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易地搬迁助力精准扶贫

2016-09-10 07:22
时代金融 2016年25期
关键词:镇雄县农信社易地

昭通市除水富县外的10个县区都列入了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是乌蒙山片区的腹心地带和核心区,整体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到2015年底,云南全省471万贫困人口中,昭通占145.03万,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作为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主战地,昭通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易地搬迁,资金是关键。金融机构在“精准”上下功夫,以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为抓手,着力做大扶贫投入蛋糕,为易地搬迁项目“造血”。

惠民政策叠加助困难户“搬得出、稳得住”

8月19日下午,刚走进昭通市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上下街的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便展现在记者面前:这里像一个大工地,一排排、一栋栋新房正拔地而起,错落有致。

62岁的李在祥老人家的新房已经率先完工,新建的120平米楼房宽敞明亮,老人在一层房子里开了个杂货店,做起了生意。“以前我住的是茅草房,房子里面不仅黑,下雨还漏水,老伴都不在了,本打算这样过下去,”李在祥感慨地说,“没想到信用社贷款给我们盖房子,今年搬了新房,我们还了这个商店,以后的收入也有了,生活也有盼头了。”

镇雄县农村信用社信贷部副主任施吉浪告诉我们,李在祥是年过60岁的独居老人,本来不满足放款条件,农信社在“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号召下,决定放宽贷款条件,让老人尽快住进新房子。

“施主任,快过来坐!”刚到村民安国军家门口,正在忙着盖房子的安国军便一眼认出了她。据施吉浪介绍,安国军是镇雄县扶贫攻坚“挂包帮、走转访”结对帮扶对象,因为贫困,老婆也离家出走了,自己独自带着3个孩子过日子。“我以前跟着父母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加上3个小孩,全家老小都是挤着睡觉,早就想盖房子了,可是我以前打零工挣钱,又要养小孩,能住上大点的房子就像做梦,没想到政府的补助和农信社的贷款让我梦想成真了,感谢政府和农信社,”安国军激动地说,“估计10月新房就能完工了,有了新房子,干活都有劲头了。”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整个扶贫搬迁安置点除了房屋建设,广场修建、道路硬化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据了解,搬迁计划要求安置点的房屋建设要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例如:上下街是彝族群众聚居区,定位就是“彝族特色民族团结示范村寨”,同时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出了严格要求:进村道路宽5米以上,村内主干道宽3.5米以上,厚度18厘米以上;饮用水质合格率、安全用电率和通信覆盖率都要达到100%;安置点要求有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农家小超市、幼儿园、公共卫生厕所等服务设施。

上下街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前段时间还忙着学唱彝族歌,学跳彝族舞。原来,为了丰富当地村民文误生活,传承民族文化,镇雄县人社局和云南技师学院在松林村联合举办了民族歌舞培训班,重点培训民族歌舞、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礼俗和礼仪等,15天的培训结束后,反响良好。

从“开门即是山”的大山窝里,到如今的集中居住且交通便利,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施工现场,记者遇见了镇雄县政协副主席吉鸿,他告诉记者,他担任着松林树脱贫攻坚示范点建设指挥部的副指挥长,必须每天深入一线指导工作,不能“走读”或无故脱岗。“领导干部现在很多都沉到村组一线、工地一线办公,把工作精力集中到脱贫攻坚上,加快易地扶贫工作的建设步伐,”吉鸿动情地说,“我们是下了用干部脱皮换群众脱贫决心的,不过决心再大也不能离开资金的支持,脱贫不能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金融部门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很大贡献,希望金融机构继续支持扶贫攻坚工作。在场的人行、农信社、农发行、农行等金融机构的相关人员均表示会进一步加大对精准扶贫的投入力度。

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镇雄县支行副行长王家贤介绍,该行已发放松林村异地搬迁工程款469万元。在全县发放4.68亿元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其中:农户无偿使用资金(每户6万元标准)已支付3.06亿元,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资金已支付6185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项目贷款惠及全县23个乡镇共计52个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户5248户,192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59户,9772人。

让村民“有事做、能致富”

8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镇雄县芒部镇新地方村青山异地搬迁安置点,一幅赏心悦目的乡村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青山绿水间,“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的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漂亮的楼房依坡而建,高低错落,三三两两的农户在田间辛勤地耕作,农地里的桃树、核桃树点缀其间,这些串珠成链的景致形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勾画出脱贫致富的乡村新样本。

新地方距离镇雄县芒部集镇9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795户34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6户880人,以汉彝苗三个民族为主。“过去做梦都没想到村民会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担任了13年新地房村村支书的黄佑俊感慨万千地说,“新地方村的村民大部分是从地质灾害滑坡点搬迁到青山安置点的,不通公路,不通自来水,全部住着低矮、破旧、危险的土坯房,一遇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靠种农作物只够维持生存,村民过着极其单调贫穷的生活。易地搬迁的政策出台后,整体搬迁了滑坡点的村民到环境条件好、交通便利、紧邻村级市场的新地方村。通过几年的努力,扶贫搬迁安置点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修通了水泥路,安装了自来水,建好了下水道,生活条件跟以前比有天壤之别。

芒部镇党委书记熊良纯告诉记者,解决了住的问题,芒部镇还在考虑如何做大产业的问题,新地方村易地搬迁坚持搬迁与“发展”两手抓,目前村里的养猪场已经初具规模,牛马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可达7000多头,全镇的经济林果产业发展尤其迅速。

据了解,芒部镇积极拓展新地方村的发展思路,利用芒部镇山地多,气候温和,适宜高原生态林果生长的实际,成立了邦兴专业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采取“村委+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由村委会统一规划管理,合作社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后期管理、农户出地种植,按照1:2:7的比例成分。现在在新地方村的山坡上沿山沿河都已连片种植桃树、李树、核桃树,合作社做到“一区域一品种,早、中、晚熟兼备,形成梯次性采摘”,在全村种植桃、李、核桃等 7000余亩。待进入盛产期后,每亩每年可收入8000元左右,现全镇共发展种植经济林果23000亩。

据黄佑俊介绍,现在村民给村里的合作社打工每月会有2000元的收入,有的村民还把自己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李树,每年可以收取租金,按照李树产量还能收取提成。“村民不仅脱贫了,还正在走上致富路,”黄佑俊激动地说,“金融机构不仅在脱贫上给予贷款支持,在群众致富路上也做了大量工作。”

新地方村村民王晔在村中心开了个小型超市,记者听说农行新建的易地搬迁金融服务点就在他家的超市里,便来一探究竟。离很远就看到超市门口人头攒动,走近一瞧,小超市里货品齐全,顾客络绎不绝,生意红火。“能有这样的好日子,要感谢政府和银行,没有政府的补助和银行提供的贷款,贫困农户是建不起新房的,”他高兴地说,“如今农行还在我们村建了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点,村民可就近在服务点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划转,再也不用跑到9公里外的芒部集镇,为村民省了将近20块的路费,也方便了群众”。

据了解,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中,有贷款意愿的搬迁农户可申请6万元的住房建设贷款,分20年偿还,并享受3年期限的政府贴息补助。农业银行镇雄县支行副行长杨庭武告诉记者,农行承办了易地搬迁资金划转业务后大力畅通支付结算渠道,全县共设立了惠农支付点96个,安装布放惠农智付通560台。惠农POS机16台,基本保持了全县28个乡镇的“全覆盖”,除强化传统支付现金、本行和跨行转帐功能外,还实时增加了代交电话费、代缴水电费、交警罚款等代收代付功能,并力争收费优惠到最大,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足不出村的金融惠民政策的温暖。

据人民银行镇雄县支行副行长林东介绍,今年上半年,镇雄县农发行、农行、建行、信用社、富滇银行和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07亿元、18.94亿元、15.92亿元、29.21亿元、3430万元和1.13亿元。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贷款7032户3.23亿元、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538户2690万元、“贷免扶补”贷款593户5930万元,县农信社向镇雄县远华黄牛养殖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23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农信社在全县鼓励有头脑、有劳动力、有生产经验的贫困户自主创业。

镇雄县人行专门向全县发放扶贫再贷款2000万元,有力地改善了贫困地区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该行还利用自有资金和争取财政资金,分别投入280万元为挂钩扶贫点泼机镇老包寨修路、修学校,进行电网改造。

岩桑坳距离威信县城约30公里,是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楠木村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自然村,因该地遍山生长一种适应性极强的叫“岩桑”的乔木而得名。然而,这个充满生态意味名字的村庄却一直贴着高寒和贫穷的标签。

8月24日下午,记者从威信县城驱车出发,约40分钟就到达岩桑坳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村民都要住上别墅啦!”刚下车,大家就惊叫了起来,感叹这个“山沟沟”里居然有别墅。“扶贫搬迁工程启动以来,这里一天一个样”双河乡副乡长杨超群自豪地说,“村里不仅有别墅,村民活动广场也已经建好了,以后这里并不比城里差”。绿树掩映下,一排排快要封顶的小别墅整齐划一,格外显眼。虽然天气很热,但施工人员依然顶着烈日奋臂挥汗,加快建设,争取让村民早日住进新房。

岩桑坳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组内搬迁安置59户,坚持“依山就势、点状布局和带状布局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户有新房、房衬新景,村展新貌”。杨超群带着记者来到特困户郭发清家,他正在忙着新房建设的收尾工作。有些激动的郭发清告诉记者:“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杨超群告诉我们,郭发清和年过八旬的父母原来一起住在位于半山腰的木头搭建的房子里,几乎四壁漏风,哥哥脑瘫,全家只靠他一个人苦钱,因为贫穷,他43岁还没娶到老婆。“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和魏书记的帮助,才能盖起这么好的砖混结构房子,”郭发清憧憬着未来的生活,“现在我心里很踏实,房子盖好后,就带爸妈一起住进去,也让他们享享福。”

郭发清口中的魏书记就是岩桑坳所属行政村楠木的党总支书记魏显富。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魏书记以前在外地做生意,从2000年开始,他几乎每年都在为家乡贫困家庭及部分学校捐款捐物。据不完统计,15年时间,魏显富在威信县捐的资金远远不止200万元。2000年,魏显富刚开始对岩桑坳实施公益性扶贫的时候,当时他的身份是呈贡县东恒建筑公司八处处长。2008年,他创建了德柏园艺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10月,作为昆明德柏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数显富被评为云南省扶贫开发先进个人。作为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魏显富得到认可,半年后,他当选楠木村党总支书记。

“脱贫不是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富裕。”魏显富说:“我们把村民们的土地全部流转种上苗木,让村民们都成为股东,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乡亲们的脱贫问题,还能让他们走上致富路。

杨超群介绍说,目前全村已通过栽种苗木实现了95%的森林覆盖率,呈现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新农村风貌。未来还将打造乡村旅游和养生之地。通过项目覆盖、产业带动、科技培训和信贷扶持,楠木村群众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几乎每个村民小组都有致富产业,户户都有收入来源,走出了一条“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多方联动、全面建设的新路子。

“一个庞大的贫困群体仅靠一人、仅靠一个企业之力是不行的,”魏显福说,群众脱贫致富主要靠政府引导、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其中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不可或缺。

据双河镇农信社主任腾明聪介绍,目前农信社已经向楠木村发放易地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贷款达362万元,为了更快地贷款给贫困农户,农信社主任和信贷员三次进村入户调查、摸底,给村民讲解信贷政策和流程,提前建立信贷档案。

威信县农信社信贷部经理李玉敏介绍,威信县建立了400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农信社将按照贷款担保基金1:5的比例进行匹配放大,为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最高2万元的产业扶贫贷款,贷款利率执行5%,其中1万元(含)以下由政府全贴息,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含)由农户承担1%的利息,政府承担4%的利息。预计8月底,农信社将完成全县5279户产业扶贫精准到户小额贷款的发放。

在搬迁安置施工现场,记者遇到正在忙着粉刷别墅外墙的郭发坤。他说:“易地搬迁工程让我住进了舒心房,深得人心,通过苗木种植产业,我们不用出去打工就能赚钱了,我们有信心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这是在贫困地区常听到的话。像乌蒙山片区这样偏远山村的农户之所以贫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太严酷,根本不适宜生产生活。要彻底挖掉穷根,首先要挪穷窝,彻底走出环境恶劣、基础脆弱的困境。

易地搬迁改变了以前只“输血”,而不“造血”的扶贫模式,为破解“脱贫——返贫”的循环怪圈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迁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要求,对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通过组织实施各项工程建设,使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带动,使安置区的综合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搬迁群众增收渠道逐步拓宽,脱贫步伐明显加快,迁出区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从根本上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性工程,是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举措。

易地搬迁绕不开资金这一关,镇雄县、威信县乃至全昭通市,是云南全省金融机构支持易地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7月28日,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累计完成投资22.17亿元,兑付农户无偿补助资金15957户3.2亿元,发放农户贷款12849户6.69亿元。

猜你喜欢
镇雄县农信社易地
镇雄县坡头镇海塘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处置及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初步验收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农信社金融风险控制管理研究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大竹农信社:以花为媒宣传金融知识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
浅析农信社优化存款结构的必要性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