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军的技术小传

2016-08-24 08:39智苗木易
今日民族 2016年7期
关键词:志军

□ 文 / 特约记者 智苗 图 / 木易



杨志军的技术小传

□ 文 / 特约记者 智苗 图 / 木易

6月12至17日,第四届南博会暨第二十四届昆交会在昆明滇池会展中心开展。进入展馆三层3号厅信息化及信息产业馆,在展厅中心偏左的位置会看到一家小而精且人满为患的展台,这正是杨志军的无影东创公司的展台。

展台虽小,但却能看出规划精致,无论是深灰、白、红的色彩搭配,还是蜂窝状的内部设计拼接,又或者是多边形的接待台,都让人眼前一亮。如果您再有一些耐心,探头往里一看,更会难以离开,展厅里正在展示VR技术,带上VR设备,您眼前就会出现该公司自己设计的虚拟样板房。

精心设计、独特的产品总会吸引媒体的眼光,新华社、春城晚报、今日头条都纷纷报道、转载了关于无影东创作为云南本地VR企业,让参观者颇为震惊——云南本土的虚拟技术可以做到这样好的程度!

其实,这不是杨志军第一次参加南博会,但相较两年前参加过的第二届南博会,杨志军对本届南博会更加重视,这位曲靖彝族小伙视这次南博会为他多年游历归来后的一次技术宣言,“我在南博会上发的名片比之前几年都多。这一次参展表明我们企业很看好VR技术。”

橡皮擦上的“雕虫小技”

杨志军对技术层面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他高中时期,现在回忆起高中阶段的自己,他自认是他走向技术人生的一大转变。“从小对音乐、美术和体育都感兴趣。”这三科相比语数外来说太过偏门,家里人一直不同意他走上美术学习的道路。“高一时在学校参加书画比赛,拿了一等奖。”但杨志军并未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

杨志军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无处释放,他就找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高一时,课间无聊,杨志军就对着手中的橡皮擦打起了主意。“我就开始帮同学用橡皮擦做篆刻。”橡皮擦上的篆刻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学生手中的橡皮擦往往形态各异,需要根据不同的形态进行不同的设计;同时,橡皮擦的本身质地软硬不同,硬的相对好造型,软的则很难确保维持较好的造型。杨志军像着了魔,不断地想各种办法雕刻橡皮擦。现在回头一算,他说自己当时做了几百个。“同级的、其他班的都找我刻,我眼睛近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提到这,他扶了扶眼镜,“在这之前视力都非常好。”

杨志军特别感谢当年他的高中班主任,就在采访前一天,他还去看望了这位老师。“他是我人生中特别重要的班主任,他思路比较开阔,注重素质教育,对谁都一视同仁。”碰上这样的老师,杨志军的才华得到了赏识,他被班主任委以班长的重任,这让杨志军倍受鼓舞,他更停不下来了。“当时我在学校第一个组织社团——民乐社团,出班刊,同学录都是我手绘,手绘完了再复印,订成一册一册的,然后发给同学。”

杨志军在学校里的“折腾”让家里人不得不服,高二时,家里人终于同意他去上美术班,从此,他和创作及技术就再也分不开了。

三维动画动出未来

2003年,杨志军顺利地考上了云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可一开学,杨志军就开始感觉有点不对劲。“本来以为是美术专业方向,后来才知道是理论方向。”专业和期待不符,加上碰上青春期叛逆导致的家庭和交友等多方面问题,大一整年,杨志军都是消沉的。“大一基本就是比较消沉,对什么都尽量回避。”他的回避甚至到了极端的阶段,大一第一个学期结束,当室友和同学都纷纷返乡欢度春节时,他选择留在学校,独自过年。

碰巧当时他在盘龙寺认识的一位师父在组建佛乐团,人手不够,就邀请他在正月间参加佛乐团,到寺庙里待一段时间。“那个月在庙里有浮躁也有平静,但我的人生从那个时候不一样了。”杨志军口中的不一样是指他终于想明白,人安身于世,必须要具备一个能够养家糊口的专业技能。

南博会现场

大二开始,杨志军就和室友一起买电脑,开始钻研动画技艺。时至2004年,正是三维动画在中国萌发的阶段,在这之前市场上主要的动画形式为Flash。杨志军和他的室友们对新技术极为敏感,当其他同学还在学习生硬的理论知识时,他们开始在电脑上学习、研究、探索三维动画的技术。

单是自己蒙头做还不行,必须要从别人那里学习。抱着这样的心态,在之后的大学生涯中,杨志军和他的小伙伴们开始在社会上寻找各种兼职,锻炼自己。

一开始,透过室友老马的关系,杨志军的团队找到了一位专门辅助云南本土艺术创作的企业家。“和那个老板做了半年,每个月给200多元。”杨志军不仅从不抱怨薪水给得少,他还认为年轻时有太多钱未必是好事。“给我们一两千块钱,我们也许就不会安安静静地学东西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他们小团队开始接触更加市场化的东西,他们在云南缘成动画公司找到了一份兼职。“当时他们在做一个西游记动画片,是木偶和三维结合的,所有的场景都是三维,人物是木偶。”杨志军开始做更细的活,“就是调动作,调舞蹈动作。”

到2008年杨志军大学毕业时,当母亲游说他想让他考公务员时,他已经能够向母亲保证:凭着他的三维动画技艺,月收入一定不少于3000元。

数字影像夯实技艺

杨志军对大学毕业后回到曲靖创业的那半年时光不是很满意,他回顾那半年,他所成立的影像工作室已经能养活自己,可他总是担心自己会和之前认识的业内中年男士一样,在婚礼和宣传片剪辑中耗费自己的一生。经过半年多的徘徊、犹豫,2008年底,杨志军听从了内心的呼喊,将曲靖的工作室整理完毕,奔赴山东找室友老马和小朱。

当时室友们所找到的合作伙伴主营业务是在南京做房地产模型,这位合作伙伴的家族基本上承包了南京六合区80%左右的模型市场。2008年底,合伙人打算开掘山东市场,就在山东寻找可以做数字影像的合作伙伴。“正好这些沙盘模型公司接触到房地产公司,需要用三维动画一体共同来展出。”杨志军和伙伴们获得了合伙人资金方面的支持,购买了最好的仪器设备,开始准备大干一场。“我当时就给自己规定了,在这个行业五年时间混不出样子的话我就转行。”

雄心壮志的杨志军碰上了第一个难题,相比云南,山东冬天异常寒冷,气温最低时能达到零下十七度。“租的是一个老办公室,我们云南人过去,一天要说几十遍太冷了。”再有就是饮食习惯不同,山东的食物杨志军和小伙伴们实在吃不惯,一群小伙子只能列张时间表,挨个轮着做饭。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南京)产业基地

虽然条件艰苦,但能和市场接轨开始做东西,还是让杨志军感到很高兴,从模仿开始,他们按照已有的模板一帧一帧地分析成片的拍摄角度、色彩、构图方式等等,然后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创作思路添加进去。每一次有成片出现,都是对杨志军的莫大鼓励。

半年后,杨志军依靠他们团队的三维能力和数字影像能力从山东转战南京,在南京市场开拓房地产模型及城市建筑模型方面的多媒体业务,这一待就待到了2015年。

这期间,杨志军碰到过各种合伙人,有精明的、有糊涂的、有理智的……在每一个合伙人身上他都能看到别人的亮光所在。

2010年,杨志军在飞贵阳的飞机上找到了新的合伙人。这一次合伙,杨志军和他的团队以技术入股,占到股权的51%,对方以资本入股,占到股权的49%。合股的形式一下子让原本在南京年营业额只有50万的杨志军小团队,一年间成了一家年收入500万的南京水蓝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之后,水蓝数字开始接触像万科、江苏省电力公司、史密斯热水器等诸多大牌企业。这当中,杨志军特别看重苛刻的客户,他认为往往是苛刻的客户才能激发出他的创新能力。就拿服务江苏省电力公司一部《水电西来落天堂》的宣传片来说,他就花了不少心思。“四川有一条特高压输送到苏州,这部片子就是关于这条特高压工程的专题。”当时碰到的江苏省电力公司新闻中心主任刚从重庆调任江苏,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严苛,他看片都是一帧一帧地看,最多的时候让别的公司修改过28遍。

杨志军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碰上这样的客户最难处理好,兴奋的是这位主任算是专业能力超强的对手,让他有了对阵的乐趣。“当时最难的就是四川到苏州的三维地形图。”四川的地形地貌太复杂,如果只用一般的地图或者卫星地图会显得画面比较乱,不太好看。杨志军思来想去,突然想到利用等高线做图。可翻遍国内的统计数字,看不到这条线路上所有山脉的等高线。杨志军又想,既然国内没有,国外肯定有,再一查资料,这次他发现了国外一种高程图,把高程图的数据输入进去三维编辑软件中就能做出模型来。整个片子按时交片,交片时杨志军生怕主任中途打断,可他最害怕的事情没有发生,主任看完片,仅要求副手再去核对相关数据就通过了。

AR的期待与尴尬

AR是增强现实技术的简称,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数字设备,可以通过拍摄平面纸张获得立体的影像信息。

2014年前后,AR技术开始在中国沿海一些城市涌现。杨志军早在2014年前就开始关注AR技术,他在中国矿业大学认识了一位负责AR项目的教师,并一直关注这位教师在科研和技术方面的推进情况。2013年,该名教师找到杨志军,提出想和他合作开发AR资源,杨志军负责数字影视内容,他负责技术,通过大学出版社出书。杨志军借着这个合作机会打入了AR市场,同时通过他多次劝说,最终邀请到该名教师,成为他们的第七大股东,正式入股水蓝公司。

有了技术之后,市场上的需求也追随而来。在正式运作AR项目半年左右,南京邮政找到了杨志军,提出想要合作开发AR明信片。其实在找到杨志军之前,南京邮政已经在国内市场上绕了一圈,最初拟定的是台湾的一家企业,但和杨志军洽谈后,南京邮政在技术、内容、市场运作等方面都对水蓝公司给予高度评价,最终和杨志军签订了合同。

VR视野下的明天

VR即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2016年被称为VR元年,基本上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都参与涉及到了VR这一块。

2015年上半年,杨志军结束了和南京合伙人的合作,带着团队返回云南。他和团队在返回过程中,除了继续经营原有的数字影片和AR技术外,开始朝着VR技术的应用做准备。“团队里亲戚的小孩有适合的,我就找了两个让他们去学习VR技术,现在有一个在上海,已经是VR的技术高手了。”在杨志军眼中,这算是他对未来VR技术力量的储备。

提到VR,记者也想亲自体验一下。记者戴上VR设备,立刻觉得自己进入了杨志军团队创作的虚拟样板房空间。这个空间除了像素与真实的空间有所区别外,现实感极强。记者操作中一不留神离开了样板房,走入到样板房窗外的空间,瞬间感觉脚下是一片空地,自己悬于空中,吓得腿软手软,紧张得想要抓住窗框,可挥手一抓,才发现窗框也是虚拟的,根本抓不住。

相比AR技术,杨志军更看好VR技术,他认为从VR的应用前景看,无论是商用还是民用,空间都很大。现阶段,杨志军和他的团队已经接触到诸如房地产、展览展示、博物馆等多方面的合作。“你可以想象一下,以后不用出家门就可以看到全世界,上一秒在埃及金字塔前,下一秒就可以回到故宫博物院。喜欢的东西还可以通过3D打印出来。”在杨志军看来,当VR技术和扫描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进行更好的衔接后,这块市场空间会更加庞大。

提到未来的市场方向,杨志军认为在保持数字影像、AR、VR这些技术的同时,他会朝着更高科技的方向去走,在他看来,高科技提供的市场附加值更大,市场竞争力更小,是很值得充满信心走下去的一条路。

VR虚拟现实技术

(责任编辑 王菁)

猜你喜欢
志军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纳税筹划的要点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两代儿女恩怨情
神奇的“魔力语”
崇州陆游长逝八百周年祭诗
考察不深入 2万元“买”了一堆破水桶
当好小记者
小官僚贪财又好色,自酿苦酒陷囹圄
观察也要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