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类专业课程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9-02 00:49杨,顾
广州化工 2016年8期
关键词:化学品专业课程考核

王 杨,顾 准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江苏 太仓 215411)



化工类专业课程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杨,顾准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江苏太仓215411)

当前,我国化工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迫切需要一大批综合素质高、操作技能强的专业人才。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化工技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可促进中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教育有机衔接,使一部分有意愿、有潜质的中职生能够继续升学深造,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笔者以《化学品合成与试验》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和使用教材等方面进行了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化工专业;中高职; 衔接;教学改革与实践

近两年,随着国家高考政策的变化,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中职毕业生[1]。通过分析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技术类专业课程的中高职衔接现状,发现对于不同的生源(中职和高中)以及不同招生途径(统招、注册和提前录取)的学生,目前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在课程标准的编写上并没有体现不同,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2]。《化学品合成与试验》是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技术类专业的职业技能平台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化学品合成与试验技术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同时渗透化学品合成路线设计的有关知识及一些有机合成新工艺、新技术,对该门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与实践结果,可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实践基础。

1 课程教学中高职衔接现状

根据对中职生源的调研,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大部分中职生源来自太仓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与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共同分析和研究,发现中职开设的专业课程《化学品实验室准备》与高职专业课程《化学品合成与试验》存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使用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技能训练等方面存在重复或者脱节分离的现象,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教学改革。

2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1制定统一的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太仓及周边地区化工相关企业的调研以及与太仓中等专业学校老师的共同研讨,从技能、知识和素质三个方面统一制定了《化学品实验室准备》和《化学品合成与试验》的课程教学目标。对于中职毕业生,主要面向工艺操作岗位、能够按照操作规程从事工艺操作,要求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和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掌握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于高职毕业生,除了应具备中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还需对理论知识具有更深程度的理解,将来可从事对工艺路线的设计和改进等相关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

2.2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表1 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一览表Table 1 Teaching content list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lational curriculum

为了充分地体现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从连续性、逻辑性和整体性来进行改革[3]。如表1所示,中职课程内容主要为无机化合物的制备、简单、基础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基本实验操作,内容设置上体现了简单、基础。当学生完成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后,可进入到综合实训项目环节,将综合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基本技能操作任务后,学生可通过完成项目所涉及的基本实验操作而达到完成整个项目的目的。综合项目“乙酸乙酯的制备”是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的衔接性的项目,学生在中职阶段经过综合项目的训练后到达高职阶段就能够适应以典型有机物的合成为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快地适应高职课程《化学品合成与试验》的学习。高职课程内容主要为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同时,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3采用衔接的课程教学方法

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多以项目为载体并结合企业生产工作过程,主要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等。在中职课程教学中,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和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即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以及教师本人的示范性实验等方法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这些方法中教师为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为被动地接受知识,再经过自身的理解、吸收和训练后达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会过于依赖老师,一旦进入高职院校后无法很快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根据课程教学方法一体化原则,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和操作原则,同时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重复再现,在中职和高职课程教学过程中统一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和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从中职阶段顺利地过渡到高职阶段,从而快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2.4设计衔接的课程考核方式

表2 《化学品实验室制备》考核评价表 Talbe 2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Chemical Laboratory Preparation

为了使中高职课程能够更有效地衔接,我们在中职课程《化学品实验制备》和高职课程《化学品合成与试验》中采用了统一的考核方式——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法依托项目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这样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最终按比例综合得出学生的课程成绩。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而进行考前突击甚至考试作弊的问题,比终结性考试更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更好地衡量教学效果。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出勤、纪律和参与程度等)、项目实施(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过程操作、对项目小组的贡献、数据处理和实验后实验台面整理等)和项目结果考核(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等)组成(表2)。终期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

2.5开发统一的课程教材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核心,根据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开发中高职衔接的教材是实现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课程标准的有机结合[4]。为便于衔接,中高职教师一起商讨、编写教材,避免出现教材内容的重复。教材《化学品合成与试验》统一以项目为载体,分为中职部分和高职部分。中职部分以有机实验基本技能操作为项目载体,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以及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内容要求简单、基础。高职部分以不同类型的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为项目载体,每一个项目分解为以下几个任务:认识有机化合物、设计合成方案、合成有机物、归纳单元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从这些任务来看,每个项目都包含了相应的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性质和制备方法以及单元反应等理论知识,与中职部分相比,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均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3 结 论

化工专业课程中高职衔接不足,不仅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更影响了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技术类高职课程《化学品合成与试验》为例,分析了专业课程教学的中高职衔接现状,并以整体性、层次性和连续性为原则,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和使用教材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傅建东.中高职贯通培养实践及招生制度改革——以上海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7):46-4.

[2]王杨,顾准,程炜,等.中高职衔接的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1):66-68.

[3]陆正清,尹睿,王艳. 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 2015(15):7-10.

[4]梁建超,韦沁.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衔接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3):69-70.

Teaching Reforms and Practices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pecialized Courses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Yang,GUZhun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 Taicang 215411, China)

At present, chemica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in the midst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tage,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with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trong operational skills are urgently needed. Teaching reforms and practices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pecialized courses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facilitat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chemical technology, create opportunities of further study for thos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with willingness and potentials,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aching reforms and practices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pecialized courses were implemented from the aspects including goal of talents training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checking way and use of the textbooks, which improved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teaching effect.

chemical technology;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Research Subject on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ing “Synthesis and Test of chemicals” for Example(2014).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课题“中高职衔接的化工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化学品合成与试验》为例”(2014)。

王杨(1979-),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功能材料的研究。

G718.5

A

1001-9677(2016)08-0221-03

猜你喜欢
化学品专业课程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