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甙元磺酸铁(II)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2016-09-02 09:06陈海林董育杞赖红芳韦联强覃振林姚东梅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磺酸钠硫酸亚铁磺酸

陈海林, 董育杞, 赖红芳, 韦联强, 覃振林, 姚东梅

(河池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西 宜州 546300)



大豆甙元磺酸铁(II)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陈海林, 董育杞, 赖红芳, 韦联强, 覃振林, 姚东梅

(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西宜州546300)

大豆甙元磺酸钠与硫酸亚铁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新的配合物,该配体与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1时,可培养出大豆甙元磺酸铁(II)配合物的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结构,该配合物属于Triclinic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6.781 1(15) Å,b=14.164(3) Å,c=20.534(5) Å,α=104.481(3)°,β=94.687(3)°,γ=94.458(2)°,V=1 893.2(8) Å3。

大豆甙元磺酸钠; Fe(II)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大豆甙元属于异黄酮,又叫大豆苷元。自大豆甙元磺酸钠[1]晶体报道以来,异黄酮为母核的磺酸盐[2-4]引起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兴趣。黄酮类化合物经过磺化后能增加水溶性,可以提高生物利用率,其中大豆甙元磺酸钠的生物活性被广泛研究。大豆甙元磺酸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5],抗心律失常作用[6],对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7],抑制小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8],耐缺氧作用[9]。本文采用大豆甙元磺酸钠为原料与硫酸亚铁铵反应,产生一种新型金属配合物,该配合物中的铁离子为二价,二价铁离子是生成红细胞不可缺少的成分,该配合物在国内外杂志未见相关报道。

1 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Oxford Xcalibur Ediffractometer 型单晶衍射仪,Nicolet670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EXSTAR TG/DTA 6300微分热重分析仪。

氯化钠(分析纯),硫酸(分析纯),大豆甙元(分析纯),硫酸亚铁铵(分析纯)。

1.2晶体的合成

称取3 g大豆甙元放入2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5 mL浓H2SO4,设定数显恒温搅拌器温度为60 ℃,进行搅拌,反应60 min,待混合液完全冷却后,缓慢滴加到100 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静置时间为3 h,经过过滤后,再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将沉淀洗至中性,往沉淀物中加入100 mL水,进行溶解,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后会出现白色浑浊,加热溶解,静置过夜后会析出无色针状晶体,继续过滤,再进行重结晶,再过滤,置于烘箱中110 ℃干燥,烘干后得到大豆甙元磺酸钠3.1 g,产率为73%,反应物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大豆甙元磺酸钠的合成路线图

准确称取大豆甙元磺酸钠0.401 0 g溶于10 mL水中,硫酸亚铁铵0.395 0 g加入10 mL水后再加入1 mL浓H2SO4进行搅拌,进行超声波清洗至完全溶解后,将大豆甙元磺酸钠溶液慢慢加入到硫酸亚铁铵溶液中,继续超声清洗5 min,然后将混合液进行水浴加热30 min,过滤。滤液在室温下自然挥发,一段时间后得到无色晶体。

1.3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

挑选化合物 0.20 mm × 0.20 mm × 0.20 mm的晶体,置于Oxford Xcalibur Ediffractometer单晶衍射仪上,采用石墨单色化Mo-Ka射线(λ=0.710 73Å),在293(2) K条件下,在2.02°≤θ≤25.10°范围内收集到12 297个数据,其中独立衍射数据6 456个,结构由直接法解出,使用混合加氢,氢原子采用各向同性热参数,非氢原子采用各向异性热参数。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晶体数据修正至收敛,晶体结构的解析和结构修正都是通过SHELX-97[10]程序完成,晶体结构图通过Diamond 软件程序完成。CCDC:1434689。配合物的晶体学参数见表1,部分键长键角见表2。配合物部分氢键的键长键角见表3。

表1 大豆甙元磺酸铁(II)的晶体学参数

表2 大豆甙元磺酸铁(II)的部分键长键角

表3 大豆甙元磺酸铁(II)的部分氢键键长键角

2 结果与讨论

2.1大豆甙元磺酸铁(II)配合物晶体的红外光谱

大豆甙元磺酸铁(II)配合物红外图谱如图2所示,数据如下(KBr,cm-1): 3 419.21 s,1 633.05 s,1 508.77 m,1 460.08 m,1 427.56 w,1 368.16 w,1 275.01 s,1 198.43 s,1 092.27 s,1 022.89 s,840.68 w,823.73 w,781.52 w,726.82 w,696.06 w,633.95 w,545.57 w,496.86 w。

图2 大豆甙元磺酸铁(II)的红外图

图3 大豆甙元磺酸铁(II)的晶体结构图

3 419.21 cm-1附近较宽的吸收峰表明配合物中存在结晶水或者配位水,可以认为是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633.05 cm-1可能为烯烃碳碳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峰,1 508.77 cm-1和1 460.08cm-1为苯环碳骨架伸缩振动的特征峰,1 198.43 cm-1和1 092.27 cm-1为磺酸基的特征峰。

2.2大豆甙元磺酸铁(II)配合物晶体的晶体结构

大豆甙元磺酸铁(II)配合物的单晶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配合物属于Triclinic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6.781 1(15) Å,b=14.164(3) Å,c=20.534(5) Å,α=104.481(3)°,β=94.687(3)°,γ=94.458(2)°,V=1 893.2(8) Å3。 配合物的经验分子式为C60H78FeO48S4。晶胞中含有2个大豆甙元磺酸分子,2个大豆甙元磺酸负离子,1个铁离子,14个结晶水分子,6个配位水分子。其中,铁离子与6个水分子形成八面体结构,由电中性原理判断铁离子为二价。

C1所在苯环和C16所在苯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中心距离为3.968 Å,酚羟基、配位的水分子和结晶的水分子间形成氢键。配合物通过π-π堆积作用和氢键形成了三维立体结构。大豆甙元磺酸铁(II)配合物的单晶的堆积图如图4所示。

图4 大豆甙元磺酸铁(II)的堆积图

2.3大豆甙元磺酸铁(II)配合物晶体的热稳定性分析

图5 大豆甙元磺酸铁(II)的热重分析图

大豆甙元磺酸铁(II)的热重分析图如图5所示。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在室温至800 ℃的范围内的失重分两个阶段进行。在20 ℃配合物就开始有重量损失,说明该配合物是不稳定的。第一阶段配合物重量损失从20 ℃开始到200 ℃基本结束,此阶段热重损失为22%,失去游离水和结晶水(理论值为20.6%);第二阶段温度范围为270~490 ℃,此阶段热重损失为74.8%,为大豆甙元磺酸配体的分解(理论值为76%)。495 ℃后,残余物为氧化铁,残留率约3.2%(理论值为4.6%)。

3 结论

本文通过条件摸索,大豆甙元磺酸钠与硫酸亚铁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新的配合物。本文重点介绍该配体与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1时,培养出大豆甙元磺酸铁(II)配合物的单晶,成功获得了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和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红外与热重的表征。该配合物的生理活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1]刘谦光, 张尊听, 薛东. 大豆苷元磺化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活性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24(5):820-825.

[2]延玺, 李玉梅, 于静,等. 具有双螺旋链的新型镉(Ⅱ)大豆甙元衍生物配位聚合物[Cd(L)(H2O)3]·2H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研究[J]. 化学学报, 2007, 65(23):2720-2724.

[3]王秋亚, 张尊听. 双甲基化大豆苷元磺酸锂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 化学研究, 2009, 20(2):41-43.

[4]王秋亚, 贺云, 张尊听. 水溶性双甲基化大豆苷元磺酸钴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J]. 合成化学, 2010, 18(1):31-35.

[5]师梅梅, 杨建雄, 张改平,等. 3′-大豆苷元磺酸钠的体外抗氧化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 20(4):698-700.

[6]曾靖, 黄志华, 邱峰,等. 3′-大豆苷元磺酸钠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6, 22(1):37-39.

[7]刘瑞珍, 郭春钰, 曾靖,等.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2):161-164.

[8]曾靖, 曾昭毅, 肖海,等.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实验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5, 25(6):741-742.

[9]曾靖, 曾昭毅, 黄志华,等. 3′-大豆苷元磺酸钠的耐缺氧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23):130-132.

[10]Sheldrick G M. A short history of SHELX. Acta Crystallogr A64[J]. Acta Cryst, 2008, 64(1):112-122.

[Abstract]3′-dadzein sulfonic sodium and ammonium iron (II) sulfate can form a new coordination complex under a certain condition. 3′-dadzein sulfonic iron(II) was obtained when the mole ratio of ligand and metallic salts mixed together was 1∶1.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P-1 space group ,witha=6.781 1(15) Å,b=14.164(3) Å,c=20.534(5) Å,α=104.481(3)°,β=94.687(3)°,γ=94.458(2)°,V=1 893.2(8) Å3。

[Key words]3′-dadzein sulfonic sodium; Iron complex;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责任编辑刘景平]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n Iron (II) Compound with 3′-dadzein Sulfonic Acid

CHEN Hai-lin, DONG Yu-qi, LAI Hong-fang, WEI Lian-qiang,QIN Zhen-lin, YAO Dong-mei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echi University, Yizhou, Guangxi 546300, China)

O624

A

1672-9021(2016)02-0029-05

陈海林(1990-),男,广西贵港人,河池学院化学与生命工程学院助理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配位化学和药物化学的合成。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LX290);河池学院科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13ZA-N004);河池学院青年基金资助课题(2014QN-N011)。

2016-01-05

猜你喜欢
磺酸钠硫酸亚铁磺酸
硫酸亚铁溶液与氧气及次氯酸钠反应的实验探究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铈铁合金中铈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硫酸亚铁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白杨素在人小肠S9中磺酸化结合反应的代谢特性
甲苯-4-磺酸催化高效合成尼泊金正丁酯防腐剂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丹参酮 IIA 磺酸钠注射液对造影剂引起肾脏损害的作用
离子色谱法测定1,4-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中1,4-丁二磺酸的含量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在餐具洗涤中的复配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