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翻腾云海间

2016-09-09 19:36
兵器知识 2016年9期
关键词:水陆研制救援

杨王诗剑

2016年7月23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总装下线,全面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计划年底首飞。至此,国家立项的“三个大飞机”全部亮相,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Be-6是苏联在1949年首飞的一种水上反潜机,用于远程海上巡逻,可在较大作战半径内搜索和用深弹摧毁敢潜艇。我国在1955年购买了6架Be-6,后来把其中的4架升级为青6

长江后浪推前浪

作为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千米海域、1.8万多千米海岸线、6500多个岛礁的海洋大国,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水陆两栖飞机的发展。自上世纪50年代引进苏制Be-6水上飞机以来,相继设计建造了青6、水轰5等多型水上飞机,满足了各个时期国家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水轰5,担负了众多任务,甚至一度成为舰队反潜主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由于当时技术能力薄弱和开发经验不足,在设计上存在许多缺陷,例如没有采用先进的增升装置来优化短距起降性能,导致水轰5离水速度达到145千米/小时,离水滑跑距离达到482米。并且水轰-5缺乏陆上起降能力,限制了使用范围。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海上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国家对高性能现代化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老迈落后的水轰5显然已无法满足国家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国家立项了水陆两栖大飞机项目。现在来看,AG600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各方面性能已远超水轰5。

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水轰5水上飞机,其尾翼设计与AG600不同。水轰5是我国在水上飞机上的一次重要探索,虽然研制过程和最终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但积累了宝贵经验

性能指标优异,看齐两栖飞机标杆

日本US-2和俄罗斯Be-200是当今世界现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标杆,评价AG600自然要以两位“前辈”作为参照。

在尺寸上,顶着大飞机头衔的AG600拥有足以骄傲的资本:机长37米,翼展38.8米,高12.1米。US-2和Be-200的这组数据分别是33.46、33.15、9.8与32.88、32.05、8.9。如果这些枯燥乏味的数字无法展示一个直观的形象,那么“比波音737客机长4米,翼展长近10米”的形容一定会让你感受到它的巨大。

更大的机身尺寸带来的是更大的载重和航程。AG600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53.5吨,超过US-2的47.7吨和Be-200的37.2吨;最大航程4500千米,略低于US-2的4700千米,超过Be-200的3850千米。更为重要的是,AG600能够搭载乘客50人,而US-2和Be-200分别只能搭载20人和45人。综合来看,考虑到庞大的体量,AG600在运载能力和续航能力上可称得上力压日俄双雄。

水陆两栖飞机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因此除上述所有飞机都应具备的常规指标外,还有其特殊要求,最核心当属水上起降能力。AG600可以在任意一片长1500米、宽200米、深2.5米的水域完成起飞,而Be-200的水上起降距离分别为1400米和800米,US-2的优势更加明显,其水上起降距离分别只需460米和220米,环境适应能力极其突出。AG600的最大巡航速度为500千米/小时,而US-2和Be-200分别为490千米/小时和700千米/小时,显然,中国制造的“心脏问题”依然存在。另外,AG600的设计抗浪能力不低于2米,意味着能够在3-4级海况的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水上作业,能够适应中国60%左右海域条件,与US-2和Be-200旗鼓相当。

综合来看,AG600与US-2、Be-200在性能指标上可谓各有千秋。AG600运载能力更突出,但环境适应性略显薄弱,这与我国战略需求有一定关系,当然,也与我国在水陆两栖大飞机上的设计建造经验不足有关。不过,这并不影响AG600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客观事实。

国产涡桨6发动机叶片,该型发动机也用于运8中型运输机上,因此有人开玩笑说AG600就是运8的水上版,但实际上水上飞机的制造难度远超陆上飞机,是一国高端产业设计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

日本新明和工业公司在1963年开始研制PS-1反潜水上飞机,配备了4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PS-1原型机在1967年首飞,服役后暴露出飞行高度低、最大航程过短、飞行速度有限的缺点,已在20世纪90年代全部退役。新明和在PS-1的基础上还研制出了US-1水陆两栖型

任务能力突出,灭火救援双面好手

AG600主要遂行森林灭火和海上救援任务。一方面,与国内森林灭火的主要飞行装备米-26直升机相比,AG600虽汲水量略少,但作业速度却远超前者。据项目总师介绍,AG600从机场起飞,赶到火区附近的水源地之后,能够在降落和滑行的过程中以最快20秒的速度把12吨水汲满,随后直接赶赴火区投水灭火,实现全过程不停。从接到灭火指令到赶赴火场投下首批水量,AG600可在1-2小时之内实施。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内,AG600能够比米-26在水源地和火场之间往返更多次数,总投水量更大,充分体现了森林火场“发现即灭掉”的最佳灭火原则。

另一方面,AG600能够以10倍于救捞船舶的速度、在数倍于救援直升机的机动范围内展开救援,足以覆盖我国大部分海域及专属经济区,特别是海难多发的内海主航道。中航工业通飞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去用快船,从三亚到南海的最南端最快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AG600约两小时就能到达事故现场,对我国的救援保障能力带来了大幅度的跨越。”的确,AG600在海上救援中的绝佳时效性和广域性对于此项任务来说非常重要,也是我国现役海上救援装备无法比拟的。

日本海自US-2水上飞机拥有极其优异的水上起降能力,与AG600相比,其尺寸明显偏小

除了形形色色的喷气式地效翼飞行器外,苏联还对喷气式水上飞机情有独钟。别里耶夫设计局在1983年开始设计一种大型喷气式多用途水陆两栖飞机,这就是A-40“信天翁”。A-40原型机在1986年12月8日首飞,不久就打破了14项水上飞机飞行纪录

改装潜力深厚,衍生型号值得期待

从一开始,AG600就明确了“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显然,目前总装下线的只是基本型,未来,经过改装的AG600可广泛用于执行海洋环境数据采集与监测、资源探测、岛礁补给、海上执法与维权等多样化任务。例如,以南沙群岛已建成的四座陆上机场为圆心,AG600可以完成对半径1650千米内零散岛礁的物资补给和相关水域的维权执法任务,是名符其实的救援之翼、交通之舟。另外,在军事上,加装电子侦查设备和武器的AG600还具备近海低空侦察和向岛礁快速运送小规模特种部队的能力,毕竟不是每个岛礁都适合修建机场,也不是每场岛屿登陆作战都能够从容实现垂直登陆,况且我国在重型直升机上还是空白。事实上,改装水陆两栖飞机用于执行多样化任务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日本更是将其作为海上巡逻等各种作战任务的重要平台装备于海自。

不过,AG600不是孙悟空,没有七十二变,认为AG600未来可发展为反潜巡逻机的观点是不准确的。虽然AG600航程足够,但动力及机身结构并不适合做反潜作战改装。日本此前曾计划将US-2的前任PS-1水上飞机改装用于反潜,但效果并不理想,最后还是购买了美国的P-3C,而我国此前也曾计划将水轰5用于反潜作战,但到最后也没能实现。特别是目前我国已有高新6号反潜巡逻机,改装AG600并无实际意义。

另外,AG600如果用于在南海水域执行任务,还必须面对现实中复杂的气象条件。据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2015年海浪实况统计,我国南海区出现3米以上大浪113天,其中4米以上巨浪53天,6米以上狂浪10天,最大波高在10米以上。也就是说仅就南海区而言,一年中有着三分之一的天数都不适合AG600水上作业。

尽管前路漫漫,但有希望总是精彩,AG600的衍生型号肯定比基本型更让人期待。

苏联解体影响了A-40的投产,直到1998年,运用了A-40研制成果的Be-200水上飞机才开始试飞。Be-200可被看作是A-40的缩小型(从最大起飞重量86吨下降到41吨),目前该机的主要型号是消防型。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Be-200在扑灭森林大火上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建造过程中的AG600,可以看到其采用了悬臂上单翼设计

名气不大,价值不小

纵观世界航空史,水陆两栖飞机始终是濒海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然而,受限于机体形状,水陆两栖飞机普遍存在速度不高、重量偏大、维修不便和成本较高等诸多短板,造成了该领域一直处于比较冷门的境地。的确,与同为大飞机项目的C919和运-20相比,AG600算不上明星,但知名度不高并不代表着价值不大。事实上,AG600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价值丝毫不输于两位同门师兄弟。

一是战略效应突出。尽管不断有大吨位海警巡逻船下水,但受限于机动能力,我国在争议海域的执法力度还远远不够,并且在远海救援体系的建设上还相对薄弱。显然,拥有远高于船舶速度、具备水上起降能力的AG600对于构建完善的海上执法维权体系和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生态效益突出。东北、西南两大林区是我国林火高发区,数十年来,大火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上述林区地势险峻、地形复杂、交通困难,地面人力难以及时有效扑灭突发大火,未来AG600能够将年均烧毁森林面积下降到目前一半以上的水平,有效解决这一困扰我国多年的问题。

三是辐射效应突出。AG600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此前的青6仿制于苏联的Be-6,水轰5算不上大飞机),特别是在研制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等一系列创新,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将对我国航空工业甚至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以中国古代神话中能上天入海、翻云覆雨的大型猛兽——蛟龙为代号,蕴含了国人对这型世界最大在研水陆两栖飞机的自信和期待。尽管这一名号被另一“国之重器”——深海潜航器所用,尽管AG600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竞技场上每一次微小的超越都是精彩,而今天的精彩就在身边。腾飞,蛟龙!

[编辑/山水]

猜你喜欢
水陆研制救援
庄严万象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紧急救援
水陆两栖巴士
幸福途中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