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有古洞

2016-09-01 08:54师永祥
北京纪事 2016年9期
关键词:天尊老道二老

师永祥

我的家乡是十渡,我的家住在距离十渡15公里的王老铺,我家住的房子在海拔900米的高山上。

站在我家的房顶,北望能见百花山,西看能瞧张家口的雪,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没有雾霾时能清晰可见河北涿州塔。如果再登高赏月,北京城的灿烂灯火会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有许多许多的山洞。村南有听雨洞,村西有黄老洞,村北是蝙蝠洞、三清洞。这些洞都鲜为人知。

小时候上山砍柴,放牧驴、牛、羊,经常到洞中躲雨备凉。有时放学不回家,还结伴到洞中玩耍。那时,没有想到把家乡的洞用文字记录下来让人传看。远离家乡后,越发感到家乡的洞不寻常。特别是当今兴起的旅游热,总书记提出的脱贫致富一个村也不能丢,更感到家乡古洞具有开发价值。同事和朋友们打听到我是王老铺人,一定要我带他们一访家乡古洞。

听雨洞在我家的南山下,从山顶就能看到一个又高又大的山洞。它的洞口高、宽都有50米上下,洞的左右直上直下,洞的上崖就像月牙儿一样挂在山腰。虽然没有人工雕琢,但拱形的洞口真是巧夺天工。

由于山路崎岖,来到洞口已汗流浃背。虽然天暖无风,但在洞口能感受到风凉洞冷,一会儿汗水全无。人们说着、笑着,忽然一同事大喊“停”!大家立定停留,他喊得那个“停”字从百米深的洞里传出,停、停……声音从大到小,由远到近,传到对面的山涧又折回到了洞口。人们又是一片欢笑,大家都感到这里是天然的歌厅,美妙的舞场。

这时有人问,听雨洞怎么听不到雨声?是啊,今天没有下雨,哪里会听到雨声!小时候,一到周日就会替父母到附近的山上放牧。那时生产队里驴、牛、羊多,放牧的人也多,中午了都会到这里乘凉、吃饭。

说来也巧,在洞里休息十回,有九回下雨。雨来了,其他人觉得牛、羊不会跑就都打瞌睡了,我却在听雨、看雨。

雨飘在洞外,那种在水帘洞里的感觉真是无与伦比。雨点儿砸在石片上,是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像一种奇妙的音乐,比长笛悠扬,如协奏曲般和谐。雨点落在草丛中,草尖、绿叶宁弯不屈的感觉,使大地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身处桃源圣地,感恩自然之美。

黄老洞位于村西大西坨下半山腰的崖壁上,洞口向南敞开,为青石发拱门,顶端刻有的“黄老洞”三个字已模糊不清。因法号黄老道在此修炼而得名。洞内有石板炕,炕前有锅台。洞内东南走向幽深,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洞里宽窄无规则,宽处十人并行能过,窄处一人还需侧身。只是每10米就有一堵隔断墙,共有12堵墙,把洞分为12截,现保存完好。

黄老道在洞内长年隐居,修身养性,靠向四周村落民众“化缘”维持生活。后来黄老道从村内收留一穆姓农民为徒,法号二老道。平时师父教徒弟为山民们相面、看阴阳宅、瞧风水。民国初年的一天,年迈的黄老道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他让徒弟帮助自己穿上崭新的黄袍,坐在洞口的石椅子上,面对夕阳就不知不觉地长眠永逝了。师父走后,徒弟就地取材,围着师父的尸体用石头垒了一口“棺材”,一面靠着山崖,三面打了石墙,无门无窗,任其尸骨随岁月风化。在后来的年月,二老道和村民们有时也到洞前为黄老道烧香上供

“文革”中破四旧,有人上山钻进黄老洞,砸了石佛和香炉,拆了石头垒的棺材,把黄老道的尸体抛进深谷中。从此,二老道开始在这道道山梁中云游化缘,一时间不知去向。文革后二老道突然回村还俗,过上了与凡人同样的生活。此后王老铺村的旧阴阳宅大多都由二老道鉴定。

从此,无人再问津黄老道、二老道的事,也无人再涉足黄老洞。它的洞深、层次走向、地下河流等还有待勘测。

蝙蝠洞更是奇特。蝙蝠洞位于村西北的半山坡上,原叫西坡洞,后来发现成群的蝙蝠栖息在里面,改称蝙蝠洞。该洞山高坡陡,需手脚并用爬着进入。洞口也极小,猫着腰钻四五米远的窄道,进去后就豁然开朗了。

洞内寒气逼人,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洞壁奇形怪状,还有叮咚叮咚的声响。洞底凸凹不平,有巨石东倒西歪,尽管有强光手电照明,仍然担忧发生意外。

走到一开阔地,躺着一块2米宽的大石板,上面有指头粗的孔,人们以为是有人专门做的,仔细一瞧才知道是洞顶滴水造成。抬头看到很多冰葫芦似的石坠儿,有的坠头还滴着水。再往前走,随着手电光看到洞顶有一片片、一簇簇黑乎乎的东西贴在洞顶上。原以为是苔藓之类的东西,仔细一看全是毛茸茸的暗黄色的蝙蝠。它们紧紧地簇拥着,亲密无间,又像无数绒球挂在洞顶上,无声无息,跟死去了一样一动不动,它们与外界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随手便摘下两只,放在手心里也毫无反应,原来已进入暮春,它们还在冬眠。把它们带回家中,很快就苏醒了,花椒粒似的小眼睛也睁开放光了,肉翅膀一扇一扇要飞起来!

北京的一些专家,多次到这里考察,做了许多标本,说很有研究价值。此洞气温湿度适宜,适合蝙蝠生长,蝙蝠品种有五六种之多。

再往里走真叫别有洞天,洞连洞,洞中有洞,如果进去时不做记号,一般走不出来。使记号这种游戏还是小时候用过的。

三清洞则更高、更大、更神秘。三清洞在村东北的北山坡上,以前叫孟老道洞,洞下河沟山路崎岖,盛夏时溪水潺潺。洞口有20多米高的台阶,洞口为拱形,门框为青石雕刻而成,拱门内有门栓槽口,拱形门外顶上嵌有青石板匾额,上书“三清洞”三个大字。洞外石壁上刻有“三清洞碑记”,为清光绪二十六年春刻文。据载:道人孟志林入道房山瓦井村承恩寺。游至此地,忽生隐心,忙找当地有名望的人说和,立字购得此洞。

碑记上写道:山环水抱,创来千古之奇观。虎踞龙盘,足备一时之玩赏。白云低,红日近,自古常昭。悦鸟性,空人心,于斯为盛。诚可谓,三宝之地万法之门也。村中乡首见孟志林诚心好道,情愿将此洞以及前后左右坡地卖出,以供孟食饮。

走进洞内便是能容纳上百人的大厅,厅的西侧有饮水台,由洞壁岩石凿刻而成。池高1米,台池2尺见方。从大厅右拐,见一大石炕,为当年孟老道的床。顺洞北行20米左右西侧有用石头垒的厕所,清水盈盈,不断从饮水台上流出,又顺洞边的小水沟流入厕所,把便池冲得干干净净。洞内的精巧设计让人赞叹。

在大厅的北面有三座石龛穴,里面原来供奉着道教三位最高的天尊,左边是上清真镜灵宝天尊,中间为玉清圣境原始天尊,右边是太清仙境道法天尊,该洞由此而得名。由此北行洞宽,地面可通行两辆汽车。走过500米的路程便是20米深的陡坡,由此向北延伸,深不可测。

古洞老照片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北京卫戍区一领导带兵进洞探秘,走了10余里未找到尽头。称洞内能藏兵上万,洞内有洞,走向不一,有时停下步伐能听到有哗哗的流水声。该洞到底有多长,共有几层,支洞有几个,地下河从哪里流向何方?目前真是个谜。

有时我忽发奇想,家乡的三清洞是不是与房山区张坊镇的仙栖洞、河北镇的石花洞、佛子庄乡的银狐洞相通?因为三清洞跟它们的直线距离都很近,都是在那片亲如“兄弟”的群山怀抱之中。

家乡的古洞尚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宝物,待有志之人去探秘、开发。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天尊老道二老
明清时期人物图像专题
唐代常阳天尊像
推进“天尊贡芽”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郑性二老阁:尽得南雷烬余,规模仅次天一
中医药堂传奇第二十五回孙老道创新“辟瘟散”闻香药击败东洋丹
王丰摄影——惜别老道外
李鼎、张灿玾二老新春贺词手书
延续孔老道脉 光大中华精神
《二老堂诗话》版本源流考论
仙界绿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