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危险,调控需对症(一己之见)

2016-08-29 07:53
环球时报 2016-08-29
关键词:调控房价住房

易宪容

2016年7月,全国100个主要城市住宅均价为12009元/平方米,近七成环比上涨,占比近70%。同比来看,这些城市的住宅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12.39%,涨幅也在扩大。整体来看,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同比连续12个月上涨。尤为突出的是,深圳平均房价站上5万元/平方米高位,上海、北京的平均房价也突破4万元/平方米。

从这些数据来看,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形势颇为严峻。高房价不仅会全面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及居民的生活成本,也会全面窒息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及阻碍中国城市化进程。当前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增速持续下降,高房价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相当部分的人都难以负担的情况下,房价环比连续上涨15个月,同比连续上涨12个月,且两者涨幅还在扩大。这意味着投机炒作者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因为只有在房价上涨、金融杠杆高、信贷容易获得时,住房投资者才会进入市场。

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地王频繁涌现的势头,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正计划出台相应的房地产调控新政策。如果这些城市的调控政策是从信贷及税收的经济杠杆入手,比如提高住房购买贷款首付比例、采取“认房又认贷”的信贷政策、加强对购买住房者的还款能力审查、真正落实房地产交易所得税等,应该能够达到政策预期。

然而值得担忧的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是计划出台不痛不痒的“限购”政策,此举恐怕作用十分有限,甚至还会吹大房地产泡沫。

尽管较早年已大为改善,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仍缺乏客观、全面的信息。一般来说,房价指数并非根据每平方米楼面面积的平均价,而是按每所房子的类别成交数进行加权调整得出。住房的分类又可以根据区域、面积大小、位置、设施、完工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来划分,并通过标准加权计算出某一类房价指数,然后再在此类房价指数再加权调整得出当地的房价指数。房价指数又分为一手房房价指数及二手房房价指数,而后者最为重要的意义就是同质楼盘在不同的时期价格的变化。但我国住房信息仍以一手房为主体。

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若地方政府出台不痛不痒的“限购”政策,不少消费者由于不掌握准确信息,不清楚政策的初衷,很容易误认为地方政府在搞“饥饿营销”,通过放风鼓励更多居民涌入房地产市场购买。有了这种消费心理预期,不痛不痒的“限购”政策反而会增加房地产市场风险。▲

(作者是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调控房价住房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如何调控困意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
2016房价“涨”声响起
辽宁公租廉租房并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