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电影的主题研究

2016-08-15 19:05管志涛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宁浩主题成长

【摘 要】宁浩作为我国新生代的电影导演,其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创作风格,揭示了深刻的主题,上映后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宁浩善于通过表现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欲望诉求,完成对人性的思考;通过人物的自我寻找与回归,完成对自我价值的审视;通过对人物经历失去、牺牲的叙写,完成对成长之痛的表达。

【关键词】宁浩;主题;欲望诉求;寻找与回归;成长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115-02

宁浩是我国新生代电影导演,2006年的电影《疯狂的石头》,让宁浩一夜成名。随后,《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心花路放》陆续上映,成为国产电影票房大战中以小博大的佼佼者。是什么让宁浩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通过研究宁浩及其电影创作,我们发现其电影通过简单的故事内容、多元化的结构方式、巧妙的剪辑技巧,在各主人公嬉笑怒骂的荒诞表现中,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内涵。

一、社会边缘人物的欲望诉求与人性审思

在电影中,宁浩将目光聚焦于当下中国的现实社会,关注社会底层边缘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小偷、骗子、失业者、奸商、婚姻失败者、和尚、神父成为影片主要刻画的人物主体,而对这些底层小人物进行刻画的切入点始终都是人物生存中的欲望。宁浩说:“除了《绿草地》以外,我所有的作品都在谈一个东西,就是欲望。”①可见宁浩在电影中对人物欲望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给予了充分肯定,赋予了其足够的客观理由。

宁浩早期的电影作品《香火》,讲述了一个信仰与现实欲望相矛盾的故事。和尚为了补自己破了的鞋,抽掉了压在佛像下面的布,结果弄塌了佛像。佛像倒了,村里的人就不会再来拜佛祈福,那么庙里就没有了供奉与布施,他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因此,和尚为了维持生存,要筹钱重塑佛像。这反映了人的生活常态与无奈,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与生存的压迫,人们也只能在信仰与现实的天秤上减少信仰的分量,偏向现实,人性也得到了最本真的体现。

《疯狂的石头》中,翡翠是各路人马的众矢之的。谢厂长卖翡翠救厂,最后却给自己谋了四层楼的私利;包哥保翡翠救全厂工人,同时也是为了还自己欠别人的修车钱;《疯狂的赛车》中的人物对于金钱的追求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耿浩为了比赛奖金,无端被卷入一场凶杀案;李法拉卖假药骗钱,害人终害己;笨贼二人组为了赚钱娶妻,却成了杀人帮凶。在价值连城的翡翠以及金钱的诱惑下,导演通过一系列事件的机缘巧合,幽默地讽刺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无人区》更是一部关于欲望与人性的寓言故事。在没有人性的“无人区”内,在金钱、名利、地位的诱惑下,人们像动物一样贪婪、没有节制,欺骗、杀戮充斥其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潘肖只有亲身体验过死的绝望,才能最终唤醒自己即将泯灭的人性。

《心花路放》中,耿浩与好友一路南下,摆脱离婚的失意。一路上“3000里的妞”,既满足了两位男主人公对于情感的宣泄,也满足了观众对一夜情、艳遇的欲望想象。康小雨在旅行中找到了自己脱离现实的理想归宿。影片为我们揭示了对待爱情的三种不同态度:耿浩失去自我,执着于现实爱情;郝义寻求情感的消费,不说爱、不敢爱;康小雨追寻理想爱情,背弃现实爱情。不同目的的欲望追求,导致不一样的爱情态度,也演绎了不一样的人生选择。

二、自我寻找与回归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时代的巨变与转型给成长中的青年带来不安和迷茫,他们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出路,探究着自我价值与表达。在这种社会大潮的冲击下,第六代导演在涌动的社会变革中奋力挣扎,在时代的夹缝中努力寻找着自己的社会位置。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一员,宁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着迷茫中的自我表达与自我寻找。

(一)寻找·坚守

《香火》中的小和尚能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知道自己的生存规则。他心中一直坚守着信念,执着地坚持着重塑佛像。在筹钱求助的过程中碰过壁、迷茫过、被人欺骗过、也骗过人,无论是为了香火钱,还是为了自己的生计,或是为了以杀羊为生的南小寨村的杀生行为赎罪,他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个和尚,寺庙是他的栖息之所,有佛才有生活的保障。包哥坚守着自己守护翡翠的岗位,虽然现实不停地和他开着玩笑,但也因为坚持,现实给予他一个很大的回报,让他成为了翡翠的拥有者,并且成为勇擒大盗的英雄。影片中的这些人物为我们展示的生活状态,无不是现实中普通人的生活常态,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寻求着更加合适的生存或生活方式。

(二)放逐·回归

潘肖从外面文明的世界走向了荒芜的野蛮世界,最终又走回文明世界中。在人生路的轮回中,他经历了从人到动物的放逐,而又实现了从动物到人的回归。他知道了人的意义,也知道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会用火”的道理。《心花路放》中的耿浩,在一路南下猎艳而又受挫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他与妻子因为音乐结缘,而婚后也是因为丢掉了音乐才失去了爱情。这一路上,他明白了妻子离开自己的原因,最终也从失恋的魔障中走出来,重拾音乐,重获爱情。郝义同样也在感情消费的路上对爱情有了新的理解,最终完成了对感情、婚姻的回归。而作为回忆线索的康小雨,在大理结束了自己的逐爱之旅,找到了爱的归宿。

宁浩导演在他的电影中以一种令人捧腹的喜剧方式为观众呈现了小人物的现实生活,在迷茫与烦躁中执着地寻找着原本的自己以及过去的回忆,在现实中迷失,又在现实中找回自我。在人生旅途上的放逐,也正是人们最好的人生回归方式。

三、撕裂的成长

宁浩认为,人生应该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成长阶段,一个是消亡阶段。人从一出生就给亲人带来痛苦,自己的成长也是在经历痛苦、经历磨难、经历失去甚至牺牲中完成的。每个人的质变,基本上都要以一次次抛掉已拥有的东西为代价,如亲情、爱情,并且要承受失去的痛苦或做出牺牲。没有了亲人的庇护,我们必须长大,或是经历痛苦,必须舍弃一些东西,才能成长乃至重生。正是他的这些思考,作品表现出了有关成长的魅力。

《黄金大劫案》讲述了一个蒙昧之人的成长。成长之前的小东北一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爱玩、溜大街、抢神父和要饭的小孩子的钱,并且和父亲的关系不好。但当父亲被日本人抓走后,他选择用黄金去换父亲的命。对于一个只知道金钱的人来说,这算是他舍掉欲望而完成的第一次成长。当小东北看到父亲死在日本人手上时,失去亲人的痛苦无疑加速了他的成长。在小东北看到地下党人与日本人英勇顽抗、不畏牺牲时,也是他成长路上的催化剂。最终,在失去亲情、友情、爱情的伤痛中,小东北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地销毁了黄金,并最终成为革命党人,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无人区》中,以名利至上的潘肖,在无人区经历了种种非人的待遇,他学会了以恶制恶,但当因一氧化碳中毒而险些丧命的时候,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恢复了人的意识。在影片的最后,他舍命救舞女、杀鹰隼贩子,完成了由动物到人的转变,重新成长为人。

《心花路放》中,耿浩也在一路的放逐中完成了情感的成长,他明白了“生活也并不只是生活”,还应该有最初的梦想,应该保持最真的自己。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只有经历过成长的阵痛,我们才能够真正地长大。

注释:

①宁浩,林旭东:《混大成人》,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参考文献:

[1]宁浩,林旭东.混大成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浩,冯晓临.影视作品分析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4.

[3]管志涛.宁浩电影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4]吴孟璋,吴冠平.讲故事是一门技术活儿——宁浩访谈[J].电影艺术,2009(02).

[5]陈捷.宁浩的类型与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2).

[6]胡克,张卫等.无人区[J].当代电影,2014(01).

作者简介:

管志涛,女,山西怀仁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文学,现就职于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宁浩主题成长
谁最怕过新年?
宁浩,累了!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