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之上 诗性思维

2016-09-01 01:28
大众摄影 2016年9期
关键词:维柯诗性外界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视觉艺术,有其独到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达成这些方式所需要的技术技巧。这些技巧既包括视觉审美的要素,也包括对相机、手机等各类拍照设备的了解和运用。因此,对于技术技巧的掌握始终让摄影爱好者乐此不疲,构图、用光、瞬间也是我们在分析一幅照片时往往首先切入的主题。但对技术技巧的熟练掌握是否就能成就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呢?

一幅好的照片可以分为入眼和入心两个层面。“入眼”相对容易,恰当的技术技巧的使用所带来的形式上的美感或者视觉上的冲击都可获得即时点赞。只是“入眼”的图片虽然赏心悦目,却又常常让人过目即忘,难于“入心”。但一幅照片真要做到“入心”,就不那么容易了。它不仅要具备外在的审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表面的工整与精致之上、在简单的意义与阐释之外,带给观者一种发自内心的回应与触动。这种触动,虽不可名状,却直抵人心,成为画面所蕴含的一份“诗性”。

中国在历史上便是一个诗与歌的国度,所以对于诗性”一词并不陌生,甚至头脑中马上会联想到“诗意”“意境”等一系列词汇。但诗性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却是意大利史学和哲学家维柯对世界重要的贡献。在维柯的描述中,诗性是人类文化源发性的智慧,是指原始人类由于缺乏充足的理性判断,反而使自身具有的强盛的感觉力和生动的想象力。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初拿画笔的儿童总能带给人超乎想象的惊奇,甚至感叹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画家。但经过多年的“教育”,这些天才又似乎变得中规中矩,所以保有童心是许多艺术家的自我要求。这里所说的“保有童心”大抵就是这样一份超脱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和逻辑,单纯从感性出发,推己及物,从而创造出的一个有着丰富感知力和想像空间的主体境界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被定义为“诗性思维”的过程。

由于诗性思维基于人对外界最原始的感知,所以人与物、与外界是一种不分彼此,不产生对立的相合相融的状态。人对外界的感知被自然地让渡到景、物之中,反映到艺术创作中,往往能够带来更加灵动、温暖的气氛以及各种充满想像、通感、隐喻的气质,从而使作品在理性带来的“匠心”中独辟蹊径,为观者创造一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直透内心的意境和力量。摄影作为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创作形式,技巧不可或缺,诗性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维柯诗性外界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照亮历史,点燃未来——南京依维柯发展历史回顾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依维柯New Daily底盘改装房车中国首秀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依维柯车发动机无法起动原因探究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