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说《活着》到影视《活着》的再创造

2016-08-26 15:42赖小荣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年23期
关键词:福贵余华影视

赖小荣

摘要:《活着》是不试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性在动物本能与人性之间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影视《活着》对小说《活着》的阅读阶层进行了扩大化,语言上也更通俗,结局也更乐观一些。

关键词:《活着》;影视;再创造;忍耐;幸福;苦难;平庸;战争;残酷;信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95

一、关于小说《活着》

1. 背景介绍及作者介绍

小说《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之一。余华,原籍山东,浙江海盐人。中学毕业后曾行医数年。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主要长篇小说还有两篇:一是《在细雨中呼喊》;一是《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余华的转型之作。《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都在国内外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等文字,并获得国内外巨多奖项。

2. 主题及写作方式

《活着》(《收获》1992年第六期)是余华转型后的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小说以采风者“我”在夏日的阳光下听福贵老人讲述他的人生故事开始,叙写了与福贵一生相伴的一个个大同小异的死亡故事。作者将目光转向民间大众以及他们的生存生活,用平静的、蕴含着淡淡温情的语调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活着》告诉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是如何熬过来的”,他们依靠的是坚韧、忍耐,是自己卑微的平常人的哲学。题目《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3. 作者叙事风格的转变

在所有的先锋小说作家中,余华的小说是在叙事上最为“冷酷”的一个,谋杀、死亡则是他小说中的常见主题。他有一种特别的才能,能让生命的惨痛在冷漠的叙述中转化为一种令人惆怅的审美形态。这大概与他早期的个人经历有关。余华小时候父母常将他和哥哥锁在阁楼上,寂寞中,两人经常打架,但吃亏的总是余华,母亲在医院里工作,父亲是一个外科医生,而且他家就住在医院太平间的对面。这样的成长经历使他从小看到的就是残酷的杀戮与各种各样的迫害,在一个近乎癫狂的社会中,理性却无能为力,于是施虐与被虐,暴力与癫狂就成为他小孩的主要语法内容。如《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等作品中都集中反映了施虐与被虐、暴力与癫狂的主题。

然而,余华9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活着》就重返现实。文章更具有故事性、线索更加明朗。此时的活着属于大众文学思潮与世俗化写作。大众文学思潮文体随着文学走向市场,文学商品化的趋势而来的,以其商业性、多媒性、消费性、通俗性、复制性为基本特征,反映着大众阶层审美品位的广泛需求。《活着》被改编为电影并获国际大奖。与此同时的还有《红高粱》《伏羲伏羲》等。

二、影视《活着》:影视表现手法对原著的再创造

1. 阅读阶层扩大化

影片《活着》的导演是当代著名的大导演师张艺谋,男主演是葛尤,女主演是巩俐。这部影片上映后影响重大,它直接反应了当时中国许许多多的农民的命运。“活着”是影片的主题,告诉我们不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要活着。影片上映后,使余华的《活着》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因为影视消除了书籍存在阅读上的阶层划分,从而也把文艺的形象性价值变成了“媒体消费”。

2. 《活着》的语言比较通俗性

《活着》的语言比较通俗性,没有传奇性的吸引故事,也没有女性化缠缠绵绵的语言与情节。它没有像余秋雨的华丽语言,没有像金庸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像琼瑶的缠绵的语言与情节。文章的语言都会以“我”为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讲述故事的,也就是我们以前的经历,故事娓娓道来,虽然没有传奇般的悬念,但故事讲得生动,让人沉思,也很能吸引读者。以前,笔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这篇文章的语言再让人沉思的情况下也不失幽默。如小说的主人公“富贵”在耕田的时候所说的一些话“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接着出现两句歌词——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可能是牛放慢脚步,老人又吆喝起来,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织好;苦根也行啊。”等等。

3. 影视《活着》在结构形式上采用了回忆式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的经过

《活着》在结构形式上采用了回忆式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的经过。也就是关于“福贵”自己身边的往事。以“我”作为听众,来听“福贵”讲诉人生故事。语言比较通俗,很具有吸引性,文章一开始由“我”听一位老人“福贵”讲述自己的往事。文章的语言虽然比较通俗,但听起来较有哲理感,具有一种在平日里现真理。文章中间部分讲到真正有味的时候,故事又回到了现实之中,又是“我”听“福贵”说话,在与“福贵”交谈。后来又回到回忆往事之中,使读者有一种“一口气”读完的欲望,这又是文章一大成功之处。

4. 影视《活着》的故事情节

《活着》讲述的人生经历时间较长,讲述了“福贵”从成长时期一生的经历。这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成长于解放前期,经历了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时代、文革时代、改革开放初期。他的一生刻画着现代中国的演变史。虽然故事情节以他及他的一家为主,但反映出来的情景却是多方位。它让我们见识了战争的残酷:“福贵”在进城请大夫的时候,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在部队里认识了老兵老全和春生,在战争里给我最深的是,国民党部队被包围的时候,全军十几万人被面临食饿和寒冷的困境,其一是在抢空降食物的时候被踩的鼻青脸肿,即便抢到食物,也累的半死。其二是夜晚下大雪,第二天早上起来白茫茫的一片,冻死了许许多多的伤员,那种场面使我而见识了战争的残酷。

见证了神化的中国,更让我们这些文革后出生的年青人了解什么是文革,这是一个多么混乱和阴暗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中国人已经疯狂,在一阵阵风暴中艰难度日,使知识分子和干部等感到一种恐惧感。队长怕进城开会,其中队长(下转第107页)(上接第95页)说了这么一句话:“进城就是进棺材”。还有一典例,就是在死人堆里活下来的春生(刘县长),在文革的拷打下,产生了死的念头,可想文革在当时有多么的可怕。文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灾难,是一场抹灭人性的大洗涤。而这场灾难并非自然引起,是人为的。作为年青人,应该记住这段历史,它让我们知道自己人性的弱点,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但遗憾的是,这段历史因为种种原因而那么的不明不白,更令人担心的是,现今的年青人又有多少能想起呢?“一个善于忘却历史的民族中必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这也许是《活着》带给读者的启发与引思吧!

在艰苦时代的环境下,“福贵”老人经历了人生所有的痛苦。当他看着一个个亲人离自己而去,心底实际是在滴血,是在哭泣。但他仍然挺过来了,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着人生。“福贵”因赌博输光了家产,父亲的死亡,使“福贵”痛改前非。父亲的死亡虽然他没有表现过多的哭泣,但他内心是痛苦的。还有他母亲的死,那是在他被抓充兵回来的时候知道的,虽然书上并没有写他流泪伤心,但它是这样描写福贵的“心里就像跟针扎一样,整个晚上都睡不着”,这足够表明“福贵”是无比的痛心,还有儿子有庆在医院里因抽血过多死去,女儿凤霞在医院里生孩子因年轻医生经验不足流血死去。这些都表明“福贵”的心底实际是在滴血,是在哭泣。其实,这些现象,还可以表明,反映当时的社会制度的不完善性。

年迈时的“福贵”,以一头耕牛为伴,却没有一丝沮丧,在他的脸上,你看不见生活有多么不好,看不见对世事的厌倦。他把牛当成家里的成员,还给它取了名字,叫“福贵”,每当老牛偷懒的时候,他都对牛说:“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这话不仅表明了“福贵”老人对生活没有一丝沮丧,还蕴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

在“福贵”身上,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沧桑,有的只是他带给你的人生去向。“福贵”老人其实只是广大中国农民的缩影罢了,在他身上遗存了太多的优良品德: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乐观、坚韧等。“福贵”老人一生的经历,真心好像他自己所唱的那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句民歌唱出了“福贵”的人生。形象地、富有哲理地表现了“福贵”的人生经历。

“信仰”是力量。“福贵”在面临着赌博输掉了全部家产、在战场上寒冷饥饿、父母的死去、儿女的死去、妻子的死去、还有二喜与苦根的死去等,而他还能够活下去,这是为什么?我想这就是“福贵”心里面有对生命和土地的信仰。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活在世上幸不幸福,谁都不能马上断定,只有用时间才能证明,笔者记得贺拉斯说过:“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正是“福贵”在困境中的这种信仰,影响了无数读者。可以总结为“因为活着,所以要活的精彩;因为活着,所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活着,所以有权利继续活下去”。

三、结语

读完《活着》又一次使笔者想起:命运不会随便肯定你的选择,岁月也不肯随意鉴定你的历程,然而你却不能拒绝岁月的沧桑和命运的磨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使我们知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感动我们的不是故事之外的语言,而是朴素的故事本身,是“活着”。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五中学 342500)

猜你喜欢
福贵余华影视
《活着》中福贵的艺术形象审美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一颗假糖的温暖
在痛苦中寻找希望
血和泪
读与写(节选)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影视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