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意社百年沉浮

2016-08-15 18:25乔全龙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秦腔

乔全龙

【摘 要】回顾三意社这百年历史,从长庆班子到如今的西安青年秦腔艺术团,从第一任社长苏长泰创建之日的艰难困苦,到今天的强大生命力,三意社的发展经历了百年的沉浮。本文拟对三意社历史发展做一个梳理,对三意社重要社长的交替做简要叙述,并回顾了著名秦腔艺术革新家李逸僧先生在三意社的改革。

【关键词】长庆剧社;三意社;秦腔

中图分类号:J8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56-01

一、剧社沿革

(一)名称的变化及背景

1895年,鼓乐艺人苏长泰在当地创立了一个戏班子——长庆班,这是三意社最早的雏形。5年后因官府和恶霸欺压,长庆班被迫解散。1904年苏长泰再次与旧友组建长庆班,但是于1908年在当地官府盘剥下再次解散。直到1915年,苏长泰和徒弟耶金山才在长庆班的基础上创建了长庆剧社,正式落户于西安梨园会馆。长庆剧社短期内也叫过三义社,但很快在1919年就改为三意社。新中国成立后,苏育民将三意社转交给国家,1960年改名为西安秦腔剧院二团,1971年改为西安市秦腔二团,近年更名为西安青年秦腔艺术团。三意社名称的转变也有一定的背景。早期名为“长庆”,自然带有永久庆祝、欢乐之意。苏长泰去世不久,军阀陈树藩的几个部下讹诈说长庆班有他们的股份,把长庆社改名为三义社,幸好后来冯玉祥进驻西安,才使剧社免遭了进一步的劫难。后来耶金山为了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以及对得起师父苏长泰,就取苏长泰三个儿子乳名中的“意”字,把“三义社”改为“三意社”。后期改名为西安秦腔剧院二团以及西安市秦腔二团,无疑表明了其所有制属性是国家所有。

(二)剧社领导人变化

1.民国时期。创建长庆班时,长庆班就是一个简单的戏班子,苏长泰当任班主。1904年,苏长泰约好友王治安等恢复长庆班,但好友只是分享一定的收益。1915年正式创立长庆剧社时,虽然苏长泰是社长,但已和得力弟子耶金山共同经营。后因社长苏长泰被反动军阀迫害至死,临终前不得不把尚年幼的孩子及同样年幼的剧社交给耶金山。1920年耶金山正式担任第二任社长,到1938年,耶金山因染海洛因、赌博等恶习,加上社务上独断专行、财务上肆意挥霍等原因,被苏家兄弟收回剧社领导权力。耶金山釜底抽薪,带走了剧社许多老艺人,给三意社造成了重大损失。耶金山辞去社长职务后,苏长泰的长子苏哲民任社长,但苏因受不了精神打击,投河自杀。剩下的老艺人又想方设法找到一些人,推举苏育民为领班,这才苦心经营至解放时期。也就在同时,三意社里分化出以“大”一些的学生为主的“集义社”(尚友社前身),民国二十九年,又分化出“光艺社”(华阴县剧团前身),大批骨干的出走加上军、警以及特务摧残,剧社一度难以为继。

2.新中国建立至今。1950年解放后,社长苏育民将三意社交给集体所有,三意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状况越来越好,在西安首次演出《白毛女》《罗汉钱》《小女婿》等,为革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1960年,剧社正式编为西安秦腔剧院二团,以苏育民为首的一批演职人员还参加了戏曲片《火焰驹》的拍摄。到“文革”时期,三意社社长苏育民同样遭到了迫害,于1966年12月逝世,终年49岁。

三意社现有《火焰驹》《玉堂春》《谷雨》《墙头记》《游西湖》《清风亭》《杨贵妃》《曹植》等数十本及四五十个精品折子戏,拥有以侯红琴、张涛等为代表的国家一、二级专业技术人员二十余名,艺术队伍机构合理,演出阵容强大,演出足迹遍布西北五省及晋、豫、京等地,并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型演出,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现在三意社经理由候红琴担任,张涛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演出总监。

二、剧社重要改革

虽然独具一格的“苏家戏”是三意社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李逸僧在三意社发展壮大过程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逸僧(1878-1942),原名李翼生,家里兄弟三人,排行老二,三兄弟都热爱戏曲艺术。由于三意社保留了较多秦腔传统,李逸僧从1931至1938年间一直服务于三意社,并将三意社作为实现自己改革夙愿的实现地。李逸僧冲破秦腔音乐固有模式,汲取京剧精华,曾将京剧《苏武牧牛》改编为秦腔。李逸僧还为三意社导演过不少好剧目,如《蒋干盗书》等,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在李逸僧的改造下,三意社的秦腔艺术由粗到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旧到新,此时也是三意社经济收入最高的时期,在整个西北名声大噪。

三、结语

三意社如今已载入艺术史册,为秦腔的发扬光大起到了突出的历史作用。苏氏家族为三意社的发展注入了几代人的心血,其中不乏艰难困苦、饱经风霜的岁月,但正如秦腔艺术的激昂豪迈、深沉厚重一样,三意社人以坚忍不拔的品质,勇于创新、严谨认真的精神一直为秦腔艺术的发展不懈努力着。

参考文献:

[1]范克峻.正义的火焰慷慨的声容——为西安三意社演艺活动百年纪念而作[J].当代戏剧,1996,(01):44-46.

[2]佚名.三意社120周年演艺史及100周年建社史纪念座谈会[J].当代戏剧,2015,(06):65.

[3]佚名.纪念三意社[120周年演艺史100周年建社史]优秀剧目展演季[J].当代戏剧,2015,(05):62.

[4]刘梓森.关于“长庆社”——“三意社”史料的补正[J].社会科学战线,1979,(03):195.

[5]王思智.西安“三意社”的由来[J].当代戏剧,1985,(02):61-62.

猜你喜欢
秦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三生万物——近现代秦腔发展模式管窥
宁夏现代秦腔“三部曲”的实践意义
“反思”中的自由践行——我排秦腔《狗儿爷涅槃》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秦腔文献整理方法刍议
名家与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