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偏要自讨苦吃

2016-08-23 18:01
南都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苦味冲绳苦瓜

三伏日,溽暑蒸人,坐在家中动也不动,也能一身大汗。我自小便知,这时可多食各种含水量高的当令瓜果,补充水分;长大后又听说,盛夏应该吃苦,暑日吃苦如吃参。于是漫漫长夏,我综合两者,每隔几天就吃上一盘苦瓜,或炒或炖,或汆烫了凉拌,偶尔甚至切成薄片,生食之,偏要“自讨苦吃”。

虽说是自讨苦吃,舌上的苦味到了喉间却有甘甜的余韵,让人苦尽甘来。何况,传统中医的夏日宜食苦之说,有其科学解释:原来苦味食物多含生物碱、胺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不但能够消暑退热,且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尤其是苦瓜,含有少量的“金鸡纳霜”,也就是可以退烧解热、亦能治疗疟疾的奎宁。记得我母亲还在世时,每回嘴干舌燥,自觉“上火”了,就会用苦瓜、柠檬和蜂蜜加水打成果汁。她说,“火气大,喝这个最退火。”

我怀疑,退不退火或是其次,她根本就是爱吃苦瓜。不然,为什么前两天才吃了凉拌苦瓜,昨晚还端出豆豉小鱼干炒苦瓜,倘若明天她又请帮忙家务的陶妈炒一盘苦瓜牛肉,我也不会太惊讶——虽然在祖籍汕头的陶妈口中,这道菜改名叫做“凉瓜牛肉”。

苦瓜又称凉瓜,它还有另一个别名“君子菜”,据说是因为苦瓜与他物同烹时,不会让别的食材染上苦味,有如菜中君子,故名之。此一“只苦自己”的葫芦科植物源于印度,在亚热带的台湾四时皆有,随时都买得到,然而还是夏、秋时分最“得时”,产量大、质量优。

苦瓜品种繁多,最大的特色是外皮有一粒粒突起,农民称之为“米粒”,不过仔细端详,会发觉那突起并不全似稻谷,有的较浑圆似珍珠,有的呈长条形,小小尖尖如刺者亦有之。苦瓜的颜色也不尽相同;偏白泛青的,就叫白苦瓜或白玉苦瓜,苦味最淡,瓜肉较松软,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品种。你去小摊吃苦瓜丸、喝苦瓜排骨汤也好,上快餐店点一份炒苦瓜也好,吃到的常常都是白苦瓜。

也有青苦瓜,瓜色自然是绿的,按颜色深浅又区分为大青苦瓜和粉青苦瓜,越绿就越苦。近年来,市面上还多了据说更“养生”的深绿色山苦瓜,这是较接近野生品种的苦瓜,个头较小,甚至有袖珍到几乎可以一口一颗的。我小时候并没看过山苦瓜,一直到大学时代去花莲山村,听村人说有种山苦瓜,苦得很,台北少见。我好奇地生吃了一口,哎呀,苦不堪言。

再吃山苦瓜,是多年之后的事,在冲绳。那是我头一回去旧名“琉球”的冲绳,小餐馆老板推荐当地盛产的一种“吃了会长寿”的瓜,叫Goya。他还说,“没吃过Goya Chanpuru(炒什锦),等于没来过冲绳!”掌柜的话都这么说了,我这贪吃的观光客能不点吗?

没过多久,热心的老板便将那盘炒什锦端上桌,顺便还带了一条Goya给外来客人瞧瞧。我一看,分明就是山苦瓜。那盘中有苦瓜、豆腐、鸡蛋和说不上是啥的长形肉条,最上面还撒了柴鱼碎片。我夹了一筷子入口,一尝之下,这山苦瓜竟不苦,而那肉条居然是二战时期美国军粮“午餐肉”(Spam)!

饮食从来就不只是口腹之欲而已,这里又是一例:在吞下这一道冲绳特色菜肴的同时,我也吃进了琉球群岛自古以来夹处在中国和日本之间,二战后又曾被美军管治的历史。

而所有苦瓜菜式,特别是夏季吃来清爽又开胃的凉拌苦瓜,在某种程度上不也是人生的缩影,体现了人生之味?家常做凉拌苦瓜,调料中往往有甘甜之物,如糖、蜂蜜或梅汁,末了还可以淋上少许醋或柠檬汁等,以酸味中和苦味。这就好像人的一生,生老病死、辛酸甘苦自是难免,所幸在遭遇人生的关卡时,我们总能够选择逆境求生或顺势而为,以适情适性的方式,直面无常,苦中作乐。

猜你喜欢
苦味冲绳苦瓜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吃苦瓜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味的?
冲绳“复归”45年后,日本民意仍撕裂
冲绳抗议
野田上任后首次赴冲绳
人为什么要吃苦瓜?
苦瓜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