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养一株草,唤醒写作的灵性

2016-09-10 18:51陈芳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6年9期
关键词:铁树驯服吊兰

陈芳

经常看到许多辅导班的宣传传单——“作文速成班”“×老师七招教你搞定作文”……这样无疑是“催熟”习作,姑且不论苦吟诗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艰难与漫长,单讲习作的素材与言语积累就应是聚沙成塔的过程。因此,我尝试慢养习作,让习作变为慢功夫,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主题去慢慢吸收、体验与表达。

我今年执教四年级,当我们打算写植物时,很多孩子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写,父母家人平日也从未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过一株草,或一朵花。于是我设想用一段较长的时间,让孩子与一株植物慢慢成长,让习作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认养:手种植物 细心观察

“如果有人爱上一朵花,天上的星星有亿万颗,而这朵花只长在其中一颗上,这足以让他在仰望夜空时感到很快乐。他会告诉自己:‘在星空的某处有我的花。但如果绵羊把花吃掉了,对他来说就等于所有的星星突然熄灭了!”这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的一段话。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一只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对他说。当彼此驯服时,才会产生依恋,才会变得重要。学生没有真正接触一棵树、种植过一颗种子,他们对身边的花草树木就无法产生特别的情愫。

我让孩子们也认一株植物。孩子与父母或在花卉市场,或在小区里,或在江边的苗圃棚里找到了“那一株”。于是在班级QQ群中晒出自己认养的一株草、一盆花、一棵树,共有17种之多,有秀气纤长的吊兰,有呆萌可爱的宝石花,有芬芳无比的绣球花,有腆着大肚子的发财树,有朴实无华的芦荟……

有个孩子的植物没有名。“它是谁,我不知道,我把它命名为红茎草,顾名思义,它的茎是红色的。它的花语设定为红红火火。”命名与认养植物是一个彼此熟悉、有归属感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亲密地接触一种植物,让这株草、这盆花属于自己。

一株草、一朵花,它们静然默立,没有欢颜相迎,没有噘嘴沮丧,因而不如小动物那般让孩子迅速产生情感,因此要学会主动去了解、努力去发现,这是一个慢热的阶段。

我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那一棵”“那一朵”,可以从书本上查找相关资料,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还可以到花店去询问……把自己的发现与小伙伴、与家人一同分享。

孩子们欣喜地发现吊兰的花语是朴实、纯洁、希望和宁静;肉嘟嘟的虹之玉别称竟然是“圣诞快乐”;还知道关于铁树的歌:“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开了花;万年的枯藤发了芽,发了芽……”

有的孩子天真地问:“老师,多肉植物们喜欢听什么音乐?他们是不是喜欢听节奏比较慢的优美的曲子?”面对这样有趣的问题,我笑而不答,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一花一草皆有自己的语言,一树一木都有自己的物形,如何有序有趣地观察,我们还邀请科学老师,将关于植物内部构造的内容着重分步骤讲述。从花蕊到根茎,从单瓣到复瓣,孩子们亦能对自己的那棵草说得头头是道了。但要从科学准确的表达走向优美、生动的描写,还需要诸多语汇的积累。

侍弄:用心付出 文学滋养

小王子明白,尽管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他星球上的那朵,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它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还倾听过它的怨艾和自诩,领教过它的沉默……一句话,他驯服了它,它也驯服了他,它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

让孩子为自己的这朵花、这株草做些什么呢?是让孩子学会用心付出。你看,孩子们是这样做的——

前几天,阳光充足,光线透过家里的窗户直射在铁树上,我很开心。但没几天,土壤已经发白了,我赶紧把窗帘拉上,浇点水。(贾鸣然)

我用毛巾沾上一点水,在它的叶子上轻轻地擦着,直到它干净得不能再干净,像天空一样亮晶晶的。我又把它的花盆擦得干干净净,哈!这下它们可般配了!我又找了几颗五彩的小石子放了进去,让它更美了。(石静宜)

……

有位妈妈在班级群里笑谈:“这娃,照顾那盆草莓,比对他小妹还关心,一天跑去看十趟,就怕被风刮着,被雨淋着。”

有的家长也慨叹:“因为姑娘勤快,把好端端的肉肉浇得都没精气神了,她自个儿也在那伤心呢!”

从情感上慢慢走近,但言语的表达,描写植物的方法,还有待文学的滋养。因为直接描写植物的经典文章,尤其是适合中年级阶段孩子阅读的并不多。而在中长篇小说中,植物描写的语段大都是作为背景衬托、环境描写的一部分,孩子们平素较少接触。

我选择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汪曾祺的《紫薇》、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丰子恺的《梧桐树》、黄蓓佳的《三颗水仙球》,还有前文提的《小王子》六篇文章,形成一份有主题的群文阅读讲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赏读批注,围绕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容,勾画你认为描写最有特色的语句,或者影响你最深的段落,然后进行赏析和交流。

渐渐地,孩子们体会到,想写好一株植物,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所侧重,通过浮想联翩,让静态的紫藤萝变为一泻千里的瀑布;通过一只大黑蜂拼命吮吸,感受到花的香甜……

点睛:发现灵性 表达情感

从拥有了“那一株”开始,一次次地观察,不要求成篇,只言片语记录即可。阅读品析随兴所至,让孩子在安静、自由、融洽的氛围中,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每一次交流都不无自豪地说起“我的银柳啊”“我的那盆草莓开始结果了”“我的那棵铁树抽出新叶啦”……快乐心情溢于言表。

如何连段成篇,如何让文章变得有条理,这需要有点睛的线索。让学生细细揣摩每一株草、每一朵花,发现它们都是有灵性的,因为被照顾,因为被关心,因为被欣赏,“那一株”更会变得与众不同。

我还与孩子们分享自己写的《忆及凤仙花》,这篇散文围绕凤仙花的叶、茎、花,生动地写出凤仙花的憨厚、实诚、不张扬的个性。

孩子们从作家的文章,从老师的文字,从自己侍弄植物的过程中获益许多,尤其是自己内心生长出的情感,正如叔本华所言“只有自己本身的根本思想才具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这些才是一个人能真正、完全理解的。”因此呈现出许多优秀的习作:

窗台上的芦荟正朝着阳光微笑呢!它的茎一节一节的,每一节都会伸展出一两根细长的叶子,如同翠竹那般挺拔,高昂着头。它的茎呈浅绿色,隐约可见的白色和淡绿色清爽无比。清晨,浇过水的芦荟,叶子上留下的水珠晶莹透亮,闪闪发光。它就是那么低调朴实,每星期只要浇一次水,只需一点土,就能安安静静地生长。叶子幽幽的深绿色,透出丝丝淡淡的忧伤之感,正如它的花语所说“自尊又自卑的爱”一样。(侯昌杰)

在我的精心侍弄下,它长得非常茂密。远远地看,就像喷溅的飞泉,给我们带来希望。吊兰有无数细长的叶子,微微弯曲,宛如仕女舞动的衣袖。近看,叶子白绿相间薄如蝉翼,又如温润的玉片。凑上去闻闻,那股清香萦绕鼻尖。

吊兰开花了,是乳白色的,空气中立刻弥漫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香味。开花的吊兰依旧不张扬,就算是一阵风吹过,它只是随风轻轻摆动,风一停,它也停了,静静地站在那儿。(江思雨)

孩子们从拥有自己的一盆植物,到写完系列文章,过程历时近一个月。在这段时间中,我们经常交流各自的那株植物,孩子对身边的花与草多了一份留意,与家人交流多了一个话题,生活也变得更有趣。细腻的心思,优美的语言,不妨从慢养做起,作文在慢养中显得滋润丰满且有生机。

猜你喜欢
铁树驯服吊兰
时间
驯服的野马
Max讲故事——驯服杀手
驯服“飞鲨”第一人
牡丹吊兰及其栽培技术
我家的吊兰
铁树真的千年才开花吗
“三步加法”变美段视觉篇之吊兰
春天的铁树
铁树也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