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巷道稳定性分析

2016-08-15 07:43王海平张小康连传杰马长青
现代矿业 2016年7期

王海平 张小康 连传杰 马长青

(1.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2.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巷道稳定性分析

王海平1张小康1连传杰2马长青2

(1.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2.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

摘要团柏煤矿11#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及支护过程中顶板淋水量大,且直接顶层理裂隙发育并呈碎裂结构,顶板完整性受到影响,局部易发生垮冒事故。针对采空区下近距离巷道顶板的围岩特征,研究上煤层开采对下煤层顶板的影响,并进行了支护方案的优选,通过现场试验可知,锚网支护技术可在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顶板巷道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碎裂顶板;锚网支护;顶板淋涌水

目前,大多数近距离煤层都采用下行开采的方式,在上煤层开采后,采动支承压力对下煤层巷道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矿井生产带来安全隐患。本文以团柏煤矿煤层赋存条件为基础, 10#煤层开采后,对其下近距离的11#煤层顶板煤巷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1 工作面概况

团柏煤矿11#煤层底板为1.50m的铝质泥岩和1.5m的泥灰岩。顶板为粉砂岩,平均厚度5.4m,上部紧邻10#煤层采空区,11#煤层巷道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11#煤层巷道位置关系示意

2 近距离煤层围岩特征

(1)10#煤层和11#煤层为近距离煤层,由于10#煤层开采过程中采动支承压力的作用,对11#煤层顶板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11#煤层部分顶板岩层裂隙发育,局部整体性差。若巷道支护方式不当,可能发生冒顶事故[1-2]。

(2)位于10#煤层采空区残留煤柱下区域的11#煤层顶板应力集中,支承压力高,煤柱下巷道容易受较大水平应力的影响,导致围岩压力增加,可能伴随较大侧压现象发生,须采取高预紧力高强耦合方式支护[3]。

3 淋涌水对巷道顶板的影响评价

3.1淋涌水对碎裂巷道顶板影响

巷道开挖后,10#煤层顶板K2灰岩中的水透过该煤层底板渗透入粉砂岩中,导致部分岩层加速破坏。

在流体渗透和围岩应力共同作用下,11煤层顶板因水侵蚀出现膨胀软化,造成碎裂岩块间的摩擦力不足以支撑其重力,加剧了顶板间岩层完整性的破坏,进而引起整体垮落的危险[4]。

3.2淋涌水对支护系统影响

锚杆(索)安装时可能遇裂隙水持续外流,会在粘结面上形成弱面;长时间浸泡后,导致锚固剂强度弱化,使锚杆(索)的锚固力及整个围岩的强度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对支护系统的稳定产生较大威胁。

4 近距离煤层开采的影响

4.1上部煤层开采对底板破坏程度的分析

团柏煤矿10#煤层、11#煤层工作面采用长壁布置,根据滑移线场理论,因支承压力影响而形成的底板屈服破坏深度见图2所示。

根据滑移线场理论,上部煤层开采时底板岩层损伤深度hσ为

(1)

式中,M为上部煤层开采厚度,2.7m;k为应力集中系数,3.0;γ为采场上覆岩层平均容重,2 500kg/m3;H为煤层埋藏深度,340m;C为煤体内聚力,3.01MPa;φ为煤体内摩擦角,32°;f为煤层与顶底板接触面摩擦系数f=tanφ;φf为底板岩层内摩擦角,34°;ξ为三轴应力系数,ξ=(1+sinφ)/(1-sinφ)。

图2 支承压力所形成的底板破坏深度Ⅰ—主动极限区;Ⅱ—过度极限区;Ⅲ—被动极限区

4.2近距离下部煤层顶板分类

根据近距离煤层定义,结合前面的理论公式推导可知,当煤层的层间距离hj满足下式时,应属于极近距离煤层,其顶板全部为破碎顶板。

(2)

表1为近距离下部煤层顶板分类的评判标准。

表1 极近距离煤层顶板分类

从团柏煤矿的地质资料及附近相关矿井的地质报告得到,10#煤层开采对底板屈服破坏深度约0.7m,屈服比ψ=hσ/hj=0.13<1,且顶板厚度满足hj≥1.5m。据此判定11#煤层巷道顶板为块裂顶板,说明上部煤层开采后下部煤层顶板尚未完全损伤破坏,顶板内部具有稳定区域。

4.3近距离下部煤层巷道支护

11#煤层与10#煤层属于近距离煤层,常规的支护方式无法满足巷道稳定和快速施工的要求。根据国内外先进的巷道支护理念及技术,研究采用高预紧力高强锚杆配合锚索钢梁支护。高预紧力锚杆可有效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锚杆支护形成的锚固平衡拱能挥围岩自身的承载力,有效阻止顶板岩层松散冒落[5]。综合考虑11#煤巷顶板碎裂特征,以及受10#煤层采空区淋水影响的具体情况,采用高预紧力高强锚杆+锚索槽钢梁进行支护。

5 结 语

(1)10#煤层开采后,对11#煤层顶板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呈现裂隙发育、松散破碎,再加上10#煤层采空区大量积水的长期浸染,对安全生产构成一定的威胁。

(2)通过分析,判定11#煤层巷道顶板为块裂顶板,采用高预紧力高强锚杆和锚索槽钢梁系统支护,保证了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杨敬轩,刘长友,杨宇,等.浅埋近距离煤层房柱采空区下顶板承载及房柱尺寸[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2):161-168.

[2]郭伟.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回采巷道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

[3]安宏图.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布置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

[4]沈运才.近距离采空区下松散煤层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8.

[5]杨智文.极近距离煤层多采空区下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支护对策研究[J].中国煤炭,2014(4):60-64.

(收稿日期2016-05-16)

王海平(1964—),男,总工程师,工程师,031400 山西省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