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金融的八大动因

2016-09-10 07:22潘为红董娴李佳
时代金融 2016年25期
关键词:债券云南省金融

潘为红 董娴 李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估计,绿色产业在今后五年内,平均每年需投入二万亿元以上,绿色投资需求可能每年增长10%-15%。在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出资占比约为10%-15%,社会资本比重将占到85%-90%。因此,发展绿色经济需要通过金融杠杆来撬动,也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云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肩负着长江、珠江、湄公河、依洛瓦底江等国内国际大河上游水土保持和水质清洁的重任,同时又头戴“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三顶桂冠,绿色发展之重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晰和突显。那么,已经和即将作为发展绿色经济支撑主体的绿色金融,又是由哪些因素来支持它发展呢?

国际绿色金融蓬勃发展

绿色金融最早可追溯到1970年世界银行在内部设立的环境事务顾问。1974年前西德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环境银行。1991年波兰也成立了环保银行。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台了《联合国环境署保险业环境举措》,1997年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这是签字银行和保险公司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公开承诺。2003年6月,国际金融公司与世界著名金融企业共同发起了“赤道原则”,这是商业银行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在项目融资方面全面地考虑环境因素的国际金融行业基准,并为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框架。它已经成为国际银行间的公约,并由花旗银行等7个国家的10家国际领先银行率先宣布实行。目前,全球实行赤道原则的有36个国家的79家金融机构,占到全球项目融资市场的70%以上。近年来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和数量都呈高速增长,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统计,2015年全球标明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达到418亿美元。巴黎气候大会后,美国、英国以及众多发达国家和世界环保组织都提出必须把“绿色金融”作为投资的重要参考。

目前,全世界有两个央行正在推动绿色金融,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另一家就是英国央行。在中国的倡议下,G20今年设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共同主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担任秘书处。在7月底结束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讨论了研究小组提交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并在会议公报中表述了其成果。今年以来,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工作,已经在全球财经政策层面和金融界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不少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探索在本国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和包括建立绿色债券市场在内的绿色金融路径。伦敦、香港、新加坡和瑞士都在争相成为世界的绿色金融中心。

中国正在形成绿色金融浪潮

为实现中国绿色发展战略,国家将绿色金融作为战略性优先事项予以大力推动,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银监会2012年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2015年金融机构发放的绿色信贷余额8.08万亿元,在全国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已达10%,中国是全球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国家之一。2015年12月人民银行和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绿色金融债公告》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启动。今年3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试点的通知》积极引导公司债券市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今年以来,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近1200亿元,占全球同期发行的绿色债券的45%。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随着央行、发改委和证监会相关政策的陆续落地,非金融企业绿色融资工具、绿色熊猫债、绿色政府债等创新产品的逐步推出,今年我国绿债发行有望达到3000亿元。

中国金融业除了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这两大领域获得显著发展外,在其他绿色金融领域,如绿色基金、绿色股票、绿色保险、绿色征信、绿色担保、绿色指数等,也有重大进展和突破。其中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特别是一些制度性建设,则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在全球率先开展了“环境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压力测试研究”,这一成果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在发展国内绿色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国际领域绿色金融合作。今年初,中国农业银行成为首家成功在伦敦交易所发行绿色债券的中国金融机构。7月,中国银行成功在境外发行30亿美元绿色债券。新开发银行计划7月在中国市场发行30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今年6月中美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基金合作意向书正式签署,预计首批募集资金200亿元人民币。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云南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虽然云南省全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是生态系统脆弱敏感,局部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任务依然繁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关心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指明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编制实施了《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确定了“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到2020年,要实现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的美丽云南,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云南经济发展转型需要

由于治国理政理念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由低端迈向中高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置“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转变发展方式。云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节能、节水、节约土地资源等任务繁重,减排压力仍然较大。因此,云南省决定把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坚定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营造绿色山川,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城镇,倡导绿色生活,打造绿色窗口,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到2020年,实现发展方式重大转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农产品中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5%。

云南绿色信贷发展空间巨大

绿色经济发展对绿色信贷存在巨大需求。“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培育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在内的八大绿色战略性新兴行业,并使八大行业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8%提高到2020年的15%。据此测算,假设当前的绿色信贷效率(绿色信贷/绿色GDP)不变,未来五年内绿色信贷的投入量将超过1万亿元,平均每年投入200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将从2015年的251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000亿元。

云南绿色债券发展空间巨大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绿色金融债券公告和与之配套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将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和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6大类、31小类环境效益显著项目纳入,明确了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政策框架。2015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债券发行指引》,2016年3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自此,中国绿色债券的政策全面落地,绿色债券发展全面起航。近年来,债券融资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筹集资金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2015年,全国企业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由2014年的15.3提高至19.1%,云南省2015年企业债券发行额和新增额分别为1665.54亿元和670.2亿元,债券融资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23.65%。目前,绿色项目的融资途径还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绿色债券在全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云南省金融机构和企业也无绿色债券发行的情况,绿色债券的发展空间巨大。此外,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优惠条件也将助推绿色债券发展,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不受发债指标的限制,募集资金额可以占到项目资金的80%,发债企业可以使用不超过50%的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等。

云南绿色保险发展空间巨大

绿色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治理机制,有助于防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风险,分担损害赔偿责任,可以将未来的污染成本显性化,因此发展绿色保险是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2016年,国家相继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水、土壤和大气污染责任者对第三方造成的损害和须履行的经济赔偿责任,并将环境污染保险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2013年初,环保部与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涉重金属企业”等高危行业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2015年9月,云南省着手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将涉及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企业、高环境风险企业两大类企业纳入强制试点范围,改变了过去企业自愿投保的情况。目前《云南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方案》正在推出过程中,方案的出台,将推动云南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积极发展。同时,云南省近年来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的保护和修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和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对亚洲象等37个珍稀濒危物种进行拯救保护,还开设了森林火灾保险、经济林作物种植保险、地震保险等险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空间巨大,绿色保险将获得显著发展。

云南其他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

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发展空间巨大。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加强和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构建由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直接融资发展,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截至2016年6月末,云南省有云投生态(前身为绿大地公司)和*ST景谷2家上市公司,27家新三板挂牌绿色企业(占63家挂牌企业的42.86%),合计从证券市场融资11.75亿元。此外,还有2家拟上市绿色企业,5家新三板在审绿色企业和20家拟挂牌绿色企业。随着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云南省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绿色上市、挂牌企业的增加,推动直接融资改善融资结构等举措的施行,云南省绿色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将得以扩大。

绿色基金发展空间巨大。目前,云南省绿色基金发展较为滞后,除了政府主导的几支由公司和银行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以PPP模式建立的绿色产业基金外,绿色经济发展基金、绿色担保基金、碳基金和气候基金等尚未设立。根据《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规划》,随着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统筹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资金,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实施,云南省绿色基金的发展将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绿色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空间巨大。目前,绿色担保、绿色评级、第三方风险评估和鉴定机构、绿色征信体系等绿色中介服务体系十分不健全,基本不能够满足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伴随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绿色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也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5年7月15日,云南省首支绿色经济发展基金在普洱落地。全球经济与气候委员会联合主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教授近日撰文《中国绿色革命走向全球》指出:“2016年很有可能成为开创性的一年,中国将从这一年开始,走上为更优质的增长提供融资的道路。”我们愿借这位国际专家的话,祝愿云南省绿色金融在2016年成为开创性的一年。

猜你喜欢
债券云南省金融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