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与改革问题研究

2016-08-23 02:41魏婷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现代化改革

魏婷

摘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从民族地区来看,现代化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把握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特点,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关于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推进民族地区改革是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民族地区;现代化;改革

一、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加速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民族地区自身的迫切需要,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民族地区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在全国资源地理格局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从生态区位来看,民族地区大多位于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我国生态平衡的源头,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江泽民多次强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少数民族的振兴同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

2、少数民族自身发展也需要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少数民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长期以来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不断地进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和工业化很不发达。农业基本是民族地区本地的主要产业,但农业基础薄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有些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仍然用落后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而且长期受自给自足的自然和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分工水平很低,市场经济非常微弱,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交通不变,信息不灵通,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等仍然停留在低级的社会发育阶段,再加上教育发展滞后,知识贫乏,导致民族地区群众市場经济观念淡薄,进而约束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各少数民族来说,迫切需要改变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的局面,走现代化发展之路。

3、民族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对于加强边疆建设,巩固国防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民族地区地处陆地边疆的国防要塞,地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作为治国理政、富民强国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作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定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和安定的周边环境。所以就加强边疆建设,巩固国防来看,少数民族工作很重要,当前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加快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4、加快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是关系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根据国情和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个决定进一步加大了对西部开发的支持帮助力度,对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发展,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少数民族地区同汉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呈扩大趋势。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难点和重点都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是全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现代化,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基本经验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把握我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制定了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方针、政策及措施。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以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当代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立场和出发点。我们要正确认识民族问题,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的民族不平等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各民族和谐共处,逐步缩小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以及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能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3、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坚持从实际出发,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强调要根据民族地区的自身特点和条件来推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各方面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成功地领导和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这一经验对于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地安排生产,对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民族地区改革是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推进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振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人民一起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革,进行了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标志着少数民族解放了生产力,开始向现代化的民族发展,为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本身还存在着消极因素制约着其现代化的实现,而这些制约因素有的已成为民族习惯。传统的观念仅压抑着人们的改革思想和创造精神,给少数民族地区原本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发展增加新的阻力。所以,要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就必须要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也是我国各少数民族自我完善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现代化改革
边疆治理现代化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改革创新(二)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瞧,那些改革推手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