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6-08-19 12:23范智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安全性

范智芳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 黄韧带切除, 椎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4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康复速度快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41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 其发病率在中老年患者中一直居高不下[1]。患者一旦患病, 主要表现为腰骶部或下肢疼痛、腰腿酸痛等症状, 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经皮椎间孔镜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 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就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38~89岁, 平均年龄(64.06±8.33)岁, 病程3 ~8年, 平均病程(4.33±1.26)年;

观察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37~93岁, 平均年龄(65.12± 9.47)岁, 病程2~9年, 平均病程(4.42±1.5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 具体如下:①患者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 给予局部麻醉加基础麻醉。②沿患者背部进行切口, 分离血管以及肌肉组织, 充分暴露腰椎管狭窄病灶部位。③横向切开患者黄韧带, 直至硬脊膜外脂肪, 应避免损伤患者脊管内组织。④采用特制的椎板咬骨钳切除病变椎板中央部分。⑤应用吸收性明胶海绵进行止血, 并用温盐水冲洗硬脊膜。⑥缝合伤口, 给予常规抗感染药物。观察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手术治疗, 具体如下:①患者取侧卧位, 给予常规全身麻醉措施。②应用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与标定, 确定穿刺位置。然后在患者椎间进行穿刺, 穿刺针与患者脊柱成45°夹角。③穿刺成功后, 在患者的关节周围注射3 ml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④沿着穿刺点位置将导丝从患者硬膜前间隙处插入, 以导丝为中心点, 切1个长约1 cm口子。⑤退出穿刺针芯, 应用环锯扩大椎间孔, 置入椎间孔镜。⑥注入造影剂进行椎间盘造影, 探查患者病灶椎管具体情况。⑦清理患者病灶部位黄韧带以及突出的骨质增生组织, 对残余的髓核组织进行射频消融, 并且行纤维环成型手术。⑧在椎间孔镜辅助下, 应用不同大小的镜下咬骨钳逐一摘除患者体内突出的骨质增生组织, 并应用射频消融技术手段对间盘以及神经进行根管成形手术。⑨取出工作套管, 缝合切口, 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疗效评价:显效:腰腿疼痛消失, 椎间盘突出症状明显恢复, 肌力正常, 直腿抬高>70°;进步:腰腿疼痛感减轻, 椎间盘突出症状缓解, 肌力Ⅳ级, 30°<直腿抬高<70°;无效:腰腿疼痛以及椎间盘突出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 肌力Ⅰ级, 直腿抬高<30°。总有效率=显效率+进步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22例(73.33%)、进步6例(20.00%)、无效2例(6.67%), 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1例(36.67%)、进步11例(36.67%)、无效8例(26.67%), 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3.33%)、健侧肢体抽痛1例(3.33%)、骨纤维增生2例(6.67%)、硬膜粘连0例(0), 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13.33%)、健侧肢体抽痛3例(10.00%)、骨纤维增生4例(13.33%)、硬膜粘连3例(10.00%), 并发症发生率为46.67%;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患者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质退变性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病程漫长以及治愈困难等特点[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致病机制非常复杂, 主要是由于患者腰椎中央椎管、侧隐窝、骨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 患者的骨骼、纤维结构形态以及容积出现异常, 从而会导致患者单一或者多个平面中的管腔内径出现狭窄症状, 压缩患者血管与神经组织的活动空间[3]。传统临床中, 主要是通过开放式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时间长, 出血量多, 术后极易出现意外感染。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 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更加安全可靠。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显效22例(73.33%)、进步6例(20.00%)、无效2例(6.67%), 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1例(36.67%)、进步11例(36.67%)、无效8例(26.67%), 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4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手术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 更加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积极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付强, 杨文荣, 孙明洁, 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 21(10): 759-763.

[2] 梁青福, 蒋昆利, 宋兴华, 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分析.中国内镜杂志, 2016, 22(1): 32-36.

[3] 李建江, 黄异飞, 吴彦生, 等.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修复腰椎固定融合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26):4186-4190.

[收稿日期:2016-04-12]

猜你喜欢
安全性
细节护理在老年人健康体检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分析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两种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比较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