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睡不惯?原来你的大脑在守夜

2016-09-06 17:17一博
奥秘 2016年8期
关键词:警觉睡觉时海豚

一博

就像鸟类和海豚在睡觉时大脑仍然对捕食者保持警惕一样,人类的半个大脑在休息时似乎也会对新环境保持警觉。

安稳的枕头、暖和的羽绒被、崭新的床单——就算是住在舒适的豪华酒店,第一个晚上和家中的平凡一晚相比,也是睡不好的。这种现象对于睡眠研究者而言再熟悉不过了,它甚至还被冠以了一个名称:“首夜效应”。由于一些原因,当我们在陌生的地方入睡时,往往会度过一个不安的夜晚,起床后也会感到昏沉乏力。

科学家们研究处于睡眠时的大脑长达半个世纪,希望能破解“首夜效应”的秘密。在最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一研究团队取得了新的进展。当处在新环境时,我们的大脑似乎会在第一个晚上开启监控模式。当一个脑半球睡觉时,另一个脑半球则在守夜。

“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个房间是否安全,我们就会开启这个夜间监控系统以便在睡觉时侦测异常情况,” 布朗大学的睡眠科学家塔马基说,“这像是一种安保措施。”

如果这一发现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得到证实,那么“首夜效应”其实就相当于鸟类为防止被夜行性捕食者捕食而采取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保持半脑清醒的睡眠方式。海豚也采取相似的策略,左右脑交替睡眠,从而始终防备着鲨鱼。

为了研究“首夜效应”, 塔马基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一系列精密的脑成像技术。他们使用了脑磁图、结构性磁共振成像和多导睡眠图(结合了肌肉紧张度测量和其他测量,用于监控实验室中35个人睡眠的细节)。

在第一夜,扫描显示受试者的右半脑像平常一样安然入睡,但左半脑却保持活跃状态。研究人员接着测试了受试者睡眠时对声音的反应,他们每秒播放一个低音,受试者的大脑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些声音;但当研究人员偶尔加入不寻常的声音,如一个高音时,受试者的左半脑则会受到刺激,而且极有可能会醒来。塔马基说,这一发现可能暗示着大脑的夜间监控系统会对表征着危险的反常声响有所警觉。

科学家并不确定是否一直是左半脑在“首夜效应”中更加警觉,他们只记录了受试者睡眠后90分钟内的大脑活动,因此很有可能像海豚一样,人类在睡觉时两个半脑会来回切换负责夜间监控系统。

而经常在新环境睡觉的人,“首夜效应”带来的困扰并不明显,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变化。人类的大脑非常灵活。那些受到“首夜效应”折磨的人可以通过旅行时携带自己的枕头或者选择与自己房间相类似的地方来减轻症状。

萨里大学睡眠中心主任德克·简·迪克说,这项研究是建立在1996年的一项研究基础上的,当时研究人员在佛罗里达首次利用脑电图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首夜效应”是一个确确实实的效应,你在新环境下的睡眠质量不如你在平时睡觉的卧室里好,这早已被人们熟知并被认为是一种睡眠障碍模式。

这项发现或许可以阐释睡眠研究中心里失眠症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患者会说他们整夜都没有入睡,同时其大脑活动的脑电图记录也证实了这点。“通过观察高密度的脑电图,有时会发现这些患者的一些脑区会出现觉醒信号。因此这一发现为睡眠不是全脑现象的理论提供了数据支撑。睡眠是大脑的局部行为。大脑可以部分醒着,而这也许就是‘首夜效应困扰人们时大脑所处的状态。”迪克说。

猜你喜欢
警觉睡觉时海豚
《重新派遣》中的战争创伤书写
今夜
为什么睡觉时要盖被子?
海豚
海豚的自愈术
认知警觉机制的研究与展望∗
为什么睡觉时流口水
警觉与时间期待效应综述
聪明的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