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常效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016-09-06 05:14邵凯隽王世泽邵大展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

邵凯隽, 孟 军, 王世泽, 邵大展

(1. 温州医科大学 仁济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35; 2. 温州医科大学 教务处, 浙江 温州 325035;3. 温州医科大学 国有资产与设备管理处, 浙江 温州 325035)



实验室安全管理常效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邵凯隽1, 孟军2, 王世泽2, 邵大展3

(1. 温州医科大学 仁济学院, 浙江 温州325035; 2. 温州医科大学 教务处, 浙江 温州325035;3. 温州医科大学 国有资产与设备管理处, 浙江 温州325035)

通过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常效保障体系,并通过保障体系的实践来进一步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参与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的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室安全管理; 常效保障体系; 建设与实践

1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及投毒典型案例分析

表1是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代表案例分析表,表2是近年来高校实验室投毒典型案例分析表。通过对近年来发生在高校实验室的几起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或工作疏忽及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等,成为导致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及刑事案件的发生的重要因素,不仅给学校、个人造成了一定的生命及财产损失,而且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表1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代表案例分析表

表1(续)

表2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投毒典型案例分析表

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一直都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工作内容,随着我国高校实验室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各类新型实验设备、实验器材及实验用品的增加,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面对严峻的挑战。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制度建设中,尚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2.1缺乏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法规

实验室安全问题作为高校安全工作组成部分,一直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实验主管部门都很重视,但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或制度却相对缺乏[1],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仅仅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中有所体现[2],尚无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法规[3]。

2.2实验室安全呈多头管理

高校根据各自办学特色、发展情况及管理机构设置等情况,对实验室安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由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部分是由校教务处及科研处按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分类管理,还有一些高校的校综合治理委员会或校保卫处、发展规划处等部门也参与实验室安全的管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整体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利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验室安全工作涉及到房屋、水电、仪器设备、消防、治安、保密、防护等多个方面,涉及到不同的职能部门,如果高校顶层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旦发生实验室安全问题,必将牵涉到多个部门,在协调沟通、应急处置不通畅的情况下,很难快速有效地处理安全问题[4]。

2.3经费投入不足,安全防护设施简陋

高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直很重视实验教学、科研设备的建设,各二级学院或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科研设备及实验室环境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但真正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经费投入却十分有限,实验室安全防护所需配备的相关设施和器材简陋甚至缺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部分高校实验室是由一般教室改建而成,在实验室整体设计上就存在安全隐患,部分专业实验室甚至缺乏安全监控探头、烟雾报警器、喷淋、防毒防辐射设备及实验废弃物回收无害化处理设备等[5]。

2.4安全教育不系统 安全意识淡薄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但由于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较之于其他行业不那么直观和突出,所以实验室工作参与者实验安全意识淡薄,对于基本的实验室安全知识缺乏了解,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而学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也不系统,教育方式单一老化、走过场,未达到实验室安全教育应有的效果[6]。

2.5安全检查、监督机制不健全

许多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但是由于管理机制及经费问题等原因,实验室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一直不甚理想,同时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检查制度及隐患排查、问题改进等方面的监督工作不到位,往往出现查归查,问题依旧、隐患依旧等情况,使得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6安全保障常效体系建设滞后

实验室安全保障机制就是通过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期有效的管理体系,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各个方面有机融合到该体系中,进行规范管理,从而达到保障高校实验教学、科研工作及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的安全,保障广大实验室工作参与者的人身安全,保障高校实验室设备和财产安全,为平安校园建设、为高校平稳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常效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上相对滞后,目前仅有部分高校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实验室安全保障常效体系的建设工作。

3 高校实验室安全常效保障体系建设内涵

根据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难点,探索构建以下6个方面内容为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常效保障体系。

3.1分层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实验室安全工作涉及到高校安全工作多个方面,如消防安全、水电安全、房屋安全、设备仪器安全、人身安全、生物药物辐射安全等,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应建立“一个中心、两条线、三个层次”的分层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见图1):

(1) 一个中心。高校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也是必须坚持的一个中心。

(2) 两条线。确定两条线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指导体系:第一条是以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线的管理体系,确定以分管校领导—实验室主管部门、校园安全主管部门—各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各类教学实验室、示范中心、科研实验负责人—各具体实验房间负责人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系,至上而下地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第二条线是实验室工作委员会专业技术指导为主线的管理体系,建立校级实验室技术工作指导委员会。

(3) 三个层面。建立三个层面的分层管理体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体系形成校级—学院级—各教学、科研实验室等三个层面的分级管理体系,明确各个层面管理职责;专业技术管理体系形成校、院两级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各职能实验室等三个层面的管理体系。两条线与三个层面之间相互交叉配合,共同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图1 分层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示意图

3.2安全文化建设及安全教育考核方案

本着“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大力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并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考核与实验室准入制,确保实验室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实验室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1)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方案。通过硬件建设与软件投入等两个方面来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营造安全生产的工作氛围,努力培养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建立“安全压倒一切”的实验室安全理念。硬件方面要加强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如:实验室选址、场地建设上按相关标准执行,实验室安全保障系统如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报警系统、消防器材、喷淋系统等的规范建设以及各类防护设备及应急设备的配备等。通过完备的硬件措施来营造安全、规范、科学的实验室工作环境,进一步促进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的提升。软件方面要全方位、经常性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教育普及工作,编制实验室安全知识相关手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报刊杂志,建立安全教育网站、公共微信号,并经常性组织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学习、知识竞赛、消防演习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断深入加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2) 实验室安全教育改革方案。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对于提高实验室工作参与者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处理突发安全事故都有很大的帮助。高校应将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活动作为常规的教学环节开展,如有条件,可以将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

(3) 实验室安全准入考核制度。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及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所有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及考核,考核合格取得准入资格证书才能进入实验室。

3.3分类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制度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应根据实验室的不同职能,建立分类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制度。

教学实验室作为承担教学任务的实验室,其参与师生、实验项目、实验时间、设备器材相对固定,须严格根据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保障措施开展落实工作。

科研类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科研类实验室由于其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实验项目的多样性、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仪器设备的精密复杂性等特点,其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更大。科研实验室工作的主体是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所以,应建立“学院—导师—研究生”三联安全责任落实制度,并强调导师是科研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在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同时,要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将实验室安全工作与导师复审资格、招生指标及研究生毕业、申请学位相挂钩。

3.4实验室安全工作检查监督机制建设方案

对于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检查监督,应建立经常性、长效性,多部门、多类别协同管理、多管齐下的检查监督机制。将安全检查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到具体实验房间天天查、教学科研实验室周周查、学院/中心月月查、主管部门季季查,并经常性开展实验室安全工作专项检查,如平安校园专项查、三期教学检查实验室工作专项检查及节假日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等[7]。另外,必须抓好检查结果反馈、监督落实情况。具体检查监督机制建设方案见图2。

图2 实验室安全检查与监督工作体系示意图

3.5网络信息化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方案

在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实验室场地全程网络监控系统、与校园安全系统相连接的智能报警系统、实验室准入门禁系统、实验仪器设备及危险品网络化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及安全知识网络学习考核系统等。

3.6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建设方案

设计建设具有全面、细致、反应迅速、措施得当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在出现实验室安全隐患或事故发生时,能根据应急预案迅速调动相关职能处室、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力争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力争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8]。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的设计应结合学科特点、实验室性质、管理体系及实施方式等。

4 实验室安全常效保障体系的实施与实践

根据高校实验室安全常效保障体系的构建方案,我校结合学校发展现况、专业建设情况、学科发展特色以及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多项管理措施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室安全常效保障体系,提高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与效率,近5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实验室安全事故,并荣获省级实验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

4.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系

改变学校实验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分头管理状态,将原先校内多个实验室管理科室撤并为校级实验室管理科,统一管理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9]。同时,成立了由校长为主任的校级校园实验室管理工作技术指导委员会,统一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技术工作。

4.2修订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严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结合学校的实验室安全情况现况,修订完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温州医科大学教学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制度”、“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应急预案”等20多项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4.3落实实验室安全宣教工作

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强与落实实验室安全宣教工作,努力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广大师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及应急事故应对能力。学校采取分层安全宣教工作,包括校级层面安全通识教育、学院层面安全教育及安全责任落实、实验室层面专业知识安全教育,并层层签订安全教育责任承诺书。将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新生教育的重点内容,并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考核工作,在考核过程中不能取得合格证书的学生、将不被允许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分层安全宣教工作示意图见图3。

图3 温州医科大学分层实验室安全宣教工作示意图

在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学校也积极营造安全实验、科学实验、合理实验的实验室工作氛围[9]。学校要求各实验室、实验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单位的每个实验房间,都必须实现实验安全制度上墙并配有学生实验室安全工作手册及应急预案图,而且实验室所在楼层过道墙壁上都需悬挂实验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图片等。

4.4实行三级安全检查制度

学校根据相关检查制度,结合“平安校园”建设工程实行三级安全检查制度,开展实验室安全工作监督与落实工作,做到每个实验室房间天天查、实验室(示范中心)每周查、学院层级每月查、校级层面每季度查,并要求每次检查都必须形成自查报告。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排除解决,部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必须做出书面说明并及时上报,由校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对于部分涉及危险品、化学试剂较多的学院及实验室,采取重点突击检查,确保危化品在购买、存储、领用、处理及实验等各个环节都做到规范、安全。实验室房间管理员、实验室(中心)负责人、学院分管实验室工作领导都是分级安全检查工作的直接责任人[10]。对于检查工作执行不得力、实验室安全卫生工作管理不到位的实验室或中心,将给予警告、责令整改甚至暂停实验工作等处理[8]。

4.5运行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也运用了许多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方法,来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我校是全省最早开展网上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考核的本科院校之一,学校对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考核网站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建设了具有独立IP地址的网站并更新了考核系统。学校又引入了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对实验室耗材,尤其是危化品耗材实行全程信息跟踪,确保危化品实验耗材的使用安全[11]。

5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思索

(1) 分学科专业实验室安全策略。高校应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特点,分学科专业开展实验室安全策略的研究与制定工作,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实验设计、内容、步骤与耗材需求,分析实验安全隐患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策略与措施,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

(2) 开展实验方式方法改革。改革实验方式方法与实验内容,排除可能的实验安全隐患,降低实验有毒有害实验耗材的使用频率与用量。大力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运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及现代化虚拟仿真实验方法, 来替代部分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以及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的实验项目[12]。

(3) 加大实验安全设施建设投入。高校在不断加大实验室专业科研设备建设投入的同时,也必须加大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投入,购买添加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如智能化门禁系统、中央集成的监控系统、实验耗材智能管理系统等。

References)

[1] 国家教育委员.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教育委员会令第20号[Z].1992-06-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28号[Z].2009-10-19.

[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技厅[2013]1号[Z].2013-05-10.

[4] 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4.

[5] 温光浩,周勤,陈敬德,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5-8.

[6] 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2-214.

[7] 晏锦,马强.构建保障制度落实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07-210.

[8] 冯建跃,阮俊,张银珠,等.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4-7.

[9] 朱娟蓉.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30-433.

[10] 光翠娥.强化实验室安全检查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水平[J].实验室科学,2012,15(6):189-195.

[11] 张健.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3):133.

[12] 孙玲玲.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导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nstant effect security system of laboratory

Shao Kaijuan1, Meng Jun2, Wang Shize2, Shao Dazhan3

(1. Renji College,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unzhou 325035, China;2.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unzhou 325035, China;3. State-owned Assets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unzhou 325035,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laboratory work safety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th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he security system further improves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work, to ensure that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laborat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of the safety of personal property, and standardizes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work.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constant effect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10.16791/j.cnki.sjg.2016.03.060

2015- 09- 06修改日期:2015- 11- 13

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YB201444);温州医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BGJG201425)

邵凯隽(1976—),男,浙江温州,硕士,助理研究员,科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与管理.

E-mail:wzskj1976@163.com

G474

B

1002-4956(2016)3- 0235- 06

猜你喜欢
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个怪怪长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