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治疗62例分析

2016-08-19 12:14郭海鹏王迎潮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射频消融临床疗效

郭海鹏 王迎潮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射频导管消融技术在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 并对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62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均采取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病变类型, 并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分析效果。结果 检出率达98.4%(61/62)。经治疗, 房室旁路和房室结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成功消融(100.0%)。术中发生心律失常以及穿刺点血肿等并发症2例(3.3%)。结论 心内电生理检查可对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诊断, 并进一步明确病变类型, 进而通过射频消融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33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 患者多发病突然、病情紧急, 症状发作频繁且持续时间不等, 临床诊断及分型困难, 进而无法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1]。心脏电生理检查, 尤其是心内电生理检查可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型诊断, 进而采用射频导管消融进行治疗[2]。为进一步明确射频导管消融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对本院部分患者进行研究, 以期为室上速的诊治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入院时均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 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头晕以及心悸症状。所有患者均排除房颤可能, 且未发病时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或为(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其中男41例, 女21例;年龄13~78岁, 平均年龄(43.2±11.7)岁。

1. 2 检查方法 均采取心内电生理检查, 检查前嘱患者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左(或右)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血管置入电极鞘管, 其中右心房高位电极、右心室电极以及希氏束电极经右股静脉入路, 冠状窦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标测电极, 尽可能诱发出与临床症状相同或相似的心动过速行心内电生理诊断[3]。通过冠状窦电极标测旁路位置检测显性旁路, 或行右心室电极S1S1扫描, 观察有无隐匿性房室旁路[4]。右心房高位电极S1S2程序刺激, 判断有无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征:方式传导跳跃或诱发AVNRT。

1. 3 治疗方法

1. 3. 1 房室结双径路 局部麻醉状态下经左(或右)锁骨下静脉及右股静脉置入射频消融治疗仪导管, 采用下位法或中位法改良慢径路, 以大V小A、其间无H 波处作为消融靶点。术中调定消融功率, 一般为10~15 W。有效者试放电60 s, 同时观察房室交界区心律变化, 30 min后予以评价。

1. 3. 2 房室旁路 靶点确定:对于隐匿性旁路者, 于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时标测心房最早起搏点, 即AV波融合或AV波最靠近处为消融靶点[5];而显性旁路者于窦性心律时标测心室最早激动点, 即AV波融合或AV波最靠近处。在靶点确定后实施消融, 消融功率右侧为25~30 W, 左侧为15~20 W。试放电5~10 s, 如10 s内旁路被阻断, 则给予巩固放电60~90 s。30 min后重复电生理检查, 并对消融效果进行评价。

2 结果

2. 1 心电生理检查 62例患者有61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均明确诊断为室性心律失常, 检出率98.4%(61/62)。房室旁路28例, 其中左侧17例(隐匿性11例, 显性6例), 右侧9例(隐匿性5例, 显性4例), 左侧并右侧旁路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3例, 其中慢快型18例, 快慢型10例, 慢慢型5例。

2. 2 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房室旁路和房室结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成功消融(100.0%)。术中发生心律失常1例, 表现为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穿刺点血肿1例, 但未见感染征象;总体发生率为3.3%(2/61)。术后经积极对症处理, 上述并发症均逐渐消失。术中术后未见血栓形成、栓塞、心包填塞、心肌穿孔、心肌梗死以及主动脉瓣返流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 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心绞痛等症状, 部分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以及休克, 危害较大。室上速发作持续时间较短, 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 常规体表心电图难以检测, 因此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造成较大困难。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将电极置入食管内特定位置, 对心脏电生理活动进行检测, 从而达到明确诊断室上速的目的, 并可对室上速的分型进行判断。该方式操作相对简便, 且安全性较好[6], 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该方式毕竟属于间接性检查, 所得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且对于食管癌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等食管疾病患者难以经食管置入电极, 临床应用受限。而心内电生理检查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 于外周或中心静脉将电极置入心脏指定部位, 通过诱发电位方式对室上速进行明确诊断。该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可靠。而本院目前主要进行的是心内电生理检查。

在本次研究中, 对本院62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心内电生理检查, 结果显示, 61例获得明确诊断, 检出率98.4%;并对病变分型进行明确的判断。表明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但在实施检查前, 对于室上速发作时间较长、心率较快的患者, 因其可能存在诱发低血压、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的可能, 应特别给予注意。在操作中, 可适当应用异丙肾上腺素以保持心脏兴奋, 缩短房室不应期, 加快房室传导, 进而诱发室上速。此外, 由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速难以鉴别, 此时可采取心房调搏以显示P波, 从而明确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 进而明确诊断。

射频消融成功与否主要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否明确诊断及分型诊断、是否准确定位消融靶点以及消融导管贴附状态、靶点组织温度等有关, 而明确诊断以及定位靶点是治疗的前提。本次研究中62例患者均在心内电生理检查中明确室上速的诊断, 并对病变进行分型诊断, 为实施治疗奠定了基础, 并具有指导意义。治疗结果显示, 房室旁路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律失常成功消融, 总体成功率为100.0%, 疗效满意。

综上所述, 对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采用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明确心律失常的具体分型, 而射频导管消融在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治疗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安全性较好。本次研究由于病例数目较少、未进行中长期随访, 个体差异难以排除, 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相关临床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蔡卢铭, 毛鑫祥.分析侵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体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7):74-75.

[2] 刘廷筑, 李羚.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特殊病例4例.贵州医药, 2014, 38(10):948-949.

[3] 李秀艳.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22):141-142.

[4] 杨立东, 袁如玉, 许纲.流出道室间隔肌壁内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与射频消融.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5, 21(2): 121-125.

[5] 张荣华, 卢竞前, 刘屹, 等.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的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5):37-40.

[6] 武金娥, 李国良, 强华, 等.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36(3):418-421.

[收稿日期:2016-03-15]

猜你喜欢
射频消融临床疗效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护理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杂交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探讨心脏手术周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中长期手术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