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窗构画,日本窗内外都是禅意

2016-09-06 08:19
环球时报 2016-09-06
关键词:窗户建筑日本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卢昊

日本传统建筑非常重视窗,将其视为房子的“点睛之笔”。日本建筑风格经历了曲折变化,“用木头和纸造房子”的特色也充分集中在窗户上。其中,日本式的纸质“障子”拥有上千年历史,成为日本建筑的显要标签。现代日本建筑“和洋合璧”,坚持“以窗载景”“以窗构画”,最大化窗户的观景功能,要求符合“日本式美学”的要求。

半透明纸营造暧昧柔和气氛

在西方人眼中,日本人“擅长用木头和纸盖房子”。传统的日式窗户以涂漆的木头为基本材料。《源氏物语绘卷》中描绘了当时贵族家宅用黑漆涂木质窗框和门板,然后装嵌的景象。后来,又出现独具日本特色的“障子”,即用纸覆盖在木质窗框上,形成更具透明感的纸质窗户。用作窗户的障子发源于日式房屋内用于分隔房间的纸质墙壁,但前者采用半透明的白纸,因而又被称为“明障子”,它不仅有利于通风透光,而且样式美观文雅,营造出明暗交错、暧昧柔和的室内气氛,与日本人崇尚的柔和、隐晦美学相符合,成为日本住宅文化的象征。

日本式障子的精髓在于用好纸。制作明障子的纸均为日本本土出产的“和纸”,以透明而富有韧性著称。其中美浓(今岐阜县)的“美浓纸”纤维致密而不失光泽,质地最好,到江户时期更被幕府认定为官方御用纸。其他盛产障子纸的还包括甲斐(今山梨县)、土佐(今高知县)、筑前(今福冈县)和肥后(今熊本县)等地。2014年,以“美浓纸”为代表的和纸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京都东寺西院的大师堂的明障子被认为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纸质窗户(建于1380年左右)。在现代日本建筑中,障子式窗户的风格被大量保留,但采用混合棉质乃至化学纤维的多层纸,或者干脆用玻璃取代纸,形成“和洋合璧”的风格。

利用窗口来截景、借景

在日本建筑中,窗户的主要功能是“全景视窗”。受古代文化传统影响,很多日本建筑将柱子之间都视为“天然窗户”,后来又将推拉式门窗的观景功能予以强化。在建庭院时,树木、石头、泉水等布景还要对应各个窗户的位置、尺寸和视角,利用窗口来截景、借景,从而将一庭院的风景浓缩在方寸窗口之中,尽量使居住者坐在屋里,从每一个窗口望出去都能享受到观景愉悦。原本作为幕府将军居城的京都二条城以及著名的寺院宝泉院,都是典型的利用窗口“制造风景画”的建筑。

日本的现代建筑中,也有不少运用这样的古典技巧的。如京都大山崎町的“听竹居”,窗户将和式与西洋风格相结合,利用长达数米的连式窗口,加上不同类型玻璃的拼接使用,进行“镜头构造”,构成如同日本古代的屏风画一般的窗口景色。一些新建的高层建筑也尽量利用高视角,扩大窗口面积,乃至形成“环绕全景”的效果。

窗户反映相对含蓄的美学观

日本气候湿润,日照与降雨丰富,为了维护室内的“生态平衡”,窗户的设计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日本房屋建成后的评估当中,与窗户相关的“宜居指数”是关键。而在日本的建筑文化中,窗户则有为建筑最后“画龙点睛”,提升美学价值的作用。日式建筑窗户的构型和由此产生的窗口景色,反映了日本人相对含蓄的美学观,以及化繁为简、与自然相融的禅宗思维。在日本人看来,窗户是连接个人“私密空间”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形式上可不必多么华丽或严整,但能否设计一个“通往人们心灵的窗口”,是考验建筑家技术和品位的试金石。

日本古代住宅的基本形态经历了多次变迁,且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在平安时代(公元8世纪末到11世纪末)中后期,以高床式建筑为基础,唐朝风格的“寝殿造”成为以天皇为首的贵族阶层的居所。讲求气派的早期寝殿造及寺院建筑多设粗大柱子,追求开放格局,并在建筑四壁和走廊上设置可卸的、类似栅栏的木质窗户。随着武士及平民阶层的崛起,出现了简化的寝殿造即“主殿造”、附设书院的“书院造”,以及后来更加平民风的草庵风茶室和“数寄居”建筑,窗户风格也趋于实用化,可推拉的木质落地窗成为主流。

明治维新后,日本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现代建筑风格上“向西方学习”,窗户的风格也趋于西洋化和现代化,但依然保留部分本土文化特色。

现在,追求“返璞归真”的日本人又开始回归借鉴古代建筑中的自然风格和环保元素,充分运用窗户的美学效果和功能。当然,日本一些新建的大楼也因为窗户过于标新立异,而引发争议吐槽。譬如有的独栋别墅楼层仅有三层,但为了扩大窗口面积,窗户多达60多个,远观犹如马蜂窝一般。还有的建筑窗口犹如网络插口,远看“就像一个超大的转换器”,一时也成为日本网络社交平台上热议的话题。▲

猜你喜欢
窗户建筑日本
探寻日本
擦窗户
窗户知多少
紧闭的小窗户
日本神社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窗户外面的冰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