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2016-08-27 07:52何建斌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医学类基础知识基础

何建斌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180)



浅谈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何建斌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180)

针对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教学模式,紧跟医学发展的前沿,计算机实验基础教学与医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旨在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医学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大幅普及,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深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网络购物的兴起更是改变了大家的消费习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网络医疗和互联网+医疗也逐渐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本文结合如何在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加入更多的医疗元素,对医学类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讨。

1 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基础薄弱

随着计算机大量普及,按照教育部的文件,各地中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认为中学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更是让人觉得网络知识的普及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不断有人提出是否有必要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表1是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卫职院”)对2015级新生的入学计算机摸底考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广东全省高校计算机一级模拟题让学生进行测试。735人参加测试,及格人数仅有56人,合格率为7.6%,平均分为43.7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卫职院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类学生由于课程多,专业性强,医学课程学习负担重。计算机基础作为基础课程的一部分,课程分配到的教学时数本来就很少,而计算机基础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都比较高。医学类高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感到难以理解而缺乏学习的热情,教材也很少涉及到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领域,因此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

表1 2015级新生入学计算机水平测试各分数段人数统计

1.2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涉及到比较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因此很多教师采用以任课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网络刚刚开始普及的时候,计算机基础的网络课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毕竟在教师讲授完理论知识以后,学生就可以上网浏览网页发邮件上QQ等。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在逐步减退,反映到教学上的表现就是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大部分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涉及到比较多晦涩难懂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而对于比较新的网络技术往往很少提及,与医学相关的网络技术介绍就更少了。作为医学类的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更加地注重实践性,既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如何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去为自己的专业服务。例如现在已经出现的一些手机APP软件,用户只需要用手敲击手机屏幕就能让护士和医生上门服务;患者也可以在药房通过视频和在线医生进行交流,之后由医生开具处方后患者直接在药房拿药,从而享受到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体验。新型网络技术和医疗技术的结合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能对医学类学生以后的就业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引导医学类的学生去探索学习这些新技术[1]。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运用案例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大部分的医学类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很多仅仅局限于网络游戏、购物、视频聊天等网络应用方面[2],而对于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运用知道的非常地少。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进行案例式多媒体教学,例如护理专业可以在网络上演示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影像专业可以演示PACS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药剂专业可以演示自动化药房系统等,口腔专业可以演示牙齿设计辅助系统等。由于结合了学生本身专业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讨论起医学技术是怎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或者运用任务驱动法,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要求学生讲出对新学习的知识在医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让学生互相讨论和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活动。例如现在非常火的个人穿戴移动医疗设备是如何通过网络监控自己或者是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这样的任务布置,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医学专业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取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3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是贫困地区的学生有些从未接触电脑,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因此实践教学课既要满足没有基础的学生可以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又能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到更高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需要在实践课上设置多重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不同教学需求。由于学时压缩,因此课后要引导学生登陆校园网络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延伸实践教学,通过作业和测试等手段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缓解了教学内容多,而授课时数少的矛盾[3]。

2.4考核环节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涉及非常多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课程考核以往更多的是采用笔试。但这种考核很难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学校从2013年起将广东全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做为学生的期末成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如何与授课班级的医学专业相结合提交课程论文作为平时成绩,学生自主选题收集相关资料和撰写课程论文,让学生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到与自身相关医学专业,既考查了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表2是2015级学生第一学期期末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各分数段人数统计。与入学时相比较,在考核难度与入学摸底考试一样的情况下,及格人数大幅提升到718人,合格率为97.7%,平均分为81.2分;而同时参加广东全省计算机水平考试的考生有18 977人,合格率为60.76%,平均分为60.6分。

表2 2015级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计算机水平考试各分数段人数统计

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注重与学生的医学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知识与医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会越来越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热情,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很快,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4]。

[1]宫国顺.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6(18):4334-4336.

[2]朱利民,王明斐.关于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探讨[J].甘肃科技,2010,26(8):168-169,129.

[3]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研会.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14年会学术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2014.

[4]刘凤,赵敬梅.关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0):119-120.

猜你喜欢
医学类基础知识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清律的基础知识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掌握基础知识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