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牡丹皮及其复方的潜在功能

2016-09-08 05:16卢健梁茂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牡丹皮丹皮功用

卢健, 梁茂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辽宁沈阳 110847)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牡丹皮及其复方的潜在功能

卢健,梁茂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辽宁沈阳110847)

通过检索《普济方》数据库复方应用检索系统,整理历代本草学中牡丹皮的功能主治,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记载的功能主治进行比较,对牡丹皮的潜在功用进行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皮的基本功用已得到较全面的继承;而从历代本草学和古代含牡丹皮复方应用中归纳出的牡丹皮的补益、安神、熄风止痉、止痛、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等潜在功能,则未见收录于2015版《药典》一部及其《中药学》教材中。牡丹皮具有的补益、安神、熄风止痉、止痛、清热解毒等潜在功用,可为牡丹皮的临床拓展应用提供依据,同时可为此类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牡丹皮;潜在功用;《普济方》数据库复方应用检索系统;数据挖掘

牡丹皮为临床常用中药。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简称《药典》)一部将牡丹皮的功用解释为“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在此基础上,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中药学》也将牡丹皮的功效描述为“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本研究通过检索《普济方》数据库复方应用检索系统[2],整理历代本草学中牡丹皮的功能主治,并与《药典》记载的功能主治进行比较,对中药牡丹皮的潜在功用进行考察与分析,以期为牡丹皮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为中药潜在功能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1 牡丹皮历代本草学功能主治考察分析

据《本草经》记载,牡丹皮“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3],体现了清热、熄风止痉、活血消癥、安神、消痈5种功能。《名医别录》补充了“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之用[4],拓展了《本草经》功用范围,新增止痛功能。《药性论》提示其“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5],所“治冷气”与其辛寒药性不符,通经当属活血的扩大应用。《日华子本草》认为其“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女人冷热血气”[6],除“悦色”外,扩充的多为活血化瘀之功用。

金元以降,牡丹皮功用主治有所增加。《汤液本草》在前期本草提示的牡丹皮主寒热、时气、客热、五劳基础上,增加了疗“无汗骨蒸”[7],显示其清虚热作用。《本草纲目》云其“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8],首提补血。《本草备要》所谓“泻伏火而补血”[9],赞同《本草纲目》补血之见。《药性解》不以为然,反驳曰“本功专主行血,不能补血,而东垣以此治无汗骨蒸,六味丸及补心丹皆用之,盖以血患火烁则枯、患气郁则新者不生。此剂苦能泻阴火,辛能疏结气,故为血分要药”[10]。《本草经解》认为:牡丹皮“气寒可以清热,味辛可以散寒解表也”[11],是对《本草经》所记“主寒热”的功能诠释。此外,明清本草甚众,多以阐发《本草经》为务,对牡丹皮功用另出新识者少。至此,历代本草所述牡丹皮功用大体臻于完备。

综合诸家本草所述,牡丹皮功用主治大致可概括为清热(寒热、客热)、熄风止痉(风噤、中风、瘛疭、痉)、活血消癥(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神(惊痫、邪气)、消痈(痈疮)、止痛(头痛、头腰痛)、活血化瘀(经脉不通、扑损瘀血、续筋骨、风痹、落胎下胞)、凉血止血(衄血、吐血)、清虚热(无汗骨蒸、烦热、五劳、劳气)、辛凉解表(散寒解表、时气)等9个方面。

2 牡丹皮古代方剂配伍应用规律考察分析

2.1含牡丹皮复方治疗病症分类借助历代本草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牡丹皮功用,其被古代医家认可程度可通过对古代方剂配伍应用治疗各种病症的比较分析得以证实,也可与2015版《药典》一部相对照,以发现未曾发现的功用。本研究以牡丹皮为关键词,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进行检索,得含牡丹皮复方765首,用于318种病症。

含牡丹皮复方多用于女科疾病,如月水不调、产后诸疾、产难、胎动不安等。经过归纳,月水不调包括月水不通、月水来腹痛、月水不利、崩中漏下、月水不断、热入血室、血暴下兼带下;产后诸疾包括血气心腹疼痛、产后恶露不尽腹痛、产后诸疾、产后儿枕腹痛、心腹痛、腹痛、产后血晕、诸疾、产后血晕气攻腹痛、产后恶血冲心、产后恶露不下、堕胎后血不出、产后恶露不绝等;产难包括产难、产难子死腹中、堕胎、胞衣不出、便产须知、催生;胎动不安包括安胎、滑胎、半产。

含牡丹皮复方还广泛用于其他病症,如疼痛、虚损、癥瘕、虚劳、疮疡痈疽、出血、跌打损伤、热病、伤寒、惊悸、中风、水肿、骨蒸、耳鸣耳聋、痞满等。所治疼痛包括诸疝、肾气、膀胱气痛、腰痛、腰痛强直不得俯仰、伤寒头痛、头痛、血风走注、血风体痛、风湿痹、身体腰脚疼痛、肾脏风冷气、肾著、中风百节疼痛、肾痹、鹤节、白虎风、肝风毒流注入脚膝筋脉等。虚损包括虚损、肾虚、虚羸、肾脏虚损阳气痿弱、产后调补、风消、补虚轻身延年、补虚壮筋骨、五痿、心健忘、补虚益髭发、三焦寒用药大例、补虚驻颜色、肉苛等。癥瘕包括产后积聚癥块、月水不通腹内癥块、积聚、瘀血、血块攻驻疼痛、血瘕、血积气痛、血气小腹疼痛、积聚心腹胀满、癥瘕积聚、月水不通腹脐积聚等。虚劳包括虚劳、风虚劳冷、产后蓐劳、风虚劳损、血风劳气、心劳、虚劳寒热、虚劳不足等。疮疡痈疽包括肠痈、阴肿、产后乳结核、痈疽发背发渴、口疮、肺脏风毒生疮、咽喉生疮、伤寒后咽喉闭塞不通、头面风等。出血包括伤寒鼻衄、吐血、小便出血、脏毒下血、吐血不止、伤寒吐血、肠风下血、伤寒发斑、鼻衄、热病吐血等。跌打损伤包括伤折腹中瘀血、箭镞金刃入肉、坠车落马、伤折风肿、打扑损伤、诸骨蹉跌、伤折恶血不散、闪肭等。热病包括肝实、肺实、肺脏壅热、温疟、阳毒、胃实热、时气余热不退、热病一日等。伤寒包括伤寒蓄血、伤寒五日候、伤寒汗后余热不除、寒热、伤寒烦渴、伤寒两感、风成寒热、风冷等。惊悸包括血风烦闷、心烦热、夜啼、鬼魇、心虚惊悸、心狂、怔忡惊悸、躽啼等。中风包括诸风杂治、偏风、中风身体不遂、治中风论、风瘫痪、中风半身不遂、风口眼斜、风偏枯、喑俳等。水肿包括血分水分肿满、丁奚腹大、产后血风血虚浮肿、中蛊、蛊毒、中湿、水肿。骨蒸包括骨蒸、传尸复连殗殜、劳瘵、虚热、虚热渴、骨蒸痃癖、五尸、诸尸等。耳鸣耳聋有耳虚鸣、劳聋、耳聋诸疾、风聋。痞满包括肥气、癖气、两胁胀满、五膈、肾胀、痞结、痃癖心腹胀满和膈噎。

此外,含牡丹皮复方还用于时气、痢疾、目赤肿痛、痰饮、痔漏、内外障眼、淋秘、脚气、目昏暗、疟疾、小便不禁、疳疾、痉病(癫痫、伤寒阴阳刚柔痉)、瘰疬、牙痛、皮肤瘙痒等的治疗。所治病症中还包括胤嗣、大便秘涩不通、解颅、行迟、脾胃不和不能饮食、胃热肠寒、聤耳、神仙服饵、小肠虚等等,或因具体病症、病因不详,或因配伍牡丹皮的复方数量较少,故不再归类。

总体说来,牡丹皮配伍应用非常广泛,主治病症繁多。

2.2含牡丹皮复方治疗病症分类构成分析对病症采用含牡丹皮复方治疗≥5首者予以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古代含牡丹皮复方用于月水不调达130首,独占鳌头,产后诸疾紧随其后,用方82首。约占表中含牡丹皮复方总数的三分之一,提示活血化瘀为复方配伍牡丹皮的主要作用。而其后治疗的疼痛、跌打损伤、癥瘕、疮疡痈疽、产难等,或活血止痛,或活血消癥,或活血止血,仍以活血占主导地位。治疗出血则与凉血止血或活血止血有关。而含牡丹皮复方治疗热病、伤寒、骨蒸等,与其于方中发挥辛寒解表、清热凉血作用有关。

3 牡丹皮古今功用比较分析

3.1牡丹皮功用古今相同部分考察分析自《本草经》记载牡丹皮“主治寒热”,“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后,《名医别录》增加“除时气,客热”,以及《药类法象》补充“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之要药”,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功能便已显而易见。古代含牡丹皮复方大量用于月水不调、各种出血、产难、产后恶露不下或血晕、跌打损伤、热病、骨蒸、疮疡痈疽等,均是这一功能在主治病症的具体体现。2015版《药典》一部及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对牡丹皮的描述基本上继承了本草学和古方剂学的上述功用。

表1 古代含牡丹皮复方治疗病症分布

3.2牡丹皮功用古今差异部分考察分析从历代本草学和古代含牡丹皮复方应用中归纳出的牡丹皮补益、安神、熄风止痉、止痛、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等潜在功能,则未见收录于2015版《药典》一部及《中药学》教材中。

3.2.1补益《本草纲目》首提牡丹皮具有“补血”的作用,云其“和血生血凉血”。《本草备要》赞同《本草纲目》补血之见,称其能“泻伏火而补血”。虽《药性解》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牡丹皮“本功专主行血,不能补血”,又有《本经逢原》指出牡丹皮“赤者利血,白兼补气”[12]。尽管历代本草对牡丹皮补益作用的描述存在争议,但通过检索《普济方》数据库,可以发现有53首含牡丹皮复方用于虚损病症的治疗,故而初步认定牡丹皮具有补益作用。而《药典》对此并未收录。

3.2.2安神自《本草经》记载牡丹皮“安五脏”之后,《名医别录》取其治“癫疾”,《汤液本草》则记载“治神志不足”,这些均系神志不安、精神萎靡之类的病变。古代含牡丹皮复方用于治疗惊悸(包括心烦热、夜啼、心虚惊悸、心狂、躽啼等)有16首,说明牡丹皮或有安神之功,而《药典》中对此并未收载。

3.2.3熄风止痉《本草经》称牡丹皮主“瘛疭,痉,惊痫”,《开宝本草》以其治“风噤”[13],《药鉴》也认为“风痫时搐者,用之可定”[14]。明清时期的本草学大多传承这一功能,说明牡丹皮确有定搐止惊作用。尽管古代含牡丹皮复方治疗癫痫和伤寒阴阳刚柔痉仅各出一方,但从历代本草的功用阐述可以推测,牡丹皮尚有熄风止痉的潜在功能。《药典》中亦未见相关表述。

3.2.4止痛 《药典》虽注录牡丹皮主治“痛经,跌扑伤痛”,但却未能明确其止痛功能。历代本草学中,《名医别录》以其祛“头痛,头腰痛”,《药性论》则“散诸痛,血沥腰疼”,《日华子本草》以其“通月经,消扑损瘀血,除风痹”,皆以疼痛为主症。古代以含牡丹皮复方治疗各种疼痛(腰痛、头痛、风湿痹、血风走注、血风体痛、中风百节疼痛、鹤节等)多达77方,可以证明牡丹皮确有止痛作用。

3.2.5清热解毒 《药典》一部中将牡丹皮的功能确定为“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其主治有“痈肿疮毒”的表述,却未明确“清热解毒”。早在《本草经》就有牡丹皮“治痈疮”的记载,之后一段时间则无相关记载。至明清时期,对牡丹皮疗“痈肿疮疡”的论述渐多。《本草乘雅》认为牡丹皮主“痈肿疮疡”是谓“外来风气使然”[15],《得配本草》则认为牡丹皮“善行血滞”,故而可“疗痈肿”[16],《本草经解》指出“丹皮辛寒,可以散血热,所以和营而疗痈疮也”。以上所述虽略有不同,但可确定牡丹皮确可“疗痈肿疮疡”。至《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明确提出牡丹皮“清血家之毒火”[17]。检索《普济方》数据库,可得含牡丹皮复方治疗疮疡痈疽38首,由此证实牡丹皮有清热解毒之功用。

3.3牡丹皮潜在功能现代研究和应用考察从历代本草记载和古代方剂应用的整理结果中归纳出牡丹皮具有补益、安神、熄风止痉等潜在功能。对此,现代研究通过实验与临床亦多有证实。

3.3.1补益研究表明:牡丹皮的补益作用体现在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滋补强壮等多个方面。丹皮酚是牡丹皮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用于牡丹皮药材鉴定与质量检测的标志性成分。实验研究表明,丹皮酚能够提高全身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加T淋巴细胞在血液中的比例,使T淋巴细胞发挥更强的淋巴因子分离功能,促进中性白细胞的非特异性吞噬清除细菌的功能[18],丹皮酚还可以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19]。丹皮酚能够延缓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显著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老年大鼠认知损毁及对海马回、颞叶皮质的神经毒性,增加大鼠大脑中乙酰胆碱、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储备,减少丙二醛水平[20]。

此外,牡丹皮尚有强大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其作用明显优于维生素E[21]。丹皮酚还能够预防骨质疏松,抑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减少破骨细胞的形成[22]。

3.3.2安神复方丹皮胶囊是以牡丹皮为主制成的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能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持续时间,使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动物入睡率明显升高,显著减少正常小鼠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增加大鼠脑干内5-羟色胺(5-HT)含量[23]。

3.3.3熄风止痉丹皮酚对戊四氮点燃SD大鼠动物模型具有抗癫痫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大鼠脑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降低NO、丙二醛(MDA)含量[24]。

3.3.4止痛用牡丹皮汽雾透皮熏蒸治疗骨科疼痛患者,疗效显著[25]。实验研究表明,牡丹皮能使小鼠痛阈延长,抑制醋酸刺激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其热板刺激所致疼痛,具有镇痛作用[26-27]。

3.3.5清热解毒早期体外研究发现,丹皮酚溶液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近年有研究进一步证明,丹皮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热带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光滑球拟酵母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致病性真菌效果最好[28]。

通过对本草学和古方书的考察与分析,发现牡丹皮有多种潜在功能。其中一部分已得到药效学研究的证实,尚有部分潜在功能有待验证。鉴于此,通过古代方剂数据库检索含某药方剂的病证分布的分析、药物功能的提炼、实验验证和临床疗效评价等方法学体系能揭示牡丹皮的潜在功能,有利于扩大牡丹皮的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梁茂新.中药新功能的逻辑发现与论证方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99.

[3]顾观光.神农本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75.

[4]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43.

[5]甄权.药性论·药性趋向分类论[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6:45.

[6]吴越.日华子本草[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5:73.

[7]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2.

[8]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852-854.

[9]汪昂.本草备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2.

[10]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73.

[11]叶天士.本草经解[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79.

[12]张璐.本经逢原[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57.

[13]卢多逊,李昉.开宝本草(辑复本)[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8:201.

[14]杜文燮.药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65.

[15]卢之颐.本草乘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64.

[16]严洁,施雯,洪炜同.得配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59.

[17]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54.

[18]朱作金,蔡福盛,杨志平,等.丹皮酚雾化吸入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4,11(4):386.

[19]李逢春,周晓玲,磨红玲,等.丹皮酚注射增强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37.

[20]武继彪,隋在云,管华诗.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887.

[21]Matsuda H,0hta T,Kawaguchi A,et al.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natural medicines.VI[J].Chem Pharm Bull,2001,49 (1):69.

[22]Lee H,Lee G,KimH,et al.Paeonol,a major compound cortex,attenuates of Moutan Cortex nephrotoxicity in mice[J].Evid-based Comp Alt Med,2013,2013:310989.

[23]Tsai H Y,Lin H Y,Fong Y C,et al.Paeonol inhibits RANKL-induced osteoclastogenesis by inhibiting ERK,p38 and NF-kappaB pathway[J].Eur J Pharmacol,2008,588(1):124.

[24]钟国琛,龙子江,李家明,等.丹皮酚对戊四氮点燃SD大鼠癫痫模型的影响[J].中药材,2012,35(9):1468.

[25]杜宁,滕蔚然.中药牡丹皮汽雾透皮(熏蒸)疗法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J].医疗保健器具,2008(5):64.

[26]王宪龄,李连珍,荆云,等.牡丹皮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2005,25(12):28.

[27]李世林.牡丹皮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40.

[28]Vasiliki P,Prokopios M,Ioanna C,et al.Volatiles with antimicrobial activity from the roots of Greek Paeonia taxa[J].J Ethnopharmacol,2002,81(1):101.

【责任编辑:贺小英】

R282.7

A

1007-3213(2016)04-0603-04

10.13359/j.cnki.gzxbtcm.2016.04.037

2015-12-03

卢健(1976-),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juioo@sina.com

梁茂新(1949-),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lmxin@126.com

猜你喜欢
牡丹皮丹皮功用
牡丹皮采收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Δ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基于中药质量常数的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3种丹皮酚凝胶经皮渗透性能的比较
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加味桂枝茯苓汤I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元代王恽文学功用论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