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环境下创新价值链模型的研究

2016-08-31 05:09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马国振
中国商论 2016年20期
关键词:价值链阶段资源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马国振

云环境下创新价值链模型的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马国振

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本文通过借鉴前人对创新价值链模型的研究,并结合云计算技术和理念对创新价值链做了创新,使之能够适应新时代下的企业创新。并且在对国内外创新价值链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云计算背景提出了符合当前科技发展的创新价值链模型,以期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指导企业进行创新活动。

云环境 创新价值链 云计算创新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创新活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的创新增值模式已经逐渐呈现出其不足之处。例如,研发成本过高、风险大,研发能力有限,无法在全球环境中取得巨大创新和进步等。因此,对企业而言,能够更好利用全球范围内丰富的创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对创新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要求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云计算技术和理念的产生为企业创新带来了新的方式。

1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在国外较早提出创新价值链的是Hansen和Birkinshaw(2008)[1]。他们较系统地论述了创新价值链的含义, 把创新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即创意产生、转换和扩散。其中,创意产生阶段包含内部导入、跨公司导入和外部导入三种关键活动;创意转化阶段包含创意筛选和创意开发两种关键活动;创意扩散阶段包含创意扩散一种关键活动。Lea HennalaSatuParjanenTuomoUotila(2011)[2]通过聚焦于创新过程的前端阶段(即构思阶段),构建了一个多参与者模型,并通过搜寻基于客户需求的全新创意来支持创新过程。Victor Wilfredo Bohorquez Lopez Jose Esteves(2013)[3]提出在创新价值链的第一阶段,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过程中,组织需要构建内部外部网络来予以支持,重组传统结构。其中,外部网络以知识获取为目标导向,内部网络促进协作和资源共享。Cheng C C J, Shiu E C(2015)[4]认为在创新价值链的内部导入和外部导入阶段,企业对内、对外开放式创新活动是有密切关系的,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并且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绩效有很大影响。当企业注重对内开放式创新时,其突破性创新绩效将会提高,但会阻碍渐进性创新绩效的提高;当企业注重对外开放式创新时,将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国内关于创新价值链的研究有两类。一类是依据国外研究所得的创新价值链进行的,或者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的研究。例如,刘家树等(2011)[5];就在创新价值链中加入代表反馈作用的后相连接,并以此作为基础进行研究。而另一类则是以价值链模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与国外的创新价值链不甚相同的模型,例如:董理等(2010)[6]所建立的区域创新价值链,他基于创新价值链提出了区域创新价值链的概念,并在需求导向视角下构建了区域创新主体价值链和区域创新辅助价值链,完善了区域创新价值链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竞争机制。余泳泽,刘大勇(2014)[7]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按阶段分为知识创新、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考察了各阶段创新效率。

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创新价值链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和国外关于创新价值链的研究有类似的发展过程,即从创新价值链概念的提出(引入)到创新价值链在各方面的应用这一过程。同时,国内外都有学者以创新价值链的概念为基础,对现实的创新过程进行数学建模,用以分析各种因素对创新各阶段,特别是最后一个阶段的影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在进行关于创新价值链的研究时,都会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因此几乎每个学者的创新价值链模型都有所不同。但学者们尚没有在云环境下对创新价值链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结合云环境对创新价值链模型进行研究。

2 云环境特征

2.1 组织边界变得模糊

云环境下参与创新的各创新主体是不受组织环境约束的。各参与主体在创新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新角色跨越组织边界参与创新活动,这将有利于发挥集体创新的优势。

2.2 效率变得更高,成本变得更低

创新的目的就是以小搏大,利用较少资源为组织赢得最大附加价值。运用云计算技术和理念能够快速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达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效果,为组织的发展带来爆发式成长。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者中小企业,要想在全球诸强称雄的背景下快速发展,离不开对全球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

2.3 开放度越来越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人们更愿意在互联网平台共享自己的新创意和对产品服务的体验。该平台产生的需求和体验是用户主动生产的,代表了用户的最原始需求,有很大参考价值。企业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与用户和合作伙伴互动,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提高,形成核心竞争力。时刻把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放在企业战略的制高点,保证创新方向的正确性。

2.4 收益多元且风险降低

企业通过云计算创新平台从全球范围内获得优秀的创意,减少了企业因为高成本研发导致的风险,甚至企业可以将从创意产生到创意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外包给创意提出者,为其提供必要帮助,以将企业成本和风险降至最低。

3 云环境中的内部云和外部云

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不仅要整合外部创新资源,也需要整合组织内部的潜在、分散的创新资源。由此,创新资源云可划分为外部云与内部云。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组织内部的创新资源整合形成了“内部云”,如企业内部人员拥有的知识、想法等资源。外部云是由组织边界以外的创新资源组合形成的“云”。组织内部所拥有的创新资源相对有限,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更多依靠来自组织外部的创新资源,如企业外部高科技人才的研发能力、忠诚用户所掌握的需求和想法等。

4 云环境下的创新价值链模型构建

图1 创新价值链模型构建

如图1所示,在创意产生环节的三个活动中,内部导入和跨部门导入是公司内部活动。在云环境下,公司内部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依赖于公司建立的内部云,内部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自主创新的能力。外部导入则是将外部创意和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企业搭建的外部云有利于企业整合全球资源,进行深度创新。创新主体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高校和科研结构、风险投资等。各个主体都有利于企业的外部导入,虽然作用不同,但是对企业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创新有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搭建内部云和外部云可以获得更有效、更强大的问题解决方案。

在创意转化环节的两个活动中,创意筛选是指企业需要对从外部获得的创意和技术进行识别,预测将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分清符合本企业战略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对企业价值不大的非战略性的创新“副产品”。在这个活动中,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的识别力,应该利用外部云充分发挥外部创新主体的强大力量协助企业做出选择。筛选完成后,对于符合企业要求的创意和技术,我们应该及时内化,并进入创意开发阶段。在该阶段企业仍可以选择自主开发或者利用外部云进行项目外包,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减少企业成本。在筛选的过程中对企业价值不大的非战略性的创新“副产品”,应积极通过外部云将这些对组织战略发展没有帮助甚至会阻碍其发展的伪科技成果转让给真正需要该成果的外部企业,从而获得收益,提高创新绩效,使内部创新活动的市场价值实现最大化。

在创新主体中,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拥有一定的人、财、物等创新资源与较强的创新主动性。为了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可以自行搭建云环境下的创新平台,也可以利用第三方创新平台,获取最新的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中,供应商与客户是企业创新价值链上最直接的参与者,作为企业的上游,供应商的创新信息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方向与效果。同时在用户体验至上的时代,客户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取创意的重要来源,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社区和创新云平台收集用户反馈的创意,甚至可以将某项目完全外包给用户,减少企业成本,降低风险,增加产品品类,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作为市场上的竞争性同类企业,因为拥有相同或互补性创新资源,可以各取所需,求同存异,互相配合,通过战略联盟、合资等外部云形式弥补单个企业创新资源的不足,提升创新的成功率。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虽然拥有丰富的创新人力、知识资源,但缺乏成果转化与追踪最新市场信息的工具和载体,云平台的搭建加速了科研单位向企业进行知识输送的速度和广度。通过云环境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促进了科研活动的前沿性、市场敏锐性。由于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以及高投入特性,企业可以通过外部云整合全球闲散资金,通过吸引风险投资结构参与创新过程,可以极大地促进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政府部门由于自身特殊的地位,可以作为云平台的家长,充分发挥其在 创新过程中的指导、监督、调节、约束、激励等职能,提供制度、环境、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创新资源,保证云环境下创新平台的有效运转。

5 结语

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阐释了不同时代下,学者对创新价值链的不同理解,同时描述了云环境的特征和内外部云环境模式。通过将云环境和创新价值链结合,形成了具备互联网时代特征的创新价值链模型。企业可以通过构建自己的内部云和外部云平台,实现对创新资源的深度整合,以其获得最大的创新绩效。但本文对云环境下具体的创新形式没有明确,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1] MortenThansen,Julian Birkinshaw.The innovation value chai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4).

[2] LeaHennalaSatuParjanenTuomoUotila,“Challenges of multi-actor involv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front-end innovation processes”[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13).

[3]Victor Wilfredo Bohorquez Lopez Jose Esteves,(2013),“Acquiring external knowledge to avoid wheel re-invention”[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3(1).

[4] Cheng C C J,Shiu E C.The inconvenient tru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J].Management Decision,2015,53(3).

[5] 刘家树,菅利荣.知识来源、知识产出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06).

[6] 董理,莫琦.需求导向下的区域创新价值链的构建及其机制分析[J].特区经济,2010(6).

[7] 余泳泽,刘大勇.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J].科研管理,2013(01).

F274

A

2096-0298(2016)07(b)-054-02

猜你喜欢
价值链阶段资源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资源回收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