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井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及成煤环境分析

2016-08-22 09:58刘华
地球 2016年3期
关键词:含煤煤系井田

■ 刘华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重庆401147)

永安井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及成煤环境分析

■刘华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重庆401147)

本文通过永安井田勘探成果,对井田含煤岩系厚度变化、各含煤段的岩性组合、含煤特征及变化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该区的成煤环境进行了研究。

永安井田沉积特征成煤环境

永安井田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境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一套海陆过渡相的含煤沉积,与下伏基底地层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呈假整合接触,与上覆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呈整合接触。

1 含煤沉积特征

1.1含煤地层厚度

井田内含煤地层厚80.59~108.77m,平均96.41m,根据岩性、岩相在垂向上分为三段:三段位于煤系上部,厚16.69~35.82m,平均25.84m;二段位于煤系中部,厚25.00~50.80m,平均39.44m;一段位于煤系下部,厚25.43~35.32m,平均31.13m。井田内煤系厚度呈两侧厚中间薄、浅部厚深部薄的变化规律。

1.2含煤地层岩性特征

区内含煤地层岩性为泥质岩类、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以泥质岩类为主,约占52%,其次为碎屑岩类,约占38%,碳酸盐岩类仅占10%。

泥质岩类主要为泥岩、粘土岩、炭质泥岩。泥岩为主,广泛分布;炭质泥岩主要为煤层的伪顶底;粘土岩主要位于C6煤(层)组分层中、C6-3与C11煤层底板;铝质泥岩位于煤系底部,在下伏地层碳酸盐岩的侵蚀面上,含黄铁矿结核。

碎屑岩类主要为细~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泥质及钙质胶结,分选性及磨圆度较好。

碳酸盐岩类岩性为石灰岩,细晶结构,含生物碎屑化石,主要位于煤系上部,厚度较稳定。中下部偶有厚度小于1.0m的石灰岩夹层。

1.3含煤特征

井田煤系地层含煤10~16层,煤层(线)总厚9.05~21.52m,平均总厚12.95m,含煤系数13.43%。主要可采煤层6层,为C5、C6-3、C8-1、C8-2、C11、C12煤层,可采煤层总厚6.62~18.43m,平均10.35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10.74%。

含煤地层各段以二段含煤性最好,该段含煤特征与三段、一段有明显区别,煤层主要以煤层组的型式赋存,由上至下含C6煤层组(C6-1、C6-2、C6-3)、C7煤层组(C7-1、C7-2)、C8煤层组(C8-1、C8-2),各煤分层井田内未合并;一段含煤性次之,主要可采C11、C12煤层,赋存稳定,另含C9、C10煤线,局部点达可采厚度;三段含煤性最差,仅C5煤层可采,另有1~2层不可采煤线。可采煤层含煤性与煤层(线)总厚的含煤性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煤层层数越多、厚度越大,煤层可采的概率越大、可采性越好。

1.4砂体分布及变化

井田内煤系含数层砂体,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变薄尖灭,局部厚度可达十余米。其中位于C11煤层与C12煤层之间的砂体,全区发育,呈席状,厚0.71~16.58m,赋存相对稳定、特征明显。该层砂体总体上由西至东逐渐变薄,泥质含量增大,井田东界厚度仅0.71m,继续向东有尖灭趋势。另外结合煤系总厚度变化规律,砂体厚度与煤系厚度曲线变化相似,其与煤系总厚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本井田砂体的沉积对煤系厚度有直接的影响(见图1)。

图1 煤系与砂体厚度变化示意图

2 成煤环境分析

含煤地层沉积环境有以泥质岩、碎屑岩及煤层组成的海退相,及以碳酸盐岩类为主的海进相,受河流和海洋潮汐的双重影响。沉积物既有河流携带的陆源碎屑,以细砂、粉砂及泥质的薄互层沉积,也有煤系地层沉积后期代表海侵沉积的石灰岩。原生沉积构造,既有河流作用形成的各种交错层理,又有潮汐波浪作用形成的潮汐层理。煤系中可见生物遗迹化石,扰动构造、团块构造等特征,并广泛发育黄铁矿结核和晶体。根据上述煤系地层岩石指相标志的分析,结合区域相古地理的研究,本区含煤地层属海陆过渡带局限海碳酸盐岩台地潮坪成煤环境。

根据海进、海退的沉积特点,本区含煤地层可分为三个旋回,依海退作为旋回起点,由老至新编为Ⅰ、Ⅱ、Ⅲ旋回。

Ⅰ旋回由煤系底部至C8煤层底界,由泻湖~泥炭坪~砂坪、混合坪~局限海。底部的铝质岩产在碳酸盐岩的沉积断面上,形成于泻湖环境中,其上依次沉积形成C12煤层、碎屑岩层、C11煤层、砂泥岩互层夹煤层,旋回中期形成的砂体,在平面上呈席状分布,粒度细,磨圆度及分选性较好,泥质含量有规律渐变,说明中期的砂坪相或砂泥混合相沉积。

Ⅱ旋回由C8煤层底界至C5煤层顶界,由潮间混合坪~潮间泥炭坪、砂坪、混合坪~局限海。主要煤层发育在该旋回潮间带泥炭坪中,沉积形成了近距离的煤层组,这种近距离煤层群的形成,是由于地壳多次脉状运动的结果。其中M8煤层沉积时底板砂泥岩的形成,为泥炭堆积创造了良好条件,且持续时间长,古气候条件、泥炭堆积速度、地壳升降运动,基本达到了均衡状态,当泥炭堆积后,又有较长时间的泥坪和快速堆积的砂体掩盖,从而形成M8煤层厚度较大,结构简单。

Ⅲ旋回由C5煤层顶界至长兴组,由局限海~潮坪~潮间、潮上坪~局限海~广海。该旋回以海进旋回为主,岩性、岩相较简单稳定,中、后期沉积形成的两层石灰岩层,赋存稳定。

3 结语

通过对井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深入了解煤系地层的岩性组合、含煤特征及沉积体系,研究含煤沉积理论,对煤层的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有指导意义,是资源条件评价的理论基础。

[1]魏焕成,徐智彬.煤资源地质学 [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蔚永宁,张德栋.矿物岩石学 [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3]徐彬彬,何明德.贵州煤田地质 [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X752[文献码]B

1000-405X(2016)-3-95-1

猜你喜欢
含煤煤系井田
焦煤的石墨化及煤系矿物的变迁研究
基于工程实践的火电厂含煤废水集转措施探讨
含煤地层的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及防护研究
关于大平井田煤层缺失带成因的探讨
晋煤成庄井田煤储层特征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昭苏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
和顺区块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环境研究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层序及聚煤控制因素
株柏井田岩浆岩侵入煤层规律的探讨和在找煤开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