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016-08-17 10:40高翔
党建 2016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高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系列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魂脉所在,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清晰地指明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有机整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一重要判断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丰富和拓展了我们党对历史和社会规律的认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列宁指出,在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度里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的。任何道路、理论、制度,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离开了文化的滋养,道路、理论、制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人类历史上,文化从来都为社会提供价值支撑,特定的文化产生特定的道路、理论、制度。缺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时代,必然是认识撕裂的时代,不可能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在当代中国,能否建立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坚持好、发展好。

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总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和行为,进而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只有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所理解、所认同,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准则。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真正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逻辑与中国历史演进的内在文化逻辑的贯通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选择、文化创造和文化发展的结果。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从更广阔的历史时空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答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根本问题。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根脉、内在价值和生命力所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依凭和底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和理念,充分反映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注重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根据时代的新要求和实践的新发展,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巩固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动力。近代以来,面对内忧外患的危亡境地和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文化自信心受到严重冲击。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形成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伟大革命文化。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构成了中国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和指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标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使文化自信拥有坚实的主心骨和正确的方向。

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中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我们党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文化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总方略,也是我们党走向未来的文化宣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认真履行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把握方向、抓住根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文化自强实现更高水平的文化自信。

高举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要深化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做好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把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作为党的一项基本理论建设、政治建设来抓,从根本上增强党的理论自觉。

凝魂聚气: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自信。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行为实践、制度保障等途径,运用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典型化示范等方式,推动核心价值观由“普遍认同”到“共同践行”。要重视发挥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沿着革命前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

清源浚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充分运用学校教育、媒体传播、文艺创作、民间传承等途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感染力、凝聚力。

开放交流:有自信、有尊严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自信在面向世界的开放中增强,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彰显。我们要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阐释好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探索提供的中国方案。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重视发挥个人的主体作用,引导每个中国人自豪地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交流使者。

为民惠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文化自信,最终体现在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认同和满足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把文化作为基本民生,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好改革和发展这两篇大文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要深入研究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使人民在享受文化中获得愉悦感、增强自信心。

(责任编辑:郭慧)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