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8-19 12:56路洪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环磷酰胺系统性红斑狼疮

路洪芹

【摘要】 目的 探析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 观察组给予霉酚酸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总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环磷酰胺, 霉酚酸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更好, 且用药安全性更高, 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霉酚酸酯;环磷酰胺;系统性红斑狼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8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先天遗传异常基因的前提下, 受到紫外线、病毒感染以及药物等不同外界环境的影响, 进而导致人体正常的机体免疫功能、免疫调节发生异常, 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研究显示[1], 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现选取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资料, 对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现将研究结果及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5例, 女9例;年龄15~56岁, 平均年龄(35.61±6.80)岁。观察组男21例, 女15例;年龄15~57岁, 平均年龄(35.98±7.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4023686, 0.2 g)静脉滴注, 1次/月, 每次0.75 g/m2体表面积。观察组给予霉酚酸酯口服, 初始剂量为1.5 g/d, 分3次服用;持续治疗3个月后, 用药剂量减为1.0 g/d, 分2次服用;半年后依病情用药剂量为0.50~0.75 g/d。所有患者需根据病情联合应用小至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不合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总量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感染、疱疹)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总量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 恶心呕吐2例, 感染3例, 疱疹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中, 恶心呕吐3例, 感染3例, 疱疹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2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情复杂且会造成多系统损害,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构成严重的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因此, 在临床治疗上, 寻取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本研究对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如下研究结果:采用霉酚酸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总量均明显优于采用环磷酰胺治疗的对照组(P<0.05), 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2]。据临床研究表明[3], 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或免疫抑制剂药物, 使患者易出现感染症状。但免疫抑制药物在现阶段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仍较为广泛, 因此, 在药物选择上要十分慎重。

环磷酰胺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广泛[4], 可提高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大剂量环磷酰胺将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治疗后并发症, 如感染、肝毒性、骨髓抑制等。此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的反应存在差异, 尤其针对合并血管病变患者而言, 治疗效果不理想。霉酚酸酯是近年来在推广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 在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从而起到抑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作用, 并对炎症反应起到抑制性作用, 可充分调节亢进的免疫细胞和体液。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上, 环磷酰胺、霉酚酸酯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霉酚酸酯治疗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 霉酚酸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安全性更高, 更适宜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 相对于环磷酰胺, 霉酚酸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更好, 且用药安全性更高, 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尚卫明.霉酚酸酯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69例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7):1606-1607.

[2] 禤晓燕, 梁子安, 杨爱成.免疫吸附联合激素和霉酚酸酯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广西医学, 2014, 36(3):380-381.

[3] 韩彬, 冯丹, 刘福, 等.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狼疮肾炎的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6): 51-52.

[4] 杨小兰.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内科, 2015, 10(5):659-661.

[收稿日期:2016-03-22]

猜你喜欢
环磷酰胺系统性红斑狼疮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激素、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环磷酰胺冲击结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继发血小板减少1例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环磷酰胺联合 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
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