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与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对比

2016-08-22 01:49辜程遥范振毅吴允钦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宁波315000
浙江实用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规管特发性继发性

辜程遥,范振毅,吴允钦(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宁波315000)

·诊治分析·

特发性与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对比

辜程遥,范振毅,吴允钦
(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宁波315000)

目的探讨特发性与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和284例特发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完整资料,包括年龄、眩晕发病时间、发病侧、涉及半规管、症状严重程度、手法复位治疗效果。结果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良性位置性眩晕不同于特发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有以下特征:(1)平均年龄较小;(2)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多见;(3)眩晕程度更严重;(4)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差。结论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良性位置性眩晕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面不同于特发性良性位置性眩晕,其眩晕持续时间长、对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差。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特发性;继发性;前庭神经炎;手法复位

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 neuronitis,VN)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眩晕,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其主要临床特点是严重眩晕和不平衡感,伴有恶心和呕吐,没有听力损失,没有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大多数患者数周内症状缓解,但也有患者症状持续时间更长或有复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它的临床特征是快速头位变动时的短暂性眩晕,伴随着特征性的阵发性位置性眼球震颤。大多数BPPV为特发性,但也可能是继发性的,如继发于头部外伤、内耳疾病或继发于手术和长期卧床。总之,任何分离耳石但不完全损伤半规管功能的内耳疾病,都可能引起继发性BPPV。特发性和继发性BPPV在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均有不同,这意味着它们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的临床特征[1]。本文对特发性与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0~2016年在本院被诊断为BPPV且12周内有VN病史的22例入选为继发性BPPV,男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5±9.7)岁,VN发作到BPPV发病时间3~75天,平均(22.2±18.5)天。纳入标准:诊断为BPPV且无脑血管病史、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头颅磁共振成像表现正常,听力检查正常。另外选择符合BPPV诊断且排除头部外伤或梅尼埃病等疾病284例作为特发性BPPV,女114例,男170例,平均年龄(54.4± 16.5)岁。前庭神经元炎诊断标准[2]:(1)突发眩晕,至少持续24小时后慢慢缓解;(2)伴随水平单向自发眼球震颤;(3)冷热试验有单侧的前庭功能减退(根据Jongkees公式两侧有25%的差异);(4)没有听力减退;(5)没有神经功能缺损体征;(6)头颅MRI检查正常。

1.2方法用Dix-Hallpike诱发试验诊断前 (或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仰卧翻滚试验用于诊断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3]。后半规管BPPV用改良的Epley手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用翻滚法或Gufoni手法复位,前半规管BPPV用深头悬位复位法复位。若复位失败或未完全缓解的患者重复执行治疗2~3天。评估成功的方法:眩晕症状减轻以及Dix-Hallpike诱发试验或仰卧翻滚试验阴性,并持续至少2个月。2个月内复发者用同样的手法复位治疗并建议患者做Brandt-Daroff练习[4],如再失败则行手术。

1.3评价指标记录两组的临床数据:年龄、性别、发病侧、涉及的半规管。眩晕严重程度评估分为以下3个等级:1级,头位改变后引起的轻微眩晕;2级,严重眩晕,并伴随恶心症状;3级,严重的眩晕与严重的恶心,并有呕吐和低血压症状。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临床特征继发性BPPV年龄更小、只涉及后半规管介入、眩晕严重程度更强烈,与特发性BP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2.2治疗结果对照组首次手法复位成功率(77.8%)及总成功率 (92.6%)均高于继发性BPPV(分别为 13.6%和 59.1%)(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结果(%)

3 讨论

由于BPPV属于内耳的疾病,因此继发于VN 的BPPV很少从神经科的角度被报道。它的发病机制、发生率、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仍然不明。本研究只包括BPPV继发于12周内的VN病,因此,22例患者可以认为是继发于VN的BPPV。

继发于VN的BPPV最根本的发病的机制与内耳的前庭神经分布有关。前庭神经上支支配前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的壶腹嵴、椭圆囊斑。Gianoli等[5]表明,因为前庭神经上支比前庭神经下支更长,通常病毒感染往往先影响前庭神经上支。损伤的前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与眩晕、水平自发眼震和半规管功能减弱有关。同时破坏椭圆囊导致耳石分离至后半规管形成后半规管BPPV。后半规管BPPV意味着前庭神经下支的功能正常。这也在内耳迷路炎患者前庭诱发电位的结果中得到证实。这些前庭神经下支电位是起源球囊,球囊斑和后半规管壶腹嵴是由前庭神经下支支配的。作者的研究结果支持上述发病的机制:(1)本文继发性BPPV都发生在VN同侧,这意味着两者存在一定关系;(2)继发于VN的BPPV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同时眩晕程度严重提示有更严重的半规管功能减弱,表明前庭神经元炎后发生了前庭外周段的损伤;(3)继发于VN的BPPV总是后半规管类型,这可能与前庭神经上支炎症引起前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有关。Hemenway等[6]提出的另一个可能的致病的机制,认为前庭动脉缺血是前庭神经元炎继发BPPV的主要原因,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继发性BPPV手法复位成功率低。

继发性BPPV首次手法复位成功率只有13.6%,45.5%患者需要多次手法复位才能成功,而另40.9%患者治疗不成功症状持续存在,而特发性BPPV首次手法复位成功率有77.8%,只有14.8%的患者需要多次手法复位才能成功,手法复位失败率只有7.4%。继发于VN的BPPV首次手法复位成功率、总体手法复位成功率均低于特发性BPPV(P<0.05),故继发于VN的BPPV手法复位效果较差。

另外,Lee等[7]报道平均治疗时间特发性BPPV 为2.28天,而继发于VN的BPPV患者为5.07天。Mandala`等[8]发现5例继发于VN的BPPV患者中3例BPPV复发3次以上,而这3例BPPV患者手法复位难以治疗。关于继发于VN的BPPV的治疗时间和复发率的问题,本文没有涉及,有待于今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继发于VN的BPPV患者不同于特发性BPPV患者,其存在如下特点:(1)平均年龄较小;(2)只涉及到后半规管BPPV;(3)眩晕程度更严重;(4)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差。

[1] Riga M,Bibas A,Xenellis J,et al.Inner ear disease and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 critical review of incidenc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and management.Int J Otolaryngol,2011:709469

[2] Mandala`M,Santoro GP,Awrey J,et al.Vestibular neuritis:recurrence and incidence of secondary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cta Otolaryngol,2010,130:565

[3]李焰生.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4):229

[4]Brandt T,Daroff RB.Physical therapy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rch Otolaryngol,1980,106:484

[5]Gianoli G,Goebel J,Mowry S.Poomipannit P Anatomic differences in the lateral vestibular nerve channel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 vestibular neuritis.Otol Neurotol,2005,26:489

[6]Hemenway WG,Lindsay JR.Postural vertigo due to unilateral sudden partial loss of vestibular function.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56,65:692

[7]Lee NH,Ban JH,Lee KC,et al.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secondary to inner ear disease.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0,143:413

[8] Mandala`M,Santoro GP,Awrey J,et al.Vestibular neuritis:recurrence and incidence of secondary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cta Otolaryngol,2010,130:565

猜你喜欢
规管特发性继发性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继发性短QT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①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动物也会晕车吗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
特发性腹痛一例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