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娇阳:勇做“土地CEO”

2016-09-05 06:10徐亦锐范晓玲
新农村(浙江) 2016年5期
关键词:天台县天台大户

徐亦锐 范晓玲



杨娇阳:勇做“土地CEO”

徐亦锐范晓玲

杨娇阳是浙江省天台县田禾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她带领的田禾粮食专业合作社已有社员111户,经营规模3 058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杨娇阳是天台最大的种粮大户之一,她个人种粮规模达到1 243亩。杨娇阳更是天台第一个返乡种田的女大学生和科技示范带头人,她把大学时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带领社员科学耕耘,提高了社员的经济效益。

还在大学时期,杨娇阳就关注农业发展,认识到大学生投身农业是大有可为的。2008年初,她毅然辞去了宁波一家大型企业的会计工作,回到天台老家,东拼西凑了仅有的几万元钱,揣着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征程。她当年就承包了600多亩田种植水稻,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种粮大户,也是第一个大学毕业回乡种田的女大学生。

2008年5月份,杨娇阳签订好土地承包合同后,马上组织生产,鼓足干劲赶季节。因为承包的土地大多是荒田,有的是经过土地整理后的第一年,高低不平,有的还长满杂草,只能马上组织人员移树、翻耕、除草。杨娇阳经常顾不上吃饭,全身上下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一个月下来,由原来的“白雪公主”变成了“黑里俏”。她投入全部的身心加强田间管理,除了经常向行家请教,还到网上查资料,到新华书店购买农业科技书籍自学,还请农函大土专家到她的田里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到了10月份,水稻收割后,虽然亩产只有300千克,但也让杨娇阳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

杨娇阳算了一笔账,第一年,由于没有经验,种植、管理、晾晒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当年损失20多万元。通过冷静分析,她认为出现损失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没有科学管理,三是现代农业机械缺少。找到了症结所在,杨娇阳信心也就更足了。第二年,她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从原来的600亩一下子扩大到1 000多亩。2009年,杨娇阳打了一场翻身仗,实现了盈利,这关键得益于农业机械的投入和农业科技的有效运用。杨娇阳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多年来,她共投入了100多万元,购置了30台各类农机,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插秧机一应俱全,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全面机械化。而育秧流水线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工厂化育秧。 这些农机的投入,使得杨娇阳建立了天台县第一个育秧基地,第一个实现规模粮食种植全程机械化。因此,杨娇阳的粮食基地成为全县粮食种植示范基地,水稻现场会、农机现场会都放在这里。

经过多年的努力,除了自己种好粮外,杨娇阳还牵头组建了田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为周边100多农户提供耕田、育秧、插秧、施肥、病虫防治、收割、烘干、卖粮等一条龙服务,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现在,杨娇阳已经是许多大学生的榜样,为大学生的创业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板。她也多次获得天台县科技示范带头人、台州市优秀售粮大户、浙江省优秀种粮大户、浙江省农村十大新闻人物等诸多荣誉。

(本栏编辑:叶潮)

猜你喜欢
天台县天台大户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在天台(组诗)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寒山和合环线】
天台植物
天台植物
天台
船祸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