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两个世界》:无营养爆米花的盛宴

2016-08-23 17:46
南都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黑衣人漫画家漫画

发条橙

“气馁”的观众也许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弃猜测和剧透,放空脑袋任由编剧在无垠的脑海中撒欢。

看《W-两个世界》,自诩清高的观众,大可略过欧巴鲜嫩多汁的面庞,或忽视韩孝周360°无死角的容颜,径直扑向编剧宋载政的脑洞。宋编剧的穿越不同于俗世的穿越,没有意淫意味的上帝视角和玛丽苏,而是粉红与酷烈交织,小儿女情长与吞没世界的野心共融,用缜密的逻辑、极强的代入感和细思极恐的推敲,构筑起一个有着全新秩序的“异世界”。宋编剧发迹的几部剧全都是“烂俗”的穿越梗,但不得不佩服人家的手艺和本事,愣是把掺着糖精的无营养爆米花,做成了视觉、想象、情绪的盛宴。

天才少年姜哲,刚刚在奥运会上成为冠军,画风一转,神秘黑衣人闯入家中,突突突几枪,全家老小倒在血泊里。可怕的是,种种证据都指向了姜哲。国民偶像沦为阶下囚,就算无罪释放也只能背负舆论苟且偷生,就在他准备跳桥的夜晚,天降神谕产生了求生意念。之后奋发逆袭,成了几百亿身家的高富帅—还好,这逆天的杰克苏人设只是来自于漫画。然而作为漫画人物,他有了自我意识,破除次元壁,把漫画家的女儿拉到了漫画里,女主以迷妹见偶像的心情,各种开外挂,开天眼,神预言,救死扶伤,被姜哲奉为人生的钥匙。

看这部剧最大的刺激和乐趣还不是编剧大开大阖的脑洞,而是时常被打脸。按照国际惯例,姜哲要迂回个九九八十一回,才能幡然醒悟自己被更高维度控制,然而他在头几集就Get到了。本以为编剧埋到最后的包袱就是将黑衣人的身份反转向姜哲自己,可在第五集的预告姜哲就说了“对要找到凶手却成为凶手的主人公而言,没有比这更荒唐的结局了吧”。剧情让人膜拜,每集预告看着都像大结局,小伙伴们一边把嘴形张成O,一边担心编剧要怎么填坑。其实不必越俎代庖,“气馁”的观众也许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弃猜测和剧透,放空脑袋任由编剧在无垠的脑海中撒欢。

W,代表了Who,Why,破案的关键所在。姜哲为查清灭门案,买下了电视台作为搜查本部,同时期的其他案件全都解决了,唯独灭门案未能侦破,难点就在于缺乏动机。动机,翻译为剧中的关键词,就是“脉络”。 这个脉络,只有在三次元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W也是两个完全重合的部分互相挺立而又联结,预示了两个世界的镜像关系—先构建,一砖一瓦,再解构,摧枯拉朽。

漫画的情节自行生成,笔下人物因主观能动性不受控制,漫画家陷入疯狂,“他是怪物,总有一天会杀了我,等着被吞食,不如干脆吞了他”。“拿什么整死你,我的女婿”的便当热了无数遍,顽强的男主就是不领。当反渗透反控制的自救模式开始侵染现实世界,姜哲与漫画家之间从灵感的反哺异化向了命运的反噬。至此,“从创作者笔下逃生”这么个有点意思又不是那么有新意的设想,真正提升了一个档次。创作者对作品不再是单向输出,双向渗透的辩证思路,将“现实”变成了相对概念,形成庄周梦蝶式的架构。到底是姜哲浸没于漫画家一手创造出来的现实,还是以姜哲为中心的虚构世界改变了漫画家的主视角世界,甚或对自身存在产生更大的疑惑:是否还有更高次元的世界对他们进行着更高层级的操纵。

漫画的世界是活着的,呼吸着的,那么漫画家坚守“神毁灭自己创造出来的怪物怎么能叫杀人”的道德立场也就有了可探讨的空间。姜哲躲过跳桥的自杀漩涡,躲过黑衣人捅刀子的横祸,躲过路人甲的投毒,躲过卡车碰瓷的惨烈车祸,将凌厉而悲愤的眼神投向了天空。同一霎那,漫画家的数位板变成白茫茫一片,两个世界失去了联结。漫画世界里的时间凝固,只剩姜哲茕茕孑立。人,一旦有了超越常识和现行真理的意识,也就背负了“破局”的使命与艰辛。他扳动的是一整个世界,一整套规则,一种跳脱了生存局限的追索与挣扎,形成孤胆英雄背对世界的伤感壮阔,这也是韩国影视剧中最让我们熟悉的英雄主义。

猜你喜欢
黑衣人漫画家漫画
进我家喝水的叔叔
从改写理论看翻译的幕后操纵
图说车事
呆呆和朵朵(24)
呆呆和朵朵(23)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人说人面桃花(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