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①

2016-08-30 12:33天津体育学院孙晓宇
中国商论 2016年21期
关键词:滨海新区滨海区域

天津体育学院 孙晓宇



天津滨海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①

天津体育学院孙晓宇

本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体育旅游资源禀赋和现有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情况的分析,结合滨海新区与国内多个滨海旅游城市体育旅游资源和行业发展状况的比较,指出滨海新区体育旅游发展存在资源整合不足、产品缺乏深度开发等问题,并从发展思路、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和优化产品项目设计等角度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滨海新区 体育旅游 发展 资源

1 滨海新区体育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现状

1.1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该区域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内陆腹地辽阔,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其体育旅游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新区体育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分布集中;支撑体育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也相对优越;体育旅游产品及服务开发与设计起步相对较高(见表1、表2)。

表1 滨海新区主要体育旅游资源及项目区域分布图谱

表2 滨海新区现有体育旅游产品图谱

1.2资源和产品评价

通过对滨海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系统梳理发现,滨海新区海洋及湖泊水体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面积海域以及东丽湖、黄港水库、大港水库等人工水体,同时海洋是京津地区的稀缺体育旅游资源,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滨海新区作为距首都最近的海滨旅游地,越发显得宝贵。同时该区域适宜发展休闲型体育旅游项目分布集中,主要布局在滨海旅游区和东疆港沿海的海岸带,新区中西部区域则集中分布了体育会展商务旅游的资源和场馆设施,中南部区域则富含以生态休闲为特征的旅游资源。现有的资源分布状况为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的空间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滨海新区已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类型涉及从康体保健到运动休闲体验,从传统海滨休闲体育项目到时尚高端体育旅游项目,从体育节庆旅游到体育赛事旅游,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现有的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仍过于表面化和分散,聚集度低吸引力不强。

2 滨海新区与相类似区域的比较

大连、秦皇岛、青岛、三亚等滨海旅游城市都有着发展海滨体育旅游的自然资源条件,但发展定位路径选择和发展状况却不尽相同。大连作为我国较早发展海滨旅游的城市之一,其定位于“浪漫之都”的休闲主题,依赖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浓厚的城市体育文化氛围,在体育旅游的发展中更着力于大众参与的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探索。秦皇岛作为发展最早的北方的避暑海滨城市,依赖较好的水质、沙质条件和相较于大连的区位优势,很好地截留了京津冀的客源群体,也积极尝试在传统滨海体育休闲项目发展中引入帆船、帆板等新兴时尚体育休闲项目。相较于前两个城市,青岛的体育旅游发展迅猛,在结合优越自然资源条件和良好的城市休闲体育文化的前提下,特别突出依赖多种竞技、观赏、参与符合体验的体育赛事和节庆,提升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吸引效应,且在发展中定位和重点项目明确突出。三亚立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和东方夏威夷的城市定位,在体育旅游发展中,无论是体育旅游项目建设还是体育赛事承办都更突出发展高端旅游体验及消费的特点和趋势。

滨海新区相较于这些城市,自然条件优势并不突出,而且由于发展起步晚,国内国际知名度不高,区域内群众体育文化氛围较弱,体育赛事和节事的举办经验也并不丰富。但在比较中滨海新区也存在一些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新区体育旅游发展虽然起步晚,但由于新区的特殊角色而拥有更为优厚的发展政策支持,而且可以在规划发展中积极吸取其他区域在建设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例如上述区域在较长时间的旅游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滨海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由于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空港、国际邮轮港、京津城际等交通设施的发展,其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大大提升,在国际国内客源获取上也更具优势。

3 滨海新区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滨海新区缺乏高知名度旅游资源及产品

从资源的品牌度、垄断度和知名度方面来看,滨海新区现有主要体育旅游资源缺乏有较大区际吸引力和轰动效应的知名体育旅游资源和产品。虽然未来体育旅游发展有着较大的潜力,但无论是北方邮轮母港中心地位的打造、生态城区的建设或是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功能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海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区域或城市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作为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核心的滨海新区,同样面临着周边省市的竞争,尤其是河北、山东、东北地区。

3.2区域内各类型体育资源和产品有待进一步整合

滨海新区体育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从自然类型的海域资源、生态资源到人文资源类型的场地设施、节庆赛事,体育旅游项目类型从康体保健到运动休闲体验,从传统海滨休闲体育到时尚高端体育旅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这其中很多资源的开发和项目的建设缺乏整合,各区域各项目间没有联动发展,产业聚集效应不强。

3.3提升现有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价值

无论是滨海新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是体育旅游服务的提供都更应注重游客的体验,依赖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设计,结合今天旅游强调体验的需求特征,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寻求区域竞争中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3.4滨海新区体育赛事和节庆资源明显不足

相较于国内其他同类发展海滨体育旅游的区域,滨海新区的体育赛事和体育节庆资源明显不足,已有的赛事和节庆的规模及影响力较弱,大大影响了区域旅游形象知名度的提升。

4 滨海新区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4.1解放思想转变意识,积极探索体育旅游发展新思路

在相当多的区域体育旅游的发展中,体育都从属于旅游发展,各种努力也都被认为是为旅游发展制作“嫁衣”。体育部门是否可以跳出固有的思维,积极尝试新的发展思路,如由体育旅游搭台,助力于体育产业、群众体育、体育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滨海新区可以依据自身的场馆设施条件、体育装备制造和体育科技行业的发展,有选择地发展特定体育旅游项目和与之有关的体育旅游展会和赛事,进行体育产业链条的整合,同时在立体发展体育旅游项目的过程中,通过项目俱乐部和协会的形式助力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场地旅游资源,如主题公园等又可服务于诸如青少年拓展训练、成长营等体育教育的需求。

4.2科学整合资源,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优化产品项目设计

以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托,立足滨海新区功能区划分,根据滨海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提出滨海新区“一带、三环、八组团”的体育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一带”即沿海休闲体育观光带。该区域主要依托滨海新区沿海体育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海上和沙滩体育旅游项目,如游艇、帆船、海钓、沙滩球类、沙滩摩托、房车露营等。其中包含中心渔港海韵休闲组团、滨海旅游区组团以及东疆港时尚体育休闲组团。

“三环”分别为北部中心生态城和北塘渔港为核心向西辐射的亲水体育旅游环、中部中新商务区向西辐射的活力体育商都环、南部的大港官港森林公园和大港水库在内的湿地生态体育休闲环。其中亲水体育旅游环中包含北塘渔村组团、东丽湖水上运动组团;活力体育商都环则主要服务于依赖新区中心商务区的配套建设和国际会展中心的体育旅游相关的展览会议论坛和赛事组团;南部生态体育休闲环则包括北大港水库水上娱乐休闲组团和官港森林公园组团。

依据各空间区域的资源特征,滨海新区还可推出五聚类的特色体育旅游产品:海滨休闲之心体验类、活力体育商都商务类、快乐体育教育类、体育休闲养生类和体育节事观赏参与类。

为保证滨海新区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新区可以举办极具观赏性的体育比赛和具有广泛群众参与性的体育节事,丰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的同时,还应着力于已有体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使之可同时服务于多聚类的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通过俱乐部建设等方式立体化发展现有的体育旅游项目。

[1] 王志远.天津滨海旅游区建设中国首家国家级旅游产业园的措施建议[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2] 徐文苑.天津滨海旅游区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2(09).

[3] 李长华,毕昱.天津滨海旅游区规划思路与模式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10.

[4] 郝本权.天津滨海旅游区的城市功能及产业战略定位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10).

[5] 郝本权.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天津滨海旅游区特色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6] 李佳.天津滨海旅游区将建中国旅游产业园[N].中国旅游报,2012-09-19.

[7] 陶文杰,王庆生.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03).

[8] 王庆生,金媛媛.天津滨海新区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初探[J].中州大学学报,2007(02).

F590

A

2096-0298(2016)07(c)-095-02

①天津滨海新区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横向课题)。

猜你喜欢
滨海新区滨海区域
天津滨海新区 率先建立防返贫资金池
分割区域
滨海白首乌
天津市滨海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与应对之策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天津市滨海新区粮食局 创新机制加强监管
区域发展篇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
天津滨海新区“典范之声”合唱艺术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