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与跨界

2016-08-17 22:30赵康琪
金山 2016年1期
关键词:评介文学期刊文学性

赵康琪

2015年是《金山》杂志全面改刊后的第二年,对“微”栏目略作调整后,栏目设置更为精当。《金山》以“微”型作品见精彩,受到众多读者、作者乃至文学界大家、出版界专家的好评。作为地方文学期刊,取得如此效果,显然不易。笔者以为有以下两点值得赞赏。

1.兼顾。《金山》与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活动已多年,得到中国作协的支持。由于形成了品牌效应,《金山》“微小说”稿源充足,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名家。改刊后的《金山》针对这一现象,更为注重兼顾全国与本土,重视对镇江作者作品的推介,主编亲自热线联系,重点约稿,并常以头条位置刊登,如我市著名作家庐山的《三磨村》、中跃的《祸车》、文学新秀任珏芳的《福》,陶然的《失约的情愫》《竹笛声声》,还有朱巍巍、吴绍祥、张明军、郝康宁等作者的佳作,都受到读者的好评。未名作者自发来稿,也同样引起编辑关注,如丹阳一家企业的作者曹隆鑫,与编辑从未见过面,但他的微小说已被多次采用。本市作者的小说作品频繁发表于《金山》的风景重新呈现,可见办刊者守土有责的良苦用心。

2.跨界。《金山》是文学期刊,强调文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多种原因,从全国范围看,许多文学期刊发行量下降,风光不再,有的地市级文学期刊不仅“改换门庭”,内容也变得非纯文学了。《金山》在坚持突出文学性的同时,为增强刊物内容的丰富性,拓展读者群,不仅特辟了杂谈类的“微观点”、散文类的“微驿站”、记述人物的“微纪实”,还作出“跨界”之举,适度增加文化类和艺术类的栏目,如“微欣赏”里的影视、音乐评介,为读者打开了另一扇阅读窗口;对镇江艺术名家的评介和刊登的美术、书法作品,更是放大了《金山》全彩印的优势,视觉效果和内涵上皆给读者以纯美的艺术感受。至于“微镜头”中一部分反映当下底层生活的摄影作品,凝聚了作者对生活的发现和思考,似乎是以摄影语言叙述而成的“微小说”。

猜你喜欢
评介文学期刊文学性
《抽象艺术》评介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评介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河南文学期刊社长(主编)座谈会在开封举行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新形势下文学期刊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战争论〉诠释》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