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正常世界,怎么指认地狱?

2016-08-23 17:45
南都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殖民地教主智利

July

过去、现在、未来,还有多少个“尊严殖民地”,是朗朗晴空下阳光照不到的阴翳角落?

《尊严殖民地》虽然以女主角为灵魂人物,选择了“弱女子深入虎穴救情郎”的女性视角,但并未跳出好莱坞商业片的窠臼。不过得益于本片将背景设定在1973年的智利,又有真实事件作为背书,哪怕演技和情节都略显单薄,也相当于给影片开了外挂,自带拔高的势能。

空姐莱娜与愤青男友相逢于智利,你侬我侬之后画风一转,男友丹尼尔被抓进一个叫做“尊严殖民地”的组织。政治变幻波云诡谲,小人物裹挟进了历史洪流,为了救男友,莱娜潜伏组织数百天,得以联手出逃,结尾长达30分钟“神庙逃亡”式的追赶算是例行“高潮”,披挂着一身孤胆与主角光环,最后还像《逃离德黑兰》一样玩了一把火线脱险。然而,就算看到了Happy Ending,我们也无法轻松。结尾出现的字幕和照片比电影的任何一帧都要沉重,历史浮出峥嵘的面貌,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推翻的威严。

所谓的尊严殖民地,是由教主保罗在智利国土上创建的邪教组织,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实行非人道的管控。唱着圣歌的小男孩们不是上帝的天使,而是魔鬼的禁脔,长期遭受教主的性侵害。更可怕的是,这里不仅刑囚拷打政治犯,还在地下进行人体试验。一切随着莱娜的视角和经历一点点揭开,影片力图表现的客观陈述,却造成避重就轻的暧昧态度,削弱了史实反弹出来的力度。保罗的人物原型就是纳粹余党舍费尔,他勾结前纳粹分子和右翼移民,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国中国”,各方势力的勾结和国家的庇护助纣为虐,形成了历史断层的黑洞。

表面祥和的尊严殖民地充满戾气:母女陌路,情侣反目,对女性的惩戒就是示众羞辱,在集会中被一群男人拳打脚踢。教员被管制人员欺侮压榨,管制人员又被教主当泄愤的工具。可悲的是,在荒谬的背后,你居然可以看到某种“合理性”。在这个时空之下,他们不是禽兽,只是人,两个人是跟从,一群人就是从众,个体没有自主自由的意志去对抗一个集体的理念。信仰,作为带动这条“食物链”运转的润滑油,所具有的排他和偏执特性,使人极易迷恋极端事物:破坏、摧毁、伐异、死亡,以至于对生命轻视和践踏,并善于将苦难崇高化。这种洗脑模式借助内力无法推翻,因为信仰是一种纯精神力量,极易得到共情,却很难得到验证。如果说血肉之躯成了政治祭旗的牺牲品,尚可作为历史的代价以悲悯来告慰,可加害者和被害者重合的戕害,却是人类永难释怀的创伤。

对尊严殖民地的很多人来说,他们是以常理来理解这里不可理解的一切。没有见过围墙外的正常世界,怎么能让他们相信自己身处的是地狱。管事的女儿虽是配角,她的革命精神和人性光辉却超过了两位主角。她从9岁开始就在这里生活,刑役她的已经不是庄园的这堵墙,而是常识。但在两个“闯入者”的鼓动之下,她居然也能有逃离的勇气。逃到外面的她,在兴奋庆祝之际被弹簧枪射中,轰然倒地。不知导演加上这一幕是否为了戏剧性,但在我看来,这是本片最猝不及防的悲愤一击。

自由的高昂代价从未如此令人绝望。逃离了尊严殖民地也并非通往自由之地,甚至都不是安全的地方。莱娜和丹尼尔逃往德国大使馆,以为投入了祖国的怀抱,岂料德国大使也与教主沆瀣一气,差点被敌人瓮中捉鳖。逃出生天,还有下一个魔爪在伺机捕猎,逃离了一个组织,却难逃集权国家的凶险,逃出国界,也摆脱不了被国家机器摆布如棋的命运—弥漫在一层一层的嵌套之间,是插翅难飞的恐惧与绝望,自由,通往了无有之地。

电影掩盖了部分历史,柔化了一些残忍,仍不失为一记警钟和丧鸣。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和流血牺牲,纳粹的余孽和邪教的罪行才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过去、现在、未来,还有多少个“尊严殖民地”,是朗朗晴空下阳光照不到的阴翳角落。也许我们不该对生存的世界抱有太乐观的想象,邪恶不易铲除,苦难会被利用,人心易受蛊惑,群体易受撩拨,权欲诱发恐惧,压制总是存在,默许的奴役被视为正常的教化,才是最该提防的。

片尾的字幕显示,在尊严殖民地存在的将近40年间,仅有5个人逃脱成功。幸存者将照片公布于世也未能撼动它的根基。直至皮诺切特下台,组织才真正瓦解。85岁高龄的教主舍费尔被智利法庭判处20年监禁,老死在了狱中。当这个混世人魔出现在媒体上时,竟然是微笑的,并且一脸慈祥,这比他施虐和施暴的狰狞表情更让人不寒而栗。

猜你喜欢
殖民地教主智利
欢迎回家
老顽童
论魔教教主的职业素养
殖民地时期南北美洲农地制度为什么大相径庭
早期华侨文学中的东南亚地区殖民地状况
神教不再,天王退隐——韩国星际争霸末代本座“教主”Flash退役
《教主贵姓》之如果我来写结局!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原因初探
二战后英属各殖民地分离倾向探因
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