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战略地位的转变及调控

2016-09-10 07:22王文涛王富刚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大豆

王文涛 王富刚

摘要:当前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不明确,但是大豆在粮食数量安全和营养安全中的地位等因素决定,我国必须将大豆上升到战略地位。为此,政府要明确政策目标,并采取扶持民族企业做大做强、完善目标价格政策的设计与执行、规制跨国粮商等措施。

关键词:大豆 粮食安全 战略地位

一、当前大豆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明确

长期以来,作为五谷之一的大豆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这主要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粮食供给增长缓慢与需求刚性增长的矛盾所决定的。“谁来养活中国”,是我国各届政府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国家首先重视并发展的高产能量作物的生产,如小麦、稻谷及玉米等谷物。因为从营养角度来看,谷物主要供应的是食物能量,有利于解决“吃饱”问题。2004年起,国家实施的最低收购价等强农惠农政策主要针对谷物,因此大豆生产不断萎缩。从2008年起,国家在东北和内蒙实施大豆、玉米临储收购政策,但比价与收益仍然不利于大豆生产。2013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显然,口粮和谷物的统计口径均不包含大豆。

2014年起,我国粮食出现了高生产量、高进口量及高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新的粮食安全形势,使大豆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2015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重点是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其中调结构,就是要调整作物种植,克服大豆少、玉米多的不合理粮食结构。2016年两会期间,农业部长韩长赋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是三件事,其中就有“增加大豆”、“减少玉米”两件事[1],其政策意图在于通过增加大豆的生产,来减少替代作物玉米的播种面积和生产。同时,2016年国家及早公布了大豆目标价格为4800元/吨,提出在镰刀弯地区要缩减玉米播种面积,扩大大豆生产,在玉米生产优势区要实施“生产者补贴+市场化收购”政策,但是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政策参数。

可见,大豆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实际地位已发生了微妙变化,但是在国家重要文件中还没有得到相应体现。目前,仅仅是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国家才提出要增加大豆和重视大豆。因此,总体来看,大豆在国家粮食中的地位还是不明确的。

二、提高大豆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地位的依据

(一)确保粮食营养安全和数量安全的需要

粮食自给率是衡量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大豆的过量进口,不仅直接影响到按实物量计算的粮食自给率——数量安全,而且也影响到按营养素蛋白质、脂肪计算的粮食自给率——营养安全。因为大豆是蛋白质之王,也是食用植物油主要来源,所以我国必须重视大豆生产。当前,我国粮食和农产品市场普遍受到国外进口冲击,我国只有重视大豆的生产,才能不让土地抛荒,实行藏粮于地战略。

(二)确保大豆和粮食产业安全的需要

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全面危机之中。我国生产的大豆似乎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但受国外低价进口大豆冲击的影响,国产大豆也难以销售。而且,跨国粮商等大企业生产转基因豆油垄断市场,国产大豆加工仅聚集在黑龙江省等少数产区,而且开工率常年不足10%。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主要的大豆消费国,绝不能轻言放弃大豆。大豆产业危机,还会进一步影响粮食产业安全。跨国粮商会利用在大豆产业获得品牌、营销渠道等垄断势力,进一步向稻谷、小麦产业扩张,最终会影响到整体粮食产业安全。

(三)确保粮食市场平衡和价格稳定的需要

从历史经验来看,大豆在调节粮食市场供需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低产作物,当粮食市场总量供不应求时,国家就可以减少降低大豆的生产;当粮食市场总量供过于求时,国家就增加大豆生产,来实现粮食市场总量平衡。价格方面,大豆的市场价格也会在其它粮食品种中传导,最终影响到整体粮食市场价格甚至于整体物价稳定。大豆市场的竞争实质是国际竞争,我国弱小的资本和小农竞争力弱,这更要求我国提高大豆在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来争夺定价权,来实现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

(四)提高农民收入和国民收入的需要

大豆是我国四大主粮之一,我国还是第四大大豆生产国,虽然我国的产量相对较小。2015年大豆播种面积约1亿亩,大豆生产事关着几千万豆农的收入。尤其是黑龙江省等传统大豆主产区,大豆生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会更大。农民收入的变化,又会对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而大豆的进口,农产品贸易逆差,又会通过贸易乘数的作用,进一步缩减国民收入。可见,大豆产业的发展对农民收入和国民收入影响都会非常大。

三、提高大豆在我国粮食安全中战略地位的对策

(一)国家要明确大豆的战略地位和目标

提高大豆在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不是权宜之计,要尽早明确。作为开放程度最大的粮食品种,不把大豆放在战略地位,单纯地去想提高大豆产量,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行不通的。同时,要明确设定大豆的政策目标,如播种面积指标、自给率指标、产量指标、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等,从政府、企业、农户,期货市场、现货市场等多层次多角度,采取系统化的政策措施。

(二)政府要加强大豆文化宣传和市场营销

在国产大豆没有价格竞争优势的背景下,要提高大豆的竞争优势只能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政府必须加强市场营销,解决大豆的市场销售问题。当务之急,要宣扬中国几千年的大豆文化,以文来拉动国产大豆的消费。目前,国产大豆的竞争对手是转基因大豆,国家可以宣传两种产品的差异,让消费者在对产品知情的情况下,增加对产品的选择权,最终扩大对国产大豆的消费量。

(三)完善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制度的设计与执行

大豆目标价格试点政策意图在于,降低国产大豆市场价格,提高竞争优势。但该政策实施以来,国内外大豆价差仍然很大,产量提高幅度有限[2],补贴面积测量难,而且补贴总量还受WTO的约束。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2002年农业法案,改挂钩补贴为脱钩补贴,同时实行无追索贷款等新型市场收购形式。我国目前的目标价格补贴与当期种植面积挂钩,对贸易扭曲较大。所谓脱钩补贴就是补贴不与当期面积挂钩,而是与基期面积挂钩,同时农户还享受固定补贴。同时,国家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明确政策执行细则,严厉打击套取国家补贴等不良行为。

(四)扶持国产大豆加工和营销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是市场营销的主体,是扩大豆市场需求的主要载体。当前,国产大豆加工企业与进口大豆加工企业及跨国粮商相比,竞争能力还很弱。我国最大的国产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九三油脂,目前最大的业务量主要是加工进口大豆,而国产大豆的加工量逐渐萎缩。因此,国家必须扶持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尤其是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机,以九三油脂等大企业为核心,吸引其它民营资本加入,来不断延长产业链和经营规模,成为能与跨国粮商相抗衡的粮油企业航母。

(五)规制跨国粮商垄断与不正当竞争行为

跨国粮商在植物油市场已经占据垄断优势,不仅加工进口大豆油脂,而且也加工国产大豆油脂,同时还垄断全球大豆贸易,我国国产大豆油脂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竞争,限制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我国要对跨国粮商的市场垄断行为适时发起调查,同时,规制其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六)建立供求信息系统与完善期货市场

作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要争取大豆定价权,必须要建立全球的大豆供求信息系统,来引导合理的价格形成。同时,要引导农民、加工企业合理利用期货市场发挥套期保值功能,引导国内金融资本逐渐参与期货市场,以引导大豆价格的合理形成,避免大豆价格风险。当前,受农民生产量少、期货操作能力低等约束,单个农民参与期货市场的风险和成本较高。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期货经纪组织,与农民签订合同,汇总广大农民的期货业务,代表农民参与期货市场[3]。

参考文献:

[1]农业供给侧改革:抓“玉米、大豆、牛奶”三件事[N].深圳特区报,2016—3—8

[2]王文涛,张秋龙.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及整体性框架建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2):126—134

[3]Derek Byerlee, T. S. Jayne b,Robert J. Myers.Managing food price risks and instability in a liberalizing market environment:Overview and policy options.Food Policy 31 (2006) 275—287

(王文涛,山东昌邑市人,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王富刚,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大豆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