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上了两所大学

2016-09-10 07:22钟万祥
党史文苑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庐山分校江西

钟万祥

1977年12月,庐山计委委托庐山共大举办为期一年的财会班,我受厂里委派参加。这时,我进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学,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庐山分校。

不到一年时间,却是人生一段难得的经历。我利用这段时间学习财务知识和进行高考复习,为日后考试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庐山共大坐落在庐山五老峰下,是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庐山军官训练团旧址上建立的,整个建筑是石头建的,十分坚固,内部复杂,有点迷宫的感觉。江西省办共大,不要国家投资,在当时是解决青年读书和就业的创举。1961年7月30日,毛主席给江西共大写的一封信中说:“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由于毛主席的支持,周总理还曾在庐山共大分校亲切接见共大师生。共大在江西遍地开花,作为教育革命的典型红遍全国。1976年,电影《决裂》还以共大为题材。影片中,一名共大校长举起一位农村青年长满老茧的手,激情地说:“凭这双手,你就可以上大学。”1968年,由于普通中学停办,庐山所有中学生进入庐山共大,人数达两三千,热闹非凡。青少年本来应该是系统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但一进共大却是劳动,学习的也是农业、林业、农业机械、畜牧兽医等等。当时,从共大传出正面信息不多,我听到的多是打架斗殴故事、桃色新闻。

冬天,迈入了庐山共大,第一印象是萧条、冷清。这时共大已没有过去的辉煌,只有两三百人,基本是高考无望的学生。也有希望学习一技之长,或是被家长放在学校里学习几年再作打算的学生。尽管当时上级还没有公开否定共大,但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已有被边缘化感觉。此时国家已恢复高考,上正规的大学,是绝大多数有志青年的向往与追求。

我们这个班,叫庐山共大分校林茶系财会班,有17名同学,绝大多数是女同学。大家都是有工作的、带工资的学生,也成了学生中特殊的群体,但在学习与劳动安排上与其他学生并无区别。共大是劳动大学,第一课自然是劳动。当时学生很少,茶园却很大,所以冬天整理茶园、春天采茶成了学生的主课。学校把任务分解给系、班、科室,不完成任务,不复课,送饭到田头吃。上学第一星期,我每顿饭不吃八两都吃不饱。春天采茶更辛苦,要赶季节,所以学校口号是:小雨当阴天,阴天当晴天,起早摸黑当半天。大家披着清晨的露水出工,迎接第一抹晨曦,摘了一个半小时茶叶,才回来吃早饭,吃完又得出去。因我们班学生特殊,尽管参加劳动,但学校并没有让我们搞一些指标、竞赛。

晚上,我们住在空荡荡的教学大楼里,没有电视、电影,只能聊天和打扑克牌。好在大家青春年少,有说不完的话题,也不觉得寂寞。

那年,我22岁。我想上大学。像我们这样的平民子弟,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所以,我学习很自觉,每天都订好学习计划,不完成任务,就不睡觉。冲刺高考,成了我的头等大事。我每天都复习到午夜时分。

那时文化生活实在单调,于是每周一次的电影要播放时,大家就像过节一样快乐。当有电影消息几天前传来,我和大家一样,期待着,盼望着,希望时间过快一点。电影开映之前,整个礼堂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学校只有一部单机放映,人们全神贯注地看着。遇到换片子时,总会引起一片不满声。

一天晚上,我们班同学结伴沿着山中小路步行几里路到山下的瓷土矿去看电影。电影结束后,我与大家走散了。因为太黑不敢走山路,只好绕道去海会,一个人沿公路摸黑走了一个多小时,深夜时分才回到学校。

1978年7月,我请假参加完高考后,再一次回到共大分校,顺利地拿到了一本共大分校毕业文凭。两个月后的10月4日,我离开庐山,来到南昌,走进了江西大学大门,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活。

我走不久,这所共大分校改为庐山师范学校,江西共大总校则改名为江西农業大学,共大结束了它的历史。

1978年,我先后进了两个大学,一年内我经历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感受颇多。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庐山分校江西
江西银行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做一次庐山客
我爱江西奶奶
毛泽东登庐山
《李白 庐山谣》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