市林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普洱市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更加促进的重大意义。

普洱市林下经济的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有以下几点:

1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环境资源优势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处于澜沧江下游的腹心地带,管辖1区9县,全市人口258万人,总面积45385km2。这里居住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和汉簇等众多民簇。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有国家级一类水路口岸思茅港、勐康,国家级二类口岸孟连及17条边境通道。所以也是边境贸易众多的市县区。

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普洱市境内大部份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群山起伏,全区山地面积占98.3%。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地形、海拔影响,垂直气候特点明显,海拔高度317~3306m,与古巴和台湾省同处一个纬度。年均气温15~20.3℃,年无霜期在315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2780mm,负氧离子含量达到六级以上。

普洱市林业用地面积4656万亩,是云南省重点林业生产区,具有大量重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和林产工业基地。森林覆盖率超过67%,享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誉。普洱市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这里矿物质资源丰富,具有大量的金、银、铜、铁储藏。动、植物资源多姿多彩,有2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被联合国环境部称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3]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地之区,全市有茶园达318万多亩。

2普洱市林下经济有多种模式

近年来,普洱市林下经济发展较快,在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绿色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方面,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林业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林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林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各地县林业企业及林农根据自身的经济、环境条件选择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发展高效生态的林下经济,取得高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普洱市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2.1林游模式

根据林农及林业企业各林地特点,在周边建立农家乐园,旅游景区,实现旅游和生产基地建设的良好发展前景。如中华普洱茶博览苑的万亩茶园预览景区,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制作、销售、旅游为一体林游模式;菜阳河国家森林公园及犀牛坪公园的生态景区;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邦崴过渡古茶树园区等都是很好的旅游之地,这里景色迷人,氧离子含量丰富,是人们养生度假的好地方。曼歇坝生态农家乐草莓生产基地;梅兰村农家乐桃、李、桔、鱼种养基地等都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也都是林业增收的好方式。

2.2林药模式

在林间空地中种植辣木、甜菜、茯苓、金银花、石斛、白芨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具对林木进行了管理,也增加一些药材价值,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大寨倚像区林下的石斛生产基地,对野生的石斛或组培引种的石斛进行林下半野化栽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率;宁洱县白芨生产基地等,都很好的利用了林地,充分发展了林下经济的生产力。

2.3林畜模式

在合适的林地放牧家畜,既可增加林间用肥,又可发展牛、羊、猪等养殖业事业。在速生林下进行周边围栏,养殖鸡、鸭、鹅等来发展林下经济。既增加了养殖收益,又可进行林地管理。如澜沧、孟连橡胶林下的牛、羊放牧养殖场地,牛、羊啃食了林下青草,粪便又营养了林木生长;景东、景谷、镇沅等地的鸡、鸭等林地围栏养殖都是林下增收的好方法。

2.4林菜模式

在林木间种植一些蔬菜、瓜果,又是增加林业经济效益的一种良好模式。林下种植辣木、甜菜、茄子、菠菜、辣椒、大蒜等,充分高效的利用林地,又增加了林下经济的收入渠道。在经济林下选择种植一些瓜果蔬菜。如育植辣木、甜菜嫩叶;种植茄子、辣椒、大蒜等作物,既对林木进行了管理,又增加了蔬菜收入。对幼林地选择种植豆类、甘薯、花生等农作物都可,这些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又可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物含量,起到了固氮保肥的高效生产作用。

2.5林菌模式

在林下种植食用菌,既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又可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适度对林木进行管理,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效肥料,一举多得。如三木集团在松林下种植松茸;澜沧县林业局在林下种植奶浆菌、羊肝茵等方式,都能很好的增加林业经济效益。而大部分食用菌子在林下都能自然生长,通过人工栽培在林下种植可更好的增加收益,扩大种植面积。

2.6林涧水种植养殖模式

林地间,山水养殖地:水面可养护一些蔬菜、瓜果、莲花、莲蓬;水中可养殖鱼、虾、鳝、鳖类;水下可种植一些莲。实现一举多得的种养方式,多方增加经济效益。

3普洱市林下经济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2014年,普洱市出台《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全市发展林下经济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增效为目标,不断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政策扶持、科技服务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确保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行。

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452万亩,实现产值75.3亿元,占全市林业产值的44.3%。其中林下种植21万亩,产值31.8亿元;林下养殖285万亩,产值25亿元;林下采集68万亩,产值8.2亿元;森林景观利用47万亩,产值1.3亿元。普洱市林下经济涉及林下经济开发公司68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户,市级龙头企业21户,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115个,18万农户,从业人员约30万人,来自林下经济的经营收入占林农年收入的一半左右。成为林业企业经济和林农增收的又一主要产业。现普洱市已初步形成以林药种植、林禽养殖、林下蔬菜、林下食用菌、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区旅游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格局,林业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普洱市林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作为普洱市支柱产业之一的林业,如何抓住机遇,改变“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走出一条生态与发展、兴林与富民相结合的成功路子,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发展现代林业,开发林业的多种实用功能建设,已成为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4对普洱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展我市林下经济,要多方考虑增加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效益,以持续发展观,综合前面发展为前题,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4.1改变忙目上项目的生产模式。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化对各地林业情况的认识下,注重生态建设,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发展,努力做大做强普洱市的林业经济,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很好的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4.2在各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到、扶持和各企业、林农的积极努力下,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较大的突破,逐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功能的绿色种植基地、特色养殖基地,使林业经济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4.3发展林下经济,要不断优化林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林业的综合利用效率。

由于普洱市林下经济起步晚、时间短,还没有完全走出“大资源与小产业”、“大市场与小生产”的困境。要发展壮大普洱市林下经济,首先完善对林地、林权的保护措施,加强金融信贷,积极给予相关政策扶持,鼓励林业企业、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开发。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林下经济科技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生产加工、科学种植技术等多项服务,促进林地经营者和林农熟练掌握林下经济的生产技能。

普洱市人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县林业企业和林农的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一定会在国家的有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下,走出一条可持续和综合发展林下经济的好路子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姜连明,江永仁.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N].金融时报,2014-12-22.

[3]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4]王学花,杨红艳.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6):2012.

[5]王馨迪.从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和林业产值浅论林业经济发展[J].林业科技,2014(4):57-60.

On Puer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nomy

Bai Yuanli,Liu Qingyun,Wan Lingmei

(Study on Pu’er City Forestry Science Institute of Yunnan province, Pu'er, Yunnan 665099)

Abstract:Understory economic development Puer City, is a forestry increase efficiency,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orest,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consolidat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Key words:Puer forest economy; Ut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spects

收稿日期:2016-02-05

作者简介:白苑利(1966-),女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技工作,E-mail:13085316268@163.com。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3.044

猜你喜欢
综合利用前景可持续发展
我国旅游房地产开发前景的探讨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西安洁姆环保公司餐厨废弃物生态处理调研报告
提高驰放气综合利用的效益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