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茶叶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2016-08-16 03:58福建农林大学福州350002
广东茶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茶叶电子商务互联网+

袁 婧(福建农林大学,福州 350002)

“互联网+”下茶叶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袁 婧
(福建农林大学,福州 350002)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传统产业发展的机遇。茶是传统产业,茶叶企业欲获得可持续发展,其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模式必须适应新常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思路。本文分析当前茶叶企业在发展“互联网+”模式中存在创新持久动力不足、电子商务发展条件不完善等问题,受到企业外、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从政府营造良好宏观环境、企业自身创造微观环境方面提出“互联网+茶叶企业”模式健康发展的策略建议。

“互联网+”;茶叶企业;发展策略

1 “互联网+”下茶叶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迅猛的互联网发展为茶叶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茶叶企业对增加茶产地农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互联网用户的规模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实体销售危机让商家对茶叶的营销渠道和方式进行了重新思考,茶叶营销正逐步踏上线上营销模式的舞台。

1.2 便捷的信息化购物环境为茶叶企业营销带来新活力

方便、快捷的购物优势让网络销售占据了消费市场的一定份额,渠道短、操作简单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许多茶叶企业意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开始摩拳擦掌,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和推广,及时转换营销方式,彰显茶行业新活力。

1.3 实惠快捷的网络销售为茶叶消费者带来新选择

目前,茶叶网购已成热点并持续升温。一是针对国内、国际两方面的饮茶趋势,茶企业紧跟时代节拍,消费者追求天然、健康环保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对茶叶这类保健饮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消费群体更趋年轻化,2015年“双十一”期间茶叶销售数据显示:18-29岁的消费者占43.25%,30-40岁的消费者占18.32%,两者合计占61.57%。二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和网络普及度迅猛提高的背景下,网络销售以其相对灵活低廉的价格、快捷方便的操作方式,迎合了消费者对茶叶价格的追求,这正为有良好信誉的网店和茶叶线上商家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环境。

2015年,淘宝/天猫平台茶叶销售额达88亿元,创下茶业电子商务历史新高,其中茶叶电商五强省份分别是福建、云南、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省年销售额30亿元,以惊人的成绩成为全国茶叶电商的领头羊。甘肃省茶叶线上销售增长率高达146.1%,天津市增长率达135.6%,茶叶市场发展十分迅速。

图1.3 TOP五省份近三年茶叶销量变化趋势

2015双十一茶叶类目TOP10品牌有大益、艺福堂、八马、茶马世家、天福茗茶、龙润、卢正浩、中闽弘泰、彩程、醉然香。大益占据“双十一”茶叶首位。

2 “互联网+”下茶叶企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2.1 茶叶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21世纪前,茶行业中科技对茶叶生产的贡献率只有21%。21世纪后,无性系良种普及率在2000年为21.4%,后于2013年提高到41.3%。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技术创新方面仍需提高,茶行业也不例外。

据农业部、科技部公布的数据统计,2011-2014年科技在我国农业的贡献率比例如下:

图2.1 2011-2014年科技在我国农业的贡献比例

2.2 茶叶企业的专精化程度不够

自2013年起,茶叶市场两极分化情况越来越明显,中端价位的茶叶销售情况不容乐观。据了解,武夷岩茶中的中端价位(300~800元)间的竞争最为激烈,这个价位利润小,受市场行情影响最为严重,一有外界干扰政策影响,首先冲击的就是中端价位的茶叶。所以茶业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中端的茶叶产品盈利空间越来越小。针对中小型茶叶企业应提倡“做精做细”突出品质,龙头企业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共同迎合茶业经济新常态。

2.3 茶叶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济

人员是茶叶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所在。由于电子商务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商业贸易的有机结合,依靠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的信息化商业模式,茶叶企业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并具备较高茶叶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各大茶叶企业普遍缺乏这类复合型人才,对该类人才要求不仅能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也要对茶学、物流、法律等相关专业领域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互联网+”茶叶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

3 “互联网+”下茶叶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1 茶叶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1)所在区域的优越性。一是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与地方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电子商务是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需要外部的技术支撑,没有网络的区域无法开展电子商务。二是茶叶产品的产地,我国江北、江南、华南、西南四大茶区是产茶地域,这也是消费者认识茶叶产品品质的关键所在。在产茶地区,茶叶已是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人们对于茶的认识程度较非产茶地区深,能够方便购买身边值得信赖的茶产品。产地茶叶企业分布广、品牌种类多、可选择性宽,当地人们不仅对茶叶品质很关注,且对品饮茶叶的方式非常讲究,饮茶普遍达到了得味得道的境界。

(2)接收信息的不对称性。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存在差异: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1]。在茶叶市场,一些茶叶的生产者或营销者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向消费者销售较差品质的茶叶,引起消费者不满,消费者将对产品持怀疑态度,削减消费者的购买意识。

(3)消费者心理的权衡性。一方面,多数消费者喜欢在专业销售茶叶的门店选购茶叶,例如在知名大型茶叶企业、茶产地的茶叶店等。茶叶供应数量较多,销售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是目前茶叶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大多消费者只是针对茶叶产品包装的“特级、一级、二级”等字样来辨别其品质高低,殊不知这些登记的划分是经营者根据茶叶产品情况自行规定的,这种规定在茶叶行业并没有统一量化。另一方面,多数消费者有从众购买的行为。由于消费者自身对茶叶信息的缺乏,对专业性信息辨识度低,为了降低购买风险,都会依据专业茶叶店人员的介绍或亲戚朋友的推荐来购买茶叶产品[2]。

3.2 茶叶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1)企业信息化基础。茶叶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lT基础设施,很难适应电子商务系统的快速发展。反之,良好的企业信息系统可以迅速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对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

(2)管理者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态度。茶叶企业管理者除了要有商业的探索精神外,还要充分认识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和运营技能,并制定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的电子商务战略。

(3)员工电子商务操作技能。茶叶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限制,多数采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电子商务,但是对于平台的使用和维护也需要员工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

4 “互联网+”下茶叶企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4.1 政府应营造有利于“互联网+茶叶企业”发展模式的宏观环境

(1)政府应继续加大国家主干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面,解决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要想提高技术水平,跟得上潮流,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积极掌握互联网领域新信息,必须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

(2)政府要不断完善茶叶企业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工商监管职能,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将了解掌握的茶叶企业运行信息和政策落实信息及时反馈给地方政府,反馈给上级部门,并进入企业永久性信用档案,系纽带,搭桥梁,服好务,以信誉推动茶叶电子商务诚信经营。

(3)为了保障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安全,要从管理、技术和法律三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政府管理层要有电子商务这种新型交易的安全意识,制定顶层设计,明确领导责任,筑牢安全管理大堤。同时要加强相关技术建设,在技术上,要研发、完善电子商务中涉及到的安全技术,维护企业内部网安全,如开发并提升防火墙技术,虚拟私人网技术,网络杀毒技术等。要完善企业管理加密、认证、签名等环节,切实维护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安全。

4.2 茶叶企业自身应创造有利于“互联网+茶叶企业”发展模式的微观环境

(1)茶叶企业管理者要改变传统观念,积极了解电子商务,将茶叶和电子商务良好地结合,制定二者统一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通过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领导者协调组织统筹能力、加强团队合作力、制定可行性计划、加强执行力等措施开展具体的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操作。同时,在工作中应积极创造新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思维,保持合理的创新。此外,还应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系统培养。一方面不断拓宽渠道,广纳贤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个性化定制培养和在知名企业建立实务培训基地培养等方式,为公司培养电子商务全方位人才。

(2)茶叶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与时俱进推动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运作,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建设企业信息网络硬件平台、官方网站,在企业内部建立线上协作环境、网络办公系统平台以及业务管理应用系统等。

(3)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必须走品牌特色发展之路,瞄准市场,做细做精。茶叶市场细分,就是茶叶企业根据消费者欲望与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把茶叶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某种相似特征的消费群体的过程[3]。例如,“小楼莲花”是一家专门研究、开发女性群体所喜爱茶品的茶叶企业。该企业从2012年创立以来,专注个性化,打造“女人茶”典范,能够紧跟时代节奏,弘扬和传承中华茶文化,致力于设计全方位创新理念的茶叶产品,追求饮茶方式的新理念、新创意,其产品包装追求简约、雅致、有机环保。结合位于武夷山的地理优势,该会所也推出专属定制茶,根据不同消费者定制正岩大红袍私房茶,产品的定制标签和手提袋的书写均为手工完成。同时开设小楼莲花微信公众号《小楼莲花•茶生活馆》,以女性健康生活为主题展开资讯发布,成立至今,粉丝数量已达6万多人,其中80%是女性粉丝,总阅读量达2000多万,其中更有不少阅读量过百万的文章。像这类茶叶企业不走大批量化生产路线,在新常态下追求创新、绿色和环保,也能迎合茶叶经济新常态,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4.3 茶叶企业应拓宽有利于“互联网+茶叶企业”发展模式的相关渠道

(1)茶叶企业应通过“茶叶+”发展复合型业态茶产业,复合型业态是指一个企业经营多种商业业态,而每一种业态分别适合于特定的目标市场,借助资源和要素合理配置及共享、生产合力效应的经营模式[4]。茶叶产业是在茶叶生产的基础上,集高效农业、特色旅游业、绿色食品加工业以及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借鉴“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可以把“茶叶”分别+种植业、+食品加工业、+金融、+旅游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互联网,就能分别延伸出生态茶业、茶食品加工业、茶金融业、茶旅游业、茶养生健康业、茶文化体验休闲业、茶叶电商平台和物流产业等,拓展出茶叶特色小镇和茶业功能区的新增长点,提升新常态下的茶产业竞争力。

(2)着力抓好市场拓展,完善销售网点平台建设。市场开拓的范围和力度与营销平台建立的覆盖面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茶叶产品的销售情况。因此,新常态下茶叶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市场拓展这个大文章,要通过市场细分,做好产品定位与划分,搭建好茶叶购销平台,有效拓宽流通渠道。要将互联网和茶叶销售相结合,就应充分利用淘宝、天猫、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主流平台,推动电商全网覆盖,规范网络销售行为,做强网络营销品牌,配合相应管理制度的运作,大力激发茶叶资源的市场新活力。

[1]徐维隆,徐浩.基于人际情报网络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5(10):44-45.

[2]肖玉蓉.茶叶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行为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1,30(2):11-15.

[3]姜含春.茶叶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55-155.

[4]李严锋.复合型商业业态价值链分析[D].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38-42.

猜你喜欢
茶叶电子商务互联网+
《茶叶通讯》简介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香喷喷的茶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