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恐怖组织与维和部队什么仇什么怨?

2016-08-16 10:02
东西南北 2016年14期
关键词:阿尔及利亚恐怖组织维和

“基地系”国际恐怖势力念念不忘的,是恢复其在马里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的态势,恢复其建立庞大恐怖带的迷梦,并进而和另一个国际恐怖体系——ISIS进行“恐怖竞争”,而马里稳定团主导下的维和行动,就成为其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破坏之而后快。

“万宝路先生”是幕后凶手

5月31日,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马里稳定团)驻马里中部加奥的营地接连遭到两次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导致1名中国维和人员牺牲、4人受伤。次日,“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宣布对此负责,称该组织下属的“穆瓦比特”发动了此次袭击。

对于这个组织,熟悉马里和萨赫勒地区反恐形势的人绝不会陌生,这个组织隶属于2012年下半年成立的跨国原教旨恐怖组织莫合塔尔·贝勒穆赫塔尔。后者原系“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AQIM)旗下分支“哈立德·阿布·阿巴斯旅”,其首领是绰号为“万宝路先生”的贝勒穆赫塔尔,他曾是“基地”组织骨干、AQIM“马里三巨头”之一,是臭名昭著的国际恐怖分子。

“万宝路先生”和他的同伙曾在2013年1月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阿尔及利亚天然气田人质劫持案,也曾在2015年连续在马里首都巴马科制造多起轰动性恐怖袭击事件,其中包括“11·20”马里丽笙酒店血案。正是在那次血案中,中国铁建国际集团的3名高管因公殉职,可以说,这个罪行累累的恐怖组织早已对中国欠下血债,如今可谓旧恨未平,又添新伤。

贝勒穆赫塔尔

马里恐袭背后的“恐怖独眼”

那么,“万宝路先生”贝勒穆赫塔尔究竟为什么如此猖狂?

现年44岁的贝勒穆赫塔尔生于阿尔及利亚中部,一只眼睛曾受伤失明,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更是“基地”组织的死忠。

作为“穆拉比通”的首脑,贝勒穆赫塔尔也是炸弹专家,精于绑架活动,是北非暴恐组织搞绑架活动的始作俑者。近年来,贝勒穆赫塔尔曾多次逃过法国、美国的猎杀行动,被称为“抓不住的人”。

同时,贝勒穆赫塔尔在萨赫勒地区大肆走私香烟,在当地被称为“万宝路先生”。

贝勒穆赫塔尔早在1991年就前往阿富汗加入“圣战组织”,对抗当时亲苏的阿富汗政府。他曾进入“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坎大哈和贾拉拉巴德的营地,接受训练。

正是在阿富汗期间,他不慎引爆炸药失去左眼,后来装上了一只假眼。在阿富汗的经历让他成为“基地”组织的死忠,曾用乌萨马·本·拉丹的名字给儿子取名。

1993年,贝勒穆赫塔尔回国,加入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武装组织”,妄图推翻政府,成立一个所谓的“伊斯兰国家”。这一组织杀害平民,有时甚至屠杀整个村庄,贝勒穆赫塔尔因行事残忍著称,并跻身领导层。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伊斯兰武装组织”走向分裂,贝勒穆赫塔尔选择离开,加入新成立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大本营就设在马里境内,目的依然是推翻阿尔及利亚政府,建立“伊斯兰国家”。作为指挥官,他通过走私商品、绑架西方人质勒索赎金等手段为组织筹集大量金钱,用于购买武器,招兵买马。据估计,他们每绑架一名西方人平均可获300万美元赎金。

2012年,贝勒穆赫塔尔离开“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自立门户,成立名为“血盟者”的组织,但与“基地”组织保持联系。2013年1月,“血盟者”袭击了阿尔及利亚一处天然气田,劫持并杀害了40名人质,多数为西方人士。既为震惊世界的阿尔及利亚天然气田人质劫持案。

在制造血案和扩大影响的同时,贝勒穆赫塔尔也开始寻求结盟,盯上了同样在这一地区活跃的恐怖组织——“争取西非唯一性和圣战”。2012春季至2013年初,后者一度控制了马里北部地区,但此后被法国部队击退。

2013年5月23日,西非国家尼日尔北部发生两起自杀式袭击。“血盟者”和“争取西非唯一性和圣战”宣称制造袭击事件,显示这两个组织开始协调行动。同年8月,两个恐怖组织正式宣布合并,贝勒穆赫塔尔成为领导人。

由于暴行累累,贝勒穆赫塔尔曾被阿尔及利亚法庭两次缺席判处死刑。但他一向行事诡秘,此前多次传出有关他的死讯,特别是在2013年4月和2014年6月,但后来均被否认。

2015年5月,该组织的一个大头目发布录音,自称效忠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但贝勒穆赫塔尔此后与这份声明撇开关系,依然承诺忠于“基地”组织。

起底“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

作为地处北非-西非交界处的内陆国家,马里境内长期存在地区和民族矛盾,种族情况复杂,社会分化严重,多支武装势力盘踞。这种矛盾在2012年受到“基地系”国际原教旨恐怖势力的利用,一时间AQIM、“伊斯兰后卫”、“西非圣战组织”等国际背景的恐怖极端组织竞相涌入马里北方,成立所谓“阿扎瓦德国”,割据马里北方半壁江山,大搞恐怖统治。

这些恐怖组织几乎都有“基地”血脉,且都源自境外,是全球恐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马里活动的目的,是打通“萨赫勒恐怖带”,形成自地中海至几内亚湾、自大西洋越过红海直至阿富汗的成片恐怖地带。

其中,“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是臭名昭著的“基地”组织在北非的分支机构,脱胎于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恐怖组织萨拉菲宣教与战斗组织,主要活跃于阿尔及利亚、利比亚、马里、尼日尔、毛里塔尼亚等国。2006年,这支极端宗教武装正式与“基地”结盟,次年改名为“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结盟后,该组织的战略目标随之扩大,不仅寻求推翻阿尔及利亚世俗政权,还致力于驱逐西方人,建立一个西起摩洛哥、东至菲律宾的大哈里发国家。

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丽笙酒店遇袭现场

“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当前的核心成员约1000人。近年来,它不断发动恐怖袭击,并通过绑架人质、走私武器和毒品获取资金,呈现出“恐怖组织”和“武装犯罪集团”的双重特征。该组织常常打着宗教的旗号,迎合部分民众的诉求,满足一定人群的利益,但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完成由破坏者向建设者转型的使命,渐渐与社会变革大潮脱节,逐步丧失民众支持,沦为“为反对而反对”的暴力犯罪集团。

在贫困与宗教仇恨中成长起来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是阿尔及利亚国内宗教与世俗权力斗争、经济发展困境与贫富分化等问题的产物。而国际局势的变动则为这支武装力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契机。

该组织与拉美贩毒集团在非洲设立的毒品分销团伙、非洲本地的走私贩相互勾结利用,通过提供保护和对复杂地形的了解,收取大量的过路费和保护费,从中获得丰厚利润并逐步扩充实力。

长期关注“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活动的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潘华琼介绍,因为资金充沛,该组织从利比亚等国获得肩挂式导弹、重型射击炮、大炮、地对空导弹和反坦克地雷等装备,战斗力不弱。有学者统计,该组织自成立以来,所制造的袭击、绑架事件已导致超过2000人伤亡,造成至少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潘华琼认为,“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主要袭击对象为外来目标,却并不频繁袭击当地民众,这与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等其他非洲宗教极端组织很不同。

“他们采取‘立足当地的原则,以当地人为首领,主要招募当地战士,并与当地女子结婚,他们坚信法国、美国或联合国人员迟早会离开或被赶走,最终可以实现统一于伊斯兰法的神权国家。”潘华琼说。

近年来,该组织活动重心逐渐由阿尔及利亚转向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等国,并把这些国家打造成人员招募、资金筹集、武器走私及暴恐策划的新据点。更可怕的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着力打通马里走廊,勾结北非、西非、东非等地暴恐组织,试图北接北非伊斯兰极端势力,南连尼日利亚恐怖组织“博科圣地”,东与苏丹、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相勾连与呼应,构建出一条非洲的“恐怖主义之弧”,已经发展为区域暴恐活动的旗手。

维和部队何成马里恐怖组织眼中钉

由于这些极端恐怖组织喧宾夺主(“阿扎瓦德国”一度出现绝大多数决策者都是外国人的奇观),在占领区作威作福——强推沙里亚法、毁灭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古代文明遗迹、毁灭当地人先祖陵寝……所以,曾对他们抱有幻想的当地反政府势力转而寻求与政府及国际社会和解。在法国等国帮助下,2013年初马里北部被收复,“阿扎瓦德国”崩溃,联合国和非盟随即于同年7月1日激活马里稳定团,开始马里维和行动。

“伊斯兰国”组织成员

然而国际恐怖势力不甘心失败,他们自2015年初起,开始将恐怖袭击的重点从原先的主战场马里北部,转向马里政治、经济中心的马里中部和南部。继去年接连在首都巴马科兴风作浪后,今年又开始对加奥等中部重镇进行袭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7月维和行动开始至今,仅Minusma的蓝盔兵就付出107人牺牲的惨痛代价,今年5月就共有14名联合国和西非维和官兵、3名联合国平民工作人员遇难,5月的最后3天更是平均每天牺牲3名维和士兵。

“基地系”国际恐怖势力念念不忘的,是恢复其在马里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的态势,是重新打通被掐断的“萨赫勒恐怖链”,恢复其建立庞大恐怖带的迷梦,并进而和另一个国际恐怖体系——ISIS进行“恐怖竞争”,而马里稳定团主导下的维和行动,就成为其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破坏之而后快。

相反,只要马里的统一、和平和繁荣得到保证,只要联合国、非盟和马里稳定团的维和使命能够圆满完成,就彻底命中了恐怖势力的要害,打破了其不惜一切代价亟欲实现的迷梦。惟如此,中国和所有参与马里维和行动国际成员军民的鲜血和生命,才不会白白付出;惟如此,才是对恐怖主义最有力的回击。

猜你喜欢
阿尔及利亚恐怖组织维和
出尔反尔,美国洗白“东伊运”
埃及球迷:是否支持宿敌?
以牙还牙
向维和英雄致敬
阿尔及利亚宣布销毁全部杀伤性地雷
海外维和
海外维和步步惊心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