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苏轼的书风在绘画中的体现

2016-08-15 19:47郑星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苏轼绘画

郑星

【摘 要】苏轼作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大文豪,在诗词、书法上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在绘画上也有着特别突出的成就,在我国文人画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苏轼现存的绘画作品数量非常稀少,最主要的有《枯木竹石图》和《潇湘竹石图》。苏轼绘画题材范围很广,但他最喜爱的还属松、木、竹、石这四类。他之所以喜爱这四类,是因为他尚简尚写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苏轼;绘画;尚意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178-01

苏轼作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大文豪,在诗词、书法上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在绘画上也有着特别突出的成就,在我国文人画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苏轼现存的绘画作品数量非常稀少,最主要的有《枯木竹石图》和《潇湘竹石图》。苏轼绘画题材范围很广,但他最喜爱的还属松、木、竹、石这四类。他之所以喜爱这四类,是因为他尚简尚写的审美趣味。

苏轼所处的宋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朝代,当时的书法主要呈现两种发展态势:其一是走向文人士大夫心态的潇洒飘逸,其二是走向官僚态势的堂皇肃穆。一些有深厚修养的士大夫阶层努力从使用书法中挣脱出来,转向了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为主,通过自己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自身的艺术修养来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士气的途径。作为文人士大夫的苏轼曾言“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文以达吾意而已,以其而不求售也,故得之自然。”这些言论,无不透露出他通过书和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并且注重抒发自己性情的心理。苏轼还曾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我书意造本无法”等言论,这也更加确立了当时书坛注重表达自己性情的风气。所以,这种观念上的变革和创新正是当时士大夫形象的完美体现,更反映出了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总体的发展趋势。

一群具有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的文人们更容易形成一种固定的思潮,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带有共性的尚意的潮流。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中“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皴法,看数尺许便倦。”第一次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人画。在苏轼看来,文人画与工匠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寄托了画家的情感。苏轼自认为“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他的书法用墨特别重,字和字之间的连带用笔、中锋侧锋的转折变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他的书法实践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尚意”新书风。

文人画离不开书法的支撑,尚意书风进入高潮时期是在大观宣和之际,当时波及范围非常广,绘画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宣和画谱》中记载:“绘事之妙,多于诗人相表里,”由此可见,在宫廷绘画的考试中追求意境的要求,毫无疑问是受到了尚意书风和文人画的影响。苏轼作画跟他作书一样,重在展现其个性但也不忽视形式和技巧。苏轼在绘画上是师承湖州竹派,而且,他的“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更是将书画的抒情表意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苏轼将他丰富的书法用笔运用到了绘画中,《枯木怪石图》中他自题的“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虽然只是他的游戏之笔,却表达出了他内心的不平之气。在他的仕途生涯中,苏轼多次遭到贬谪,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王朝争斗中尝尽了仕途的滋味,所以心中非常愤懑不平,唯有通过诗书画来抒发自己心中的郁气。在这幅图中,苏轼画了一枝枯木,虽然是枯木,但那扭曲而挣扎的姿态,就好像是挣扎而生的人一样,显示出了勃勃的生机,非常有气势。树下盘着一块奇石,石头的形状非常奇特坚硬,石头上的皴法就好像漩涡一样盘旋在上面,虽然又怪又丑,却使得画面非常富有动感,更加显示出这树和石头的顽强生命力。在技法方面,他运用书法的笔法,用飞白来画石头,画树用的折钗骨和屋漏痕,竹子的叶片用的行书和楷书的撇并加以变化,而且所有的用笔都充满了动感,就好像他的书法一样,行笔迅疾却意造无法,自成一格,带给人一种突兀而又震撼的感觉。

苏轼另一幅非常有名的作品是《潇湘竹石图》,这幅图采用的是长卷式的构图,以湖南省零陵县西潇、湘两条河流汇聚的地点为中心,远处有山和烟水,近处有竹石,远近所产生的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画面非常富有层次感,画的尺幅虽然不大,却给人一种千里江山的感觉。在这幅画中,不论是竹子的枝干,亦或是石头,都可以发现书法用笔中的横、竖、撇、捺,足见苏轼书法功底的深厚。所以苏轼在笔法和画法的融合上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综上所述,苏轼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无不体现出文人的审美和情趣,从苏轼的笔墨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尚意的追求,更能感受到他个人感情的抒发和意趣的自由挥洒,在政治、文学、艺术上引领着宋代这一“尚意”的潮流。

参考文献:

[1]翁晓瑜.小议宋代文人画观[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5).

[2]张建林.论宋人书法理论中的“尚意”思想[J].延安大学学报,2003(5).

[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郑 星(1993-),女,山西运城人,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苏轼绘画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